一座「好人之城」的動人實踐

6月22日,在榆林市各大公交站點,頭戴小黃帽、身穿黃色統一服裝的公共文明引導志願者(簡稱文明引導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手舉提醒乘客讓座的“點贊牌”,走上公交車,提醒和鼓勵市民主動為行動不便的乘客讓座。

一座“好人之城”的動人實踐

“11日排隊日”“22日讓座日”是榆林市志願者服務總會發起的一個志願服務活動項目。活動開展5年以來,排隊乘車、關愛他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文明出行漸成習慣。與此同時,古老的駝城還發生了許多變化,志願服務蔚然成風,奉獻愛心的氛圍愈加濃厚,“好人之城”成了榆林市的一張亮麗名片。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榆林市志願者服務總會這個“愛心加油站”的推動。

永不“下線”的志願服務活動

成立於2012年12月4日的榆林市志願者服務總會是一個“樞紐性”政府公益組織。“隨著榆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相比之下,精神文明建設更需加快步伐。”榆林市文明辦志願服務科科長、志願者服務總會辦公室負責人徐子國說,總會的成立,意在整合志願服務資源、在“行善立德 大愛榆林”的理念下全面推廣志願服務。

去年12月26日,榆林市榆陽區牽手志願者協會成立。成立前,協會相關章程的制定、財務公開透明的辦法以及在民政部門的報備等工作,志願者服務總會均予以指導和幫助,以保證該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開展得合法而富有成效。

今年端午佳節,牽手志願者協會舉辦志願服務活動——向環衛工人等一線工作人員發放粽子。總會積極協調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集資,又發動曾獲“中國好人”的胡拖蓮、道德模範賀聰明等志願者積極參與,使該活動成功開展。

在榆陽區的東嶽路社區活動室,有一面貼了很多小紙條的“微心願”牆,粉色的紙條上,居民寫下自己的“小心願”或生活難題,認領人則在綠色紙條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並幫其實現。東嶽路社區志願服務站站長馬浩介紹,這是總會在2016年策劃的服務項目,在全市社區內推廣,這一形式使得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和可持續化。

除了“微心願”牆,總會還發掘優秀志願服務活動形式,將其固定下來;創新設計服務項目,精準認領服務,引導志願者持久參與。“總會不直接組織志願服務活動,而是通過頂層設計,協調志願服務資源,精準對接志願者,持續發力,推動志願服務活動的有序開展。”總會工作人員謝貞說。

不斷拓展延伸的志願服務網絡

每到週六上午,航宇路街道辦航宇路社區的“幸福禾苗課堂”準時開課,為轄區留守兒童、孤兒、貧困兒童、單親家庭孩子義務進行課業輔導和心理疏導。這一項目最先由榆林市星元小學退休教師賀莎蓮、霍乃玉發起,後來許多愛心人士紛紛參與進來,並於2015年成立了航宇路社區幸福禾苗服務隊。目前志願者人數已發展至34人。

在航宇路社區志願服務站,還有“愛晚亭”“白衣天使”“法律援助”等7支志願者服務隊,分別服務不同的內容,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現在榆林市城區所有社區均建立了志願服務工作站,配備應急藥物、雨傘等物品。每個社區志願服務工作站都組織起6支以上的便民志願服務隊。

除社區外,在公園、博物館、廣場、車站、機場等人員較為密集的場所,志願者服務總會指導建立的志願服務崗、亭、臺、角有200多個,絕大多數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街道、社區村組都成立了學雷鋒志願服務組織。金秋春光慈善志願者服務隊、華夏兒女慈善志願服務隊、小小講解員學雷鋒總隊、榆林藍天救援……各種志願服務組織遍地開花,常年活躍於各地。

“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在贈予與回饋的循環中,志願服務的網絡不斷拓展延伸,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志願服務在這個城市觸手可及。

一個逐漸形成的“好人社會”

“撿到身份證一張,失主看到請在金龍大酒店十字路口聯繫文明引導員取回。”

“幫忙轉發一下,公交車上拾的(火車票和身份證)。”

6月24日,文明引導員楊美玲在朋友圈裡連發了兩條失物招領信息。

榆林城區各大十字路口和公交站臺現有140多名文明引導員,每天堅守崗位,引導群眾有序上車、安全過馬路。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們還幫助迷路的老人、孩子找家人,為行人指路,清掃路面垃圾……據不完全統計,文明引導員每年做好事1萬餘件。“文明引導員散佈於城市之中,他們不僅是文明行為的引導者,也是傳播者。”志願者服務總會工作人員如是說。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一個好人的善舉到一群好人湧現,“好人現象”引發好人效應。劉志軍是一家銀行保安,他組織成立的榆林市青年慈善志願者服務隊是榆林市目前最為活躍的公益團體之一,現已發展至100餘人,累計參加各種公益慈善項目380餘個,隊員無償獻血超過4萬毫升。從2016年團隊在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註冊以來,該志願者服務隊服務累計時長已達32290小時。

還有數年如一日堅持為市民送“愛心香粥”的賀軍、綏德抗洪救災中的好少年胡智博、從激流滾滾的黃河大浪裡救人的“黃河最美船工”任鳳祥、治沙英雄石光銀……“榆林最不缺的是好人。”航宇路社區居民張永梅對此深有感觸,“這裡的人們充滿了熱情,好人好事屢見不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親密而溫暖。”

“好人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誌。”徐子國說,通過發掘好人、學習好人、禮遇好人,有助於在全社會形成爭做好人的強大道德氛圍。志願者服務總會將持續弘揚“好人文化”,建立“好人社會”,打造“好人之城”。(記者 王曉陽 見習記者 劉居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