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大概是什么时候被称为圣人的?

mtolao


提到王阳明,又得从另一个圣人说起

在我们国家的的历史上可以被称为圣人的人不多,能被成为圣人的人一定是道德品质都很高,而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伟大成就的人。

孔子在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圣人这件事是毫无疑问的,那么王阳明可不可以和他并称为圣人呢?在我个人看来这是可以,虽然王阳明要比孔子晚出生几千年,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可以被称为圣人。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创立了自己的学派,是天底下读书人最敬崇的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四处游学讲学,传播自己的思想,当时很多的其他特别有名而且影响历史的人物都是受到过孔子思想的点播。而且在那个时候,天下是混乱的,但是孔子依然坚持自己的崇高理想,希望能够靠自己稳定下来那个乱世。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都还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的我们也还在学习孔子的思想,被他留下的名言警句还有思想开导去面对人生中的难题。

明朝和清朝似乎根本不重视王阳明学说,反而日本人将他当做神仙一样,也因此有了明治维新。所以是不是当清军大败日军之后,或者是清政府派人去学习之后才认识到王阳明的厉害之处,才开始重视他的心学,然后称他为圣人的?“已经无从考证"

大家都知道王阳明是中国一个特别著名的文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圣人,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被尊重为圣人,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心学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但是为什么王阳明一个圣人这么厉害,都没有在明朝被选为内阁呢。

内阁是明朝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单位,内阁主要负责对于全国各大事务的统筹规划,可以说内阁拥有着决策国家大事的权力,而能够进入内阁的大臣往往都是德高望重,在处理正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权力自然也是非常大的。

而王阳明主要的成就是在理学方面,他的心学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所以大家把王阳明和孔老夫子并列为两个圣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够让他成为内阁中的一员,因为按照明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一个大臣能够被选,为内阁中的一员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只有符合这众多的条件才有可能进入内阁。

而一个在文学方面或者理学方面有着重大成就的人,不代表他能够在处理国家的重视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而且我们现在都很尊崇王阳明,不代表在王阳明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们的那个皇帝,能够真正的欣赏王阳明。

有很多人在各自的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但是这些并不一定能够被统治者看到,或者被统治者所理解,所以我觉得王阳明没有进入内阁,并不是一件没有道理的事情。

而王阳明也是有着自己远大理想的一个人,他创立了自己的学派“心学”,“心学”自从创立以来也影响了很多人,被他们当做看世界,看自己的真理。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一直都是一个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没有争议的有着巨大成就以至于不朽的人。同样的,许多被王阳明的思想影响的人他们也是历史上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物,而且王阳明的思想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日韩,他们至今都在推崇王阳明的思想。所以王阳明也是一个可以被称为圣人。

我本人是这样理解,儒家思想分为两篇,第一篇是孔子的始创篇,第二篇就是王阳明的总结篇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个人理解:

无善无恶是最高境界,

有善有恶是动了意念,

动了意念还能知善知恶算你有良知,

正是你发现了自己的良知,才会去格物以求知!

王阳明四句教,无是道家的至上,有是儒家的内涵,后两句包含因果关系,应是释教之义!四句话,包含了儒释道,打通思想界,也总结了自己的毕生学术!

个人浅显理解,如果不对,阳明先生您多多担待!多做自我批评,主要是您老人家的思想太深奥了!

阳明之后,圣人之言立,圣人之教行!


浅醉一生130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王守仁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和与陈献章的学说堪相一致,已是学界的共识。

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王守仁逝世后五十四年,王守仁从祀孔庙,他与薛瑄、胡居仁、陈献章一起成为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王守仁的从祀,表明王阳明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王阳明心学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老孙00000000


普遍认为中国古往今来只有两个半圣人一是,半个是,还有一个就是比曾国藩还早的王阳明。近代有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官、为将、为相一完人”。这半个圣人的评价就这么高,那么一个圣人的王阳明又是什么样的呢?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朝的心学大师。他从出生就异于常人,他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他,还因为祖母夜梦仙人,乘云而来,给他取名叫王云。

  但是这孩子从生下来就不会说话,为此,家里人很难过,结果他5岁那一年,家里来了一个和尚,见到这孩子说,这孩子好啊,只是说破了。这句话令他的爷爷顿悟了。

  “云”字不就有说的意思吗?不就是道破天机——仙人乘云而来了吗?于是立即按照《论语》给王阳明改名为守仁,名字一改就会说话了,当然不是当时就说话儿,是逐渐学会说话了。这的确神异的不得了!

从小王守仁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状元公,祖父的学识也很渊博,所以王守仁的家庭教育条件很好。

  王阳明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天下第一等的事情是什么?”大家都答了的答案,没有让老师满意,而王阳明回答这个问题是冲口而出,作圣人是天下第一等的事情。这个境界令老师和后世的人们都惊掉下巴,但是这就是少年壮志呀!谁敢说人家做不到?这就是志向异于常人。

王阳明不但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的真干,最著名的就是格物——在家里格竹子,结果太用功生病了,这也促使他反思的思想,后来他又出游边塞,准备收复失地。除了读书学习,他还主要学习兵法和武艺,目的是有一天要建功沙场,所以他射箭射得不错。这是行为异于常人。

  参加是他必然的人生道路。三次考试才中举,到工部观政,后来,得罪大被打了四十廷杖,贬为龙场驿丞,就这样,刘瑾还派人追杀他,他制造了一个投水自杀的假象才得以逃脱。这是智识异于常人。

此时他父亲也被刘瑾赶出北京调往南京任职,王阳明回家见了一次父亲,他父亲说既然朝廷有令你就赴任吧,于是王阳明到了当时的贵州龙场,明朝的时候那里还是化外之地,瘴疠之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王阳明在这里经历了极端艰苦的生活,他亲眼见到上任的小官吏死在路上,他带人把死者掩埋了。

  当时没有房子住,他住在一个石洞里,睡在一口石头棺材里。但是当地的群众并不歧视他,帮助他们盖房子,建宿舍,这令王阳明很感动,他把这称为“良知”,王阳明新学的核心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少数民族内心和我们一样都有良知,这种良知发挥出来就是很大的能量,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照亮世界甚至宇宙。于是他继续反思自己为学为官为人的整个历程,终于有一天,他在石棺里思索,夜色浓重,四野寂静,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但是王阳明的内心世界正经历一场电闪雷鸣、岳撼山崩的激烈斗争。

  突然之间王阳明大喝一声,刹那间,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浓重的夜幕,照彻山河万朵,王阳明终于悟到了心学的真谛,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是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异于常人。

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成就了王阳明心学。王阳明掌握了这样一种强大思想武器,于是在为人处世中无往而不胜。先是在贵州龙场讲学,影响很大。贬谪期满出任庐陵知县,刘瑾倒台之后被召入京,王琼对王阳明非常钦佩,推荐他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

  这一去就引出一段平定江西匪患的故事,接着又平定宁王的叛乱,四十三天平定酝酿十几年的叛乱,而王阳明手下都是的军队。这是处理危机异于常人。

  他在平定江西匪患和朱宸濠叛乱的过程中,不但用兵法,而且还是用心理战,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手的心理动向,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打击对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比如和朱宸濠决战时立起一面白旗“宁王已擒,我军不得纵杀”,这造成叛军混乱而致大败。第二阳明就抓住了朱宸濠。

  最后王阳明病逝于回家的路上,离家只有最后一段水路了,他却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临死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遗言。

  他的心学影响巨大,曾国藩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蒋一生崇拜王阳明,败逃台湾后将台湾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有一块腰牌上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阳明的一生最精彩的莫过于落难后刻苦自强,实现龙场悟道的伟大飞跃,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在挫折和失落中要坚强要坚持。


昨日星海


若按“三不朽”的标准,阳明先生在明朝早已被称为圣人。无奈过世太早,又偏好因人施教,不重文字。导致了身后弟子心学的分裂,也为日后心学的衰落埋下了祸根。明朝后期与清朝,阳明心学的拥趸并不少,说明清无人重视,可能是有所误解。到了近现代阳明心学的大家多在日本,建国后多在台湾。大陆则是近几年可能是当年明月的作品,才在大众引发了一些阳明热吧。



国学紫微


经过近现代的一些影响深远的政治相关的不可描述的XX活动。确实有些东西的根断了。此为前提。

若按“三不朽”的标准,阳明先生在明朝早已被称为圣人。无奈过世太早,又偏好因人施教,不重文字。导致了身后弟子心学的分裂,也为日后心学的衰落埋下了祸根。明朝后期与清朝,阳明心学的拥趸并不少,说明清无人重视,可能是有所误解。到了近现代阳明心学的大家多在日本,建国后多在台湾。大陆则是近几年可能是当年明月的作品,才在大众引发了一些阳明热吧。


我们的凡尘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都要吃饭拉屎,圣与凡,无不同。


故乡明月


三个半圣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