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机这个概念由哪国提出来,对当今世界有何影响?

历史工厂


战略远轰,长期以来是大国空军念兹在兹的国之重器,经过百年发展,现在正经的都在美俄手里。美国三款,俄罗斯两款,如图,1万公里的航程,几十吨的导弹与炸弹,威力巨大,所以每当展开任务部署,都会引起莫大动静。普京总统有句名言,“抗议一万次,不如轰炸机的翅膀摇一摇”,自2007年俄罗斯恢复战略值班,因图-160数量不足,总见一款图-95慢悠悠地巡航,显示出威慑的力量,直引得西方无数先进战斗机伴飞,成为津津有味的重大话题。重新恢复图-160生产,更造一款可与美国B-2比肩的PAK-DA。若问当年战略远轰如何,完全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战术理念倒是差不多,让我们逐一分别道来。

耳不熟能详的时代

时在1913年,世上第一型轰炸机,能带800公斤炸弹,最大起飞重量7吨,名字就叫“伊利亚.穆罗梅茨”,最大速度137公里每小时,成为奇迹,来自于一种全封闭式客机,布设数把藤椅,暖气开放,想像之中也是相当惬意。出世时称怪物,最大最重最先进,有了导航系统,架设8挺机枪,这是美国直升机大师西科斯基的杰作,当年在俄生活并不如意,天才郁郁寡欢,不是跑去美国,难见今日“黑鹰”。各代都有奇才出,看自已用之如何。在那个时代,即有电动投弹器,不得不说其伟大,7吨的轰炸机,不是全为木制结构,使用了金属蒙皮,大面积轰炸的概念,勇气非凡。

从勇气轰炸到精确点穴

二战B-29“超级空中堡垒”盛行一时,60吨的最大起重,最高航速达到了574公里,与“穆罗梅茨”的确不可同日而语。穿过勇气轰炸的狂野,可执行更多任务,从东京轰炸,到执行核爆,叫响B-29大名。1944年,当贾雷尔降落海参崴,最早发明远轰的苏联如获至宝。美国表示要回去,呵呵,开什么玩笑,原样仿制出米-4“野牛”,曾经出口中国,使新中国第一次拥了远轰。到今天,我们仍是一款75吨的轰-6当家。中航宣传片,“The Next”很快见,“See you soon”,谢谢中航工业的努力。


魂舞大漠


兔哥回答:战略轰炸机并不是突然就搞起来的一个机型,而是伴随着飞机用于战争逐步走来。飞机诞生后用于作战时,应该说轰炸机的诞生要早于战斗机,武器装备的发展战争是催化剂,正是战争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而矛与盾的对抗则是武器装备性能不断跃升的动力源。飞机首先是用来轰炸,早期利用飞机携带投掷式的弹药,飞到敌人上空,用手把炸药扔下去,尽管效果不好,但还是给作战的士兵带来了威胁,于是就派飞机去驱逐,两架飞机见面在天上你一枪我一枪的爆头对射。后来随着技术发展把机枪搬到了飞机上,从天上往地面上扫射,用机枪打飞机,后来就有了飞机上固定安装机枪,从尾部相互追逐攻击,飞机上也加挂炸弹用来轰炸。可以看出来,战斗机,轰炸机是逐步兴起的一种作战武器,并在战斗中成长壮大。



真正意义的轰炸机诞生于一战前期的俄罗斯;1913年底,俄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伊利亚.穆罗梅茨”号,这是第一个专门研制的重型轰炸机,当时没有战略战术轰炸机一说,这款轰炸机具有500多公里的航程,飞行速度137千米/小时,主要武器就是6~8挺机枪,能携带800公斤的炸弹,这款轰炸机轰炸了德军。而轰炸机远程轰炸是德国的哥佛型轰炸机,曾经于1917年轰炸伦敦,当时给英国带来了恐慌,有200多人被炸伤亡,这也算是第一次轰炸机执行战略轰炸任务。随后轰炸机开始受到重视,各航空强国都发展轰炸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轰炸机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机种。一战中的轰炸机木质,帆布蒙皮依然流行,结构简单,能飞多远取决于发动力技术的发展。二战时期的轰炸机采用全金属蒙皮,航程也大大增加,但从使用性质来说并不属于战略轰炸机,二战时期把它们称为远程轰炸机。例如美国的B-17、B-24和B-29,其中的B-29执行过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任务。⬇️“伊利亚.穆罗梅茨”号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的概念;战略轰炸机是指能够搭载常规武器,核武器进行战略性轰炸任务。现在的战略轰炸机通指战略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的空基部分。核武器诞生后轰炸机就做为核打击的一个部分,因此,炸机的任务也变成了具有核打击能力的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进行核打击是美苏两个大国发展起来的,其它国的通常发展了战斗机携带核武器战术打击任务。美俄两国都拥有战略轰炸机,俄罗斯的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图-160“白天鹅”战略轰炸机,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这些的任务都是核打击。战略轰炸机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一个重要部分。战略轰炸机的特点就是远航程,一万多公里以上的航程,并且具备受油能力,以保障航程的需要。但传统的战略轰炸机随着防空武器的发展面临失效的威胁,于是超音速突防就融入到了战略轰炸机上。例如,俄罗斯的图-160,美国的B-1 B都是当时的这个理念的产品,这两架战略轰炸机连设计原理都一模一样,变后掠翼,只不过图-160要大一些。



战略轰炸机隐身化;尽管战略轰炸机采取了超音速突防能力,无奈防空导弹的技术发展超过了超音速的战略轰炸机,防空导弹越打越高,越打越远,战斗机的性能也对战略轰炸机造成威胁,而雷达探测预警能力也让战略轰炸机的生面临失业。于是战略轰炸机又一次开始改进,这一次只有美国一家,这就是B-2隐身性能战略轰炸机,隐身性能首先从美国兴起,并形成一股隐身热,美国的战斗机,轰炸机,舰船都开始搞起了隐身化。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诞生使轰炸机又一次避免被淘汰的窘境。虽然轰炸机依靠隐身性能能够隐蔽突防,但随着核战争的爆发风险的降低,花大价钱打造的战略轰炸机面临又一个尴尬的问题,它除了等着打核战争没事干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说不定它永远都不会被派上用场,这种浪费显然是接受不了的,于是战略轰炸机又一次开始了转型;



战略轰炸机并非没有用,而是用途很广;随着战争模式开始走向信息化,战略轰炸机又一次接受新任务,搭载新型弹药进行全球打击,美国发展的B-21就是这个意思,战略轰炸机有一个优势,就是载弹量和远航程,这样战略轰炸机就等于是空中弹药库,搭载巡航导弹等远程打击武器弹药,在防区外对目标实施远程打击,这是它最大的优势。另外,高超声武器的搭载平台,战略轰炸机搭载高超声速武器,远程打击武器在高空发射能够减少这些武器从地面发射耗费的能量,能够获得更大的初速度,能够增加航程,所以,战略轰炸机依然是一种空中利器,战略轰炸机从诞生经历数次任务的改变,现在又开始了步入辉煌,这个辉煌肯定会持续一定时期,但肯定会再一次出现变革。武器装备就是这样,至于说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大了点。武器装备服务于战争,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做为一款武器,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在于所搭载的武器,对于战局是有作用的,但对于世界格局靠一款武器是不会有作用的。



兔哥42928


战略轰炸概念是意大利人杜黑提出的,现在的战略轰炸机则是沦为洲际导弹的辅助

在军事史上,意大利人杜黑对空发展的影响和贡献,不亚于马汉对于海军,克劳塞维茨对于陆军的贡献。他在一战时就详细而明确的提出战略轰炸的思想,在1921年编写的《制空权》一书,系统而又完整的提出制空权概念。被誉为不亚于马汉《海权论》和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不朽军事理论著作。


杜黑和《制空权》

杜黑在1912年时就提出组建空军的必要性和组织架构,一战爆发后,从1915年开始多次呼吁组织500架以上轰炸机直接轰炸奥军后方以夺取胜利。但不被意大利陆军保守势力采纳,甚至以泄露军事情报罪判处一年监禁。在狱中杜黑提出战略轰炸理论,认为在一战地面严密的阵地战情况下,取得突破代价太大,应该组织轰炸机直接轰炸对方后方城市,摧毁对方工业生产和供给源,打击对方人民抵抗意志,敌人最终会由于工业潜力被摧毁而屈膝投降。

卡普罗尼CA60水上飞机,这架怪异的飞机多次出现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一战时期意大利是不折不扣的航空强国,他拥有一个天才设计师卡普罗尼,宫崎骏电影《红猪》和《起风了》都致敬这位天才。

到1917年意大利陆军经历了经历了12次伊松佐河战役和卡波雷托惨败之后,陆军总伤亡接近一百五十万毫无进展,反被德奥联军反攻占领了1.4万领土。相比较下,组织集中使用卡普洛尼CA3/5等轰炸机,对奥匈后方几次轰炸取得重大成效。从而人们开始重视杜黑的学说,杜黑也因此被称为“战略空军之父”。


战略轰炸机在二战时达到巅峰,二战时期盟军对德国的西线大轰炸、对日本的大轰炸,都沉重打击了德日战争意志。像二战美英盟军对德累斯顿毁灭性轰炸,造成35万人以上死亡,整个城市夷为平地。美国李梅的火烧东京,造成上百万人无家可归,超过两百五十万城市居民逃亡农民,日本工厂工人到勤率不到一半,而扔往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更是彻底打断日本的脊梁。
轰炸后的德累斯顿


但是二战后,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并于核武器结合,让战略轰炸机地位极速衰退,突防能力更强,成本更低廉的洲际导弹成为战略威慑的一哥。而航空技术的发展,战斗轰炸机、攻击机、多用途战斗机兴起,也取代了战术轰炸的功能。战略轰炸机成为配角 ,沦为洲际导弹的辅助,只有美苏等少数国家发展。

美苏坚持发展战略轰炸机,最主要原因在于洲际导弹有使用寿命限制,各国不会在和平时期造太多。而在战时洲际导弹生产时间也较长,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因而需要发展战略轰炸机作为库存洲际导弹打完后的火力补充,争取彻底把对方炸回石器时代。所以只有大国才会发展战略轰炸机,中小国家早就被待发的洲际导弹给灭国了。

现在新时期战略轰炸机,也越来越要求,可以兼顾战术轰炸机功能,像美国新研发的B-21体积和航程大规模缩水,主要方便执行战术轰炸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