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成功的商业直播从理解“戴不戴口罩”开始

随着新冠病毒在海外传播, 近期“戴不戴口罩?”

成为 媒体中争论热点。在不同环境中形成我们“戴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与海外“生病才需要带口罩”两种认知,这种现象在新冠病毒突袭武汉时我们同样存在。在1月初时即便是在武汉,由于对新冠病毒的未知,大家对戴口罩防护的意识都不强,直到之后国家对新冠病毒危害和传染烈度进行透明信息传递,我们也从身边环境中看到或听到受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病例后,形成“戴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认知。

如今面对新冠疫情,海外很多国家都在重复我们似曾相识的过往,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和既有惯性造成的。这也使得原本可以用于准备防疫降低损失的时间,却浪费在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克服既有惯性上。


一场成功的商业直播从理解“戴不戴口罩”开始


1》

要如何降低和消除信息不对称,我们则需要了解人是如何感知环境和进行决策的。

关于人感知环境和决策原理的理解

梁宁老师曾经在《增长思维》中提出一个思维模型:人的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决定了人做决定的能力。

我对此的理解是,信息环境是见识,看见并认识,决策模型则是认知,认识并知晓(原理&因果)看见认识知晓决定,这是人从外部环境感知和决定的一个过程。人感知外部环境有接触和非接触式两种方式,通过感官层(视觉、听觉、嗅觉)对环境中的形状、色彩、声音、气味进行不接触式感知,反馈至决策系统,在多巴胺奖赏下,会养成审美观(审美惯性),通过行为层(触觉、味觉)对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接触式感知,反馈至决策系统,在多巴胺奖赏下,会养成行为习惯(行为惯性)。情感层则是外部环境刺激符合既有惯性,触发的感受。由于接触和不接触式感知使用的便利性,人对环境的感知很大部分是依据感官层,在感官层的三种方式中,视觉对于外部环境感知还原度同比最高,因此有人是视觉动物一说。

不同环境会形成人不同感知,如何将个体的感知传递给其他人,降低因信息损耗和时间,尽快让彼此能形成一致的感同身受,从而达成共识。信息技术发展从“见字如面”到“见照如人”至视频、VR和AR等,科技一直在围绕着上述人通过感官、行为、情感层感知环境的机制而努力。理解人感知环境和决策原理,有助于我们看待和处理不同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分歧,如何运用当下科技工具促进业务,降低在当下多变新环境中因为既有惯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决定失误。

一场成功的商业直播从理解“戴不戴口罩”开始

02》

“你直播了吗?”

“你被直播了吗?”

为抗击病毒,阻断病毒通过人际间交往进行传播,大家响应“窝在家中就是做贡献”的号召,各自隔离在家,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原有“见面才能办事”的依靠人传递信息方式不灵了,拿起手机干“直播”也成为很多人顺其自然的选择,满群发二维码邀约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期间冷暖各人自知,看着别人一场直播下来成千上万的订单,自己搞个直播不仅没有订单,来瞧的人领了红包后都没剩几个围观,直播能行么?怎么才能直播卖货?

我们可以将“直播”理解成大家熟知的“电视购物”大众版,随着从科技发展,这种视频信息传播技术从电视逐步延伸到手机,从单向灌输扩展到可以多向互动,使用门槛愈低。从商业维度来说,其本质还是没有改变,通过人的视听觉让人更真实感知外部环境,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对商业交换的影响。

直播或者在线办公等都是科技工具,使用是能提升效率,是记录、分享还是为商业交换?需要根据自身资源和业务需要适配选择,不能“武功不行怪刀剑。”


一场成功的商业直播从理解“戴不戴口罩”开始


直播前需要想好的三大问题:

这段时间我是属于“被直播”的,拉不下面子,“被直播”几场以后,弄得不厌其烦。一个原本非常不错的传播工具,到当下感觉在随大流和KPI的加持下,已经变形成一个疫后收割器,收割那些随大流获取超越认知的财富,对此也只能苦笑过已。如果拿个手机拉堆人吆喝几句就能把货卖了,把能钱赚了,这世界就真是“美好”了。就如国内的相对安全,岁月静好是负重前行付出交换的结果。任何成功都是计划组织和前期付出叠加的结果,在疫情纷扰、燥热的信息环境中,保持冷静的思考很重要!既然要直播,那么就想好是用直播去传播品牌或观念还是去销售产品或者两种目的兼之,清晰目的,控制自我预期。不论哪种目的,一场成功直播都是计划组织的产物,离不开策划和执行两个层面,需要提前思考好下述三个问题:

用户从哪里来?

理解当下环境中用户和设定关键指标很重要,简单粗暴KPI考核只是一场自娱自乐的安慰。我们很多管理者被疫情中的信息环境误导,只关注到参与人数,忽略了直播这个工具的跨地域性,为一场数万甚至数十万参与人数憧憬,对直播后的了了无几订单惆怅,最后终结于“就当一次广告或者尝试”的自我安慰。

对于家居家装行业来说做一场直播,和我们线下促销目标都是一样,为了销售,最终的成交订单量才是关键指标,要完成这个指标,就需要找到目标客群。问题是我们开展线下促销时,知道要求去小区扫客、商场截流、相互分享客源等方式去获客,与用户建立联系后再进行前期沟通,对于能订单的用户就先订单,对于犹豫、纠结的用户最后才用活动落地进行促单成交。而在直播时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个流程,简单粗暴。在获客层面上,此次疫情在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无形中促进了社会数字化进程,大家为了截断病毒通过人传播的方式,隔离在家流动性降低,更容易建立联系,如为生活组建了各种群,进出小区都需要扫码测温,那么各种组建生活群、小区物业的出入口保安、快递小哥等都是我们快捷接触到用户的途径。如何建立这些渠道?我们线下邀约用户都会有售卡等辅助性工具帮助业务员邀约用户,那么直播邀约可以在一张图片和二维码在KPI的考核下完成?当你的销售人员迫于压力,将邀约画面换成色情图加二维码满群发时,想过对品牌美誉度的影响吗?

因此,直播是一种用科技工具进行的不见面的促销,主题、画面、如何进行广告投放邀约目标客户,如何甄别有效用户,这些是需要先考虑清楚的。

用户为什么来?

如线下促销时来领取免费礼物的大妈们一样,是为抢红包而来?还是如我一样碍于面子来围观吃瓜,瞧一下就走的?还是为购买“好看、好用、好喜欢”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而来?我曾经提过,因为疫情隔离在家只进不出的日子难,但最难的是疫后抢单大战,这场大战的本质是响应当下用户需求的方式和企业的组织能力之战。好好想想用户为什么来?如何唤醒被疫情延迟的需求?“我不需要你感觉,我需要我感觉”这句话能部分体现当下新一代用户的心声,况且在瘟疫之后,即便是刚需用户也对价格有了新的期待,用原来的低价去硬核撬动?降多少合适?当价格硬核撬动不行时怎么办?这些是需要提前进行筹划。

用户来了怎么办?

还记得我们线下活动落地时,每个品牌上台演讲5分钟或者上台和主持人互动砍价的时候吗?在前期两部分都筹划、执行到位的前提下,直播开始之刻就是你上台之时,我原来在做促销活动落地上台前会做这三件事:

  1. 自己先将上台讲词背熟,然后与主持人或者砍价师以台下“群众”演练至少一次台词;
  2. 在上台前的一天核对一次上台时需要用到的演示物料或者道具;
  3. 在活动前检查一次话筒等设备,预备好备份设备。

促销落地促单,就是一场运用人群心理效应完成销售过程,近日特朗普演讲、各国防疫措施激发恐慌导致的抢购,都在我们身边随时发生着。都是环境激发的人群效应的体现,直播氛围如何营造才能激活人群心理效应?在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后,直播其实就是一种在科技工具加持下的促销落地活动。

结果是可以策划,三分策划七分执行,“理解人性、善用人性”是核心。


一场成功的商业直播从理解“戴不戴口罩”开始


最后的话

在未知新冠病毒施虐下,巴菲特“活见久”的见识了美股在短期内四次熔断,特朗普继续在认知偏见中甩锅,也许能让巴菲特活见久的见识更多次。人与经济?有序与恐慌?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直面现实积极应对,还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掩耳盗铃式的为己所私,传播原有认知偏见,浪费时间,病毒和时间是公平的裁判。病毒无国界,病毒面前众生平等,在全球化大背景环境下,一个人、公司或者国家应对未知、暂时没有特效药的新冠病毒,资源能力有限的,唯有共同抵御,而协同前提是屏弃既有惯性去消除信息不对称,此刻病毒才是人类唯一的敌人。

病毒已改变原有环境,形成了新的环境。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已是大几率事件,我是属于乐观主义者,我乐观的逻辑是,全球7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就如200个工厂一般,在瘟疫的施虐中被迫“停工检修”,而名称叫“中国”的这个大工厂是第一个开始检修的,庆幸在强大祖国庇护和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现在这个“大工厂”开始复工了,而其他的工厂现在逐步进入“停工检修”状态。

生活还得继续,机遇终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如何应对新环境,摆脱既有惯性,以开放共生的心态,不盲从的理性决策是核心!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加油!各国与病毒战斗的人们!期望分享能一起迎接春暖花开之时!


一场成功的商业直播从理解“戴不戴口罩”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