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從19世紀上海開埠,到20世紀中期上海成為遠東第一大“摩登都市”,期間百餘年,形成了紛繁多姿的海上畫壇。女性畫家出現使得中國的繪畫藝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民國美術史中畫出絢麗的一筆,成為海派書畫中一朵盛大的奇葩。女性畫家中以吳青霞最具傳奇特色,她的一生實際上是海上畫壇的縮影。

出身世家,師法古人

吳青霞,初名吳德舒,號篆香閣主、龍城女史等,江蘇常州人。父親吳仲熙,工畫,擅花卉,亦精於鑑藏。與當時的很多世家一樣,吳家可以說是很傳統的書香門第,其他海派女畫家如吳淑娟、顧青瑤、陳小翠等,亦有著類似的家世背景。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1 雙鯉

吳仲熙的繪畫教育實際上很傳統,除了請一位老師傅教授繪畫,主要方法是照著墨筆勾勒的稿本“印”“臨”“默”。按照“書畫同源”的理論,吳青霞在習畫的同時,也習字,“要畫得清勁、挺拔、老練、有力,沒有書法根底,畫不好”。其繪畫的題材,主要也是傳統閨秀所學習的花鳥。像其十分嫻熟的蘆雁題材,亦是源於早年父親的言傳身教,極其重視線條的運行。

當然,作為傳統繪畫教育的傳承者,吳青霞的早年作品仍然以師法古人為主。如其17歲創作的扇面《常州皇亭》,以紅梅閣為主題,建築宏麗,湖水盪漾,千帆競渡,謹細的皴法,清麗的設色,風格接近於王翬,這與清代到民國初年對“四王”的尊崇有關。就山水來說,從馬遠、夏圭到黃公望、吳仲圭、王蒙等,皆有臨摹。陸丹林在1937年評道:“她的父親本來是收藏家,因之歷代各家畫本,得有機會觀摩臨摹。經過了十餘年的潛心研討,山水、花卉、人物、仕女、魚蟲、翎毛、走獸等等,都下過一番苦功。”從畫品說,她作畫的技巧純熟,是得一個“能”字。

花鳥魚蟲,別出新意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2 蘆雁

花鳥這一類題材,是傳統閨秀最喜創作的題材。藉由託物言志式的狀物,訴說內心情感與思想。吳青霞雖然也畫花鳥,但並不受限於古人,而是別出新意,敢於創新。如其最喜歡的鯉魚(圖1),不單採宋元筆意,以大筆點垛,用衣紋筆繪鱗片,腹部敷薄粉,不僅對鱗尾、鰭等微小部位,刻畫得工整細膩,且注意光感的體現,雖未用金色,仍顯得金光熠熠,表現出鯉魚的精神活力。按吳青霞自己的說法,“我生平最愛畫魚,特別是鯉魚。這和我個人性格有關,我喜歡精力充沛、生動活潑的小動物。”又如其蘆雁圖(圖2),總讓人想起邊壽民的作品,只是個人風格鮮明,不再是傳統意義的摹古、擬古。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3 紫白菖蘭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4 洛杉磯三角梅

1965年創作的《紫白菖蘭》(圖3),是吳青霞的寫生之作,其時作者常在植物園寫生。畫寫菖蘭盛開之勢,花下以墨寫石。從構圖到設色,都有參照西方靜物寫生的影子,而不再遵從宋元畫意。1982年創作的《閩江風味》,荔枝葉已放棄清代民國流行的惲派風格,更接近於寫意,並有歌詠祖國風物特產的意味。《洛杉磯三角梅》(圖4)是吳青霞寄客洛杉磯期間的寫生作品,攫取三角梅的一角,以鮮亮的紅色與黑色對比,寫出繁盛之勢,展現了美國獨特的風土人情。《狗》(圖5)創作於1994年,寫芭蕉樹下,一隻黃狗前足趴在牆上,似在看家護院,以歌詠狗的忠於職守。題材雖平凡,卻寓不凡的內涵於平凡。其實,花鳥這一類題材,始終都是吳青霞所鍾愛的,只是早年多依傳統,中歲多寫生,晚年則更多了與現實的互動和思忖。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5 狗

山水寫生,歌頌祖國

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山水畫開始了新的變革,即以寫生展現祖國的大好河山、深厚歷史和革命記憶。如1960年,以傅抱石、錢松喦為代表的“江蘇國畫工作團”的旅行寫生,行程達23000裡。

吳青霞在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也多次參與旅行寫生,曾登臨過泰山、廬山、峨眉山、青城山、武夷山等。1977年以年近古稀之年,遠赴三峽旅行寫生。1978年,更與中青年畫家一道沿成昆鐵路寫生,跨越四川、昆明兩省,25個縣市,行程1100多公里。吳青霞在1995年曾回憶當年川滇寫生道:“若不深入生活,是畫不出如此雄偉氣派的。如今雖年已八十又五,猶覺心神清朗,尚可奮我彤管,在晚晴之期再拓藝術新境。”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6 黃山採藥去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7 黃山採藥歸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8 黃山採藥者胡家治

《黃山採藥去》(圖6)、《黃山採藥歸》(圖7)是吳青霞上世紀60年代的寫生作品,以濃淡之墨、乾溼之筆,展現到黃山採藥的過程,以淋漓的墨色、近於寫意的手法,向早年師法宋元的習慣相告別。期間還創作了《黃山採藥者胡家治》(圖8),是其以勞動人民為題材的肖像畫作品,展現了其繪畫中的平民意識,是其平日裡的隨和性格,善解人意,救困濟危的藝術展現。“吳青霞先生筆下均是人間之物、民間之象,使人覺得可信可摸,充滿著親和力和生命力。”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9 四川神女峰腳下

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圖10 成昆鐵路

《四川神女峰腳下》(圖9)、《成昆鐵路》(圖10)則是吳青霞1977到1978年間的寫生之作。《四川神女峰腳下》從長江漫遊的視角,寫出三峽兩岸的雄峻闊大,草木華滋。山石皴法已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成昆鐵路》則寫成昆鐵路沿線之景。鐵路沿線皆是崇山峻嶺,深澗密佈,地質狀況複雜,是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蹟。畫中的一架鐵路橋,連接山間鐵路,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之勢。

吳青霞出生於晚清,成長於中西交融的國際大都市上海,晚年有幸聽到新世紀的鐘聲,其本身已經是海上畫壇的一個傳奇。從詩書禮樂世界的薪火傳承,到包容並蓄的摩登上海,從早年的鬻畫賑災到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慷慨解囊,其精神修為一如傳統的畫家,其繪畫理念則與時代同行,如劉海粟所言:“象她這樣全能的女畫家,古代少有,近代也不多。”

文章來源:《收藏家》202001期《從師法古人到歌頌祖國:吳青霞的繪畫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