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食品行业疫情之中“危中取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为了防疫需要,民众的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宅在家里成为为国家做贡献的最好方式,居家消费的食品消耗量陡增;另一方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防疫人员也需要大量的食品供应作为保障。危难时刻,方便食品体现了其特有的价值。值得欣喜的是,伴随着方便食品行业近几年的不断创新,如今无论是作为应急保障物资,还是普通食品,方便食品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方便食品行业捐助超3亿元


  自2020年1月24日起,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多家方便食品企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此次“战疫”之中,第一时间启动社会责任应急响应,千方百计组织调配货源,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方便食品领域主要企业共计捐资捐物总价值超3亿元。

  其中,康师傅从除夕起就启动了社会责任应急预案,先后捐赠方便面及各类饮品等物资总价值约1500万元;今麦郎捐赠约460万元物资,以实际行动致敬最可爱的人;统一向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全国各地捐赠了超过60000箱的方便产品,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并向湖北省捐赠了100万元善款用于抗击疫情;白象食品第一时间向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捐赠14400余份方便面,并向全国多个省市的医院、社区、交警岗亭捐赠方便食品10万余份,防控资金300万元;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世界方便面协会(WINA)携手,向香港医护人员捐赠方便面、饮品超37000件产品;金光集团第一时间通过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捐款1亿元人民币,另有超过200万元食品和防控物资已用于抗击疫情;克明面业3000件产品,驰援武汉;金沙河累计捐赠抗疫物资35万元;想念食品先后将443.57吨面条产品送达武汉;益海嘉里捐助共计3000万元物资和现金;光友薯业向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等捐赠超600万元薯类方便主食;三全食品向武汉抗疫一线捐赠总价值40余万元自加热米饭等食品,并向湖北区域累计发货2729吨,用于缓解湖北地区的消费需求;思念食品累计捐赠620万元驰援抗疫一线;安井克服企业暂未复工、库存少、装车人手不足等困难,向武汉商务局捐赠共计约16吨速冻食品,分发到金银潭医院等10多家抗疫医院;通用磨坊中国累计捐赠26400份食品物资;正大集团捐资捐物5000万元用于支援防疫工作;李锦记捐款200万元,捐赠2000箱白醋用于抗击此次疫情,欣和将2020年公司的所有公益资源投入到疫情支援中,紧急调配蔬菜、大米和旗下产品,货品总价值达17万余元;味好美为积极支援当地抗疫行动,分别向武汉、上海、广州捐赠共计210万元的现金及物资……

  大事见担当,危难显本色。众多方便食品企业的纷纷响应,彰显了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初期供需失衡

方便食品“挺身上马”


  此次疫情的发生,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宅经济”盛行,速食类食品消费需求旺盛。疫情发生后,订单“暴增”已成为方便食品行业普遍面临的现状,方便食品行业成为疫情下为数不多的市场份额逆势上涨的行业。

方便食品行业疫情之中“危中取机”

满载方便食品的货车整装待发


  就方便面行业而言,疫情期间总体增长率达到133.34%。其中,统一方便面同比增长297.14%;今麦郎方便面同比增长180%;康师傅方便面同比增长了150.54%,其他品牌的方便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了解,从除夕到正月初九,京东平台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额较以往增长了3.5倍,仅方便面一类就售出了1500万包。相对于线上,方便面的线下销售也毫不逊色,2月19日家乐福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家乐福门店方便面销量增长幅度高达878%。

  挂面产品,尤其是营养挂面、杂粮挂面、儿童挂面和鲜湿面类产品的线上线下销量增速均出现显著提升。随着消费市场不断升级,我国挂面行业的市场向优质企业聚集的趋势更加鲜明。

  速冻食品市场需求激增明显,思念食品整体销量相比往年同期增长约30%,只京东线上销量超过往年同期的20倍;而受市场激增、产能不足等因素影响,目前思念食品在京东官方旗舰店仅有6款水饺产品现货在售。三全食品、安井天猫官方旗舰店都打出了“预售发货”的标记。同时,个别速冻食品企业在卖场的销量较往年同期增长80%,“我们刚过完年时大概有2亿元的产品库存,现在快发完了。”思念食品相关负责人士表示。由于小商超关停、消费者批量囤货,思念食品线下销售较往年同期增加了60%,现有产能无法跟上,库存已基本没有周转余地。三全食品订单量较同期增长30%多。安井往常60%—70%的产品销往餐饮渠道,但现在“商超渠道卖得很好”,公司因此加大了速冻面米食品的生产比例以及商超供货比重,从年初至今已销售产品12.35亿元,目前公司产品在全国各KA连锁卖场、BC类超市、生鲜店及社区店供不应求,呈全面断货状态。

方便食品行业疫情之中“危中取机”

方便食品企业支援抗疫防疫工作


  虽然疫情的暴发带动了方便食品的增长,但在疫情暴发初期对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是需求暴增,人员缩减,产品质量和产量无法完全保障。同时,受各地疫情管控政策限制,以及有关隔离的最新规定,人员上岗率普遍不足。据统计,疫情期间大部分企业的人员上岗率达到70%-90%,但仍有不少企业上岗率低于50%,方便食品产能恢复乏力;二是供应链无法顺畅衔接,导致产品价格哄抬。方便食品行业上游配套企业复产时间不定和物流不畅,导致方便食品生产所需原料不能及时供应,生产力大打折扣,市场上产品的储备显著不足,由于方便食品的方便、美味、实惠、便于储藏的特点,甚至多地出现哄抢方便食品的场面和个人囤积并哄抬价格的现象。据思念食品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现有产能条件下,原材料供应可以基本满足公司生产需要,但在河南信阳、南阳等地,尚有1/3的包材企业没有复工,大米、米粉等原材料也出现了供应紧张;三是方便食品运输困难,存在供应短缺的问题。疫情期间,大部分地区未将方便食品行业企业列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导致方便食品物流运输受到极大影响。虽然物流公司推出激励政策,然而许多司机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意复工,即便复工,交通不畅加上用餐、住宿等基本生活需求无法保障,也使整个配送过程困难重重,因此出现了“产出的方便食品运输不出”的尴尬局面。部分企业为供应市场订单采取包车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的同时还不能真正地保障供应。

方便食品行业疫情之中“危中取机”


学会助力政企衔接

与行业共渡难关


  为尽快解决行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根据国家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任务要求,学会承担了疫情期间方面食品行业的调研、统计及上报工作。

  2月7日学会对方便食品行业领域三大主要板块开展调研工作,其中包括方便面行业企业(15家),挂面行业企业(9家),冷冻食品行业企业(5家),咸味香精调味料行业企业(11家)。调研内容涉及企业复工意愿与能力、产业链配套、疫情防控措施、受疫情影响情况以及政策建议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各企业反馈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整理,学会对行业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进行研判,梳理存在的问题,上报主管部门,为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2月1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请协助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函》,文件要求学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于次日反馈15家方便面重点骨干企业名单,并对骨干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包括复工率、人员返岗率等),同时建立跟踪监测日报制度。

  根据企业反映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学会形成《关于疫情期间加强方便面行业复工复产及经营情况跟踪分析》报告,报送工信部。该报告从行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面临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等三个主要方面,向主管部门反映方便面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并争取相关优惠政策。争取落实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员流动、物资流动的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施行有力的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填补市场对方便食品急需。

  随后,在工信部发布申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后,学会第一时间联系行业企业填报,并分两批向工信部进行申报。据了解,对于首次申报的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已按照企业需求优先解决银行贷款等问题。

  2019年上市的统一“开小灶”方便自热米饭复产后,由于提供原料大米的供应商迟迟不能开工,“开小灶”市场供应严重受阻。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学会将有关情况向工信部消费品司进行了汇报,并通过轻工业联合会报送至国家发改委。最终,在工信部的协调下,实现了供应链的有效衔接。

  疫情期间,各地政府为了严控疫情,严防死守,但这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困难。“开小灶”的案例只是一个典型,它显示出行业中在疫情期间普遍面临的问题。而在非常时期,学会有效打通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对接,为破解行业困难雪中送炭。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行业产能得到恢复


  方便食品行业是食品领域内复工时间最早的行业。在企业自救与学会协同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康师傅、今麦郎、白象早在1月28日前便启动生产线复工生产,其他企业也基本在2月10日前完成复工。“现在我们开着15条线,每天生产约500万包方便面,基本能够满足华北如石家庄、邢台等周围的县市以及北京等需求。”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表示。截至3月初,今麦郎产能恢复率达到85%,日可最大供应2081.92吨方便面。统一企业位于上海的总部已于2月10日正式复工,已复工生产的工厂占总数的75%,主要生产方便面和饮料产品,统一产能恢复达到100%,日最大供应量达到1432.96吨。康师傅旗下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工厂天津顶益工厂于1月28日复工,日产量不低于400万包,库存可满足上千万超大城市2—3包/人的需求量。同时,白象、金光、南街村等众多知名企业也纷纷表示,在特殊时期,大部分工厂车间提前开始恢复生产。

方便食品行业疫情之中“危中取机”

方便食品企业抓紧时间恢复产能


  为支持和保障各区域面粉、挂面等产品的需求,克明面业、金沙河、五得利、想念、益海嘉里等全国知名挂面企业已经提前复工加紧生产。其中,克明面业在2月3日就已加紧复产,恢复了位于河南延津和河南遂平的两大生产基地。面粉加工巨头五得利也于2月3日、4日陆续开工6条生产线,日加工面粉能力4000吨,目前开工率基本达到了80%左右,一定程度上保障产能供应。金沙河于1月31日提前复工生产,保障当地疫情一线工作人员对于挂面、面粉等产品的需求。

  目前,思念食品已有1500名工人回到工作岗位,同时,河南省商务厅向思念食品等17家河南商贸流通企业、食品企业发放首批共计2000张B级通行证,用于10大类生活必需品运输,解决了当前的运输难题。三全食品向政府部门反映了企业存在的工人返厂难题,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随后即印发了《关于做好我省重点防护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的通知》,为农民工返程提供了服务措施和解决方案。三全食品全面复工,速冻水饺车间的5条生产线全部开工。安井食品6大生产基地于1月底取得当地商务厅、交通运输厅开具的《省级民生保供重点企业证明》和 目前,思念食品已有1500名工人回到工作岗位,同时,河南省商务厅《道路通行证》,生产可供应湖北、浙江、广东、河南等疫情高发地和北上深等市场。

应急功能彰显

方便食品角色转换引发新思考


  在疫情暴发期间,方便食品的应急功能得到了彰显,解决了全民战“疫”工作的后顾之忧,间接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大灾面前,方显价值。经历了疫情,方便食品从民生食品向战略储备物资的角色转换也引发了人们对其产业定位的重新思考。方便食品这一轮的暴发,从侧面反映出了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的作用———作为战略保障物资,其保障和储备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作为民生产品,其在疫情下持续受欢迎的程度,说明整个产业链创新升级的速度契合了消费升级的需求。若能将本次上涨势头合理引导,通过革新与产品升级抓住消费者,牢牢把握“高端化、差异化、健康化”的发展方向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价值提升之路,方便食品行业定将会迎来新的持续增长。

方便食品行业疫情之中“危中取机”

医护人员接收方便食品等抗疫物资


  疫情过后,随着行业进入恢复期,企业在产品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必然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所有行业来说,疫情是危机,既是短期的压力,也是一个行业格局变动的机会。寒冬让企业优胜劣汰,挺过去的企业将会拿下“春天到来之时”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添加剂分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