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五:如何讓作文內涵豐富

所謂"內涵豐富",就寫作而言,即要求作文內容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內涵豐富,首先建立在廣泛佔有材料的基礎上。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抒情議論,擁有大量的第一手素材,都是落實豐富性的關鍵。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畫出精美的竹子,就必須胸有成竹。

內涵豐富,其次建立在精當的取捨、適宜的聯想現象之上。擁有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後,並不意味著就能寫出內涵豐富、立意深刻的作品。要想落實作品的豐富性,還必須對素材進行精當地取捨。要能夠依據構思立意的需要,合理使用好每一則材料。同時,還需要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聯想想象,使一些原本看起來並無直接關係的素材,藉助聯想想象建立起內容上的有機聯繫,從而實現充實文章內容的目的。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五:如何讓作文內涵豐富

內涵豐富,還需要建立在細節的鋪排、修辭的使用中。敘事描寫類的文章,必須在細節鋪排上下足功夫。細節,是該類文章的生命。要想在文章中突出細節,就必須大量使用描寫,而不能過多采用概括敘述。此外,文章還要善於使用各種修辭手法。要善於將一些原本抽象的內容,通過一定的修辭手法的運用,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內容。

內涵豐富,最後取決於文章的虛實結合、由具體到抽象的拓展遷移。優秀的作品,大多具備虛實相生的特點。文章過於實在,則留給讀者的思考空間狹窄,難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文章過於虛空,又容易脫離生活實際,給讀者雲山霧罩的玄幻感覺,同樣影響閱讀情趣。所以,成熟的作者,總是善於將虛與實和諧搭配,由實處切入,逐步走向虛空,如此,文章才能有效落實由具體到抽象的拓展遷移。

需要注意的是,內涵豐富並不等於冗長、繁雜,也不等於事無鉅細地羅列鋪陳。豐富強調形象,強調內涵,強調意蘊。只有緊扣核心內容的恰當描繪、細膩刻畫、精準議論,才能真正落實"豐富"的寫作特徵。

具體寫作中,追求內容的"豐富"時,很容易出現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細節過細,珠沙俱攬。無論是哪一種文體的寫作,都需要在具體的語言運用中,力求做到每個句子都使用得當。有些同學的作文,錯誤理解了細節描繪對於文章意義表達的作用,以為只要是細節,就描寫的越詳細越好。於是乎,不管文章涉及的材料是否能夠為表達主題服務,只要能夠鋪展開來進行細節刻畫的,就洋洋灑灑地寫下去,全不顧有用無用。如此,文字數量確實增加了許多,但內容卻並沒有因為文字量的增加而充實起來。由於大量泥沙的進入,反使得屬於珍珠的精妙細節,蒙受了不該沾染的塵垢。

第二,詳略失當,削弱重點。任何優秀的作品,總是張弛有度、詳略得當的。有些同學,出於豐富文章內容的目的,將許多必須概括描繪的內容,也當作重點環節進行雕琢。比如,有些同學在寫作《我的同學》一類的記敘性文章時,唯恐對"我"的形象塑造不夠具體生動,不惜花費大量的筆墨,來描繪"我"在故事中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結果,把文章寫成了《我和同學》。當然,這只是舉一個小學生中常犯的錯誤。這樣低級的錯誤,高中生中,大多可以避免,但類似狀況下,如果文題複雜點,刁鑽點,卻也難保一些同學不出現同樣的寫作弊病。

第三,低估讀者智慧,喪失想象空間。總有一些同學,唯恐讀者看不明白自己的文章,於是在寫作中,千方百計地要把所有的前因後果都交待個一清二楚。這些交待,又不會藉助靈活多樣的表現手法來穿插進行。結果,導致文章如同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全無半點想象空間,供讀者放飛思緒。

第四,賣弄學問,畫蛇添足。有少數同學,受不良文風的影響,喜歡在文章中,將自己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奇聞軼事、精彩語段等,一起納入自己的文章,並美其名曰增強文章的信息量。殊不知,再好的顏料,也只能分開使用。一旦七種色彩混入了一個盆子內,獲得的,不但不會是奼紫嫣紅,而且連本色,也將被一團墨黑所取代。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五:如何讓作文內涵豐富

請看下面這篇以"情感與職責"為主題的考場作文

論情感與職責

情感與職責,同那是與非、善與惡、正與誤、曲與直一樣,寓於這充滿矛盾的世界中。正如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正誤、曲直,情感與職責,只有在融入現實生活中,才有了可比性。

"情至深處無怨尤。"無論是盡忠報國之情,孝親敬長之情,還是師生友人之情,都應至誠無悔。但那並不是說,要維護至純之情,就可以放下職責。世上慈母無數,可岳母,卻可狠下心來刺"精忠報國 "於兒背上。孟母三遷是愛,可誰又能說,岳飛之母不慈?而那臥冰淘魚、割臂飼母的行為,更是情與責的完美結合。就連哲學先驅亞里士多德也說過:"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情深而不忘守職,才有可能獲得至善情感。

當然,堅守職責也並非摒棄情感,一味的認死理。伍子胥破郢都,申包胥就君存楚,親情與忠情在其中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再者那優孟,若非有對孫叔敖的知恩圖報之情,敢情也不一定會援其子於貧困中。朱自清寧死不領救濟糧,錢學森捨棄物慾報祖國,殷雪梅挺身車前護學生……在這一個個高尚的靈魂中,透出的是強烈的責任感。還有,難以割捨的情。

情感與職責相輔相成,最高境界便是無私、無畏、無悔、無怨,蘇武牧羊,吞氈飲雪,因為愛國所以堅韌,因為履責所以不屈;諸葛亮臨危受命,因為感恩所以無私,因為憂民所以無怨;魏徵直言敢諫,因為忠君所以無悔,因為知民所以無畏。情感與職責,在他們看來,似乎本就為一體,無法分割。

《呂氏春秋》有言:"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私情不能絕對代替職責。嚴嵩父子,徇私殃民,終死於唾罵之中;唐玄宗早年英明,但終因任人唯親,葬送開元盛世。相比之下,鐵面無私的包拯,任人唯賢的康熙,這流芳百世。

情感與職責,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套。面對情與責的抉擇時,"捨生取義"並不如同讀書一樣簡單從容不迫。黃香九齡而溫席,是孝,而貪官動用公款送父母,則為不義。大義滅親是忠,濫殺無辜則為狂。情感不以金錢量,職責勿用權位衡。一切皆應以大局為重。

收起"真愛無敵",放下"冷麵無情",情感與職責,源於生活,理應歸於生活做主。

這是一篇很純粹的議論文。此文的"內涵豐富",主要體現在論據的佔有與運用、論證結構的安排兩方面。

先看論據的佔有與運用。本文和當下高考滿分作文中那種畫面描述式的結構不同之處,即在於大量擁有並精當呈現的論據。通常,畫面描述式作文,只是例舉三五個人物進行細節描繪,而本篇文章,作者先後列舉出20餘個歷史人物,在排比鋪陳中呈現他們的精神品質,用以論證自己的觀點。如此豐富的素材,自然有利於強化作品內容的豐富性。

再看論證結構的安排。本文采用逐層深入的結構形式,對同一個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反覆論證,這就跳出了在同一平面上並列論證的侷限性,使文章觀點具有了立體展現的藝術效果。

由此兩點可見,落實文章的豐富性,在考場作文中,也並非難事。

如果是寫作一篇敘事類的作文,如何才能把"內涵豐富"落到實處?下面這篇隨筆,就較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五:如何讓作文內涵豐富

幸福原來如此簡單

不知從何時起,我和父親開始變得疏遠。小時候,父親和母親總愛和我"打啵",可能是受了"男女授受不親"的影響,稍大一點後,我就對父親的這一舉動施行抵制。每次他想親我,我都跑得遠遠的。以後,他也就放棄了親我的意願。"啵"我,成了母親的專利。

那天,父親回來的特別遲。他整個人像一灘爛泥一樣攤在沙發上。客廳的燈並沒有開,只是走廊上的一些光線射到客廳。雖然是盛夏,可是一切都安靜極了,連往常最歡快的青蛙也停止了叫聲,似乎連它們也害怕打擾了父親。

暗淡的光線下,父親顯得十分蒼老。歲月染白了他的雙鬢,時間也毫不留情地在他額上刻下深深的印記。此時,我突然發現,原來父親一直是那麼疲憊,生活的重壓讓他老了這麼多。也不知什麼原因,像是受了什麼神靈的驅使,突然,"啪"我親了父親一下。

父親並沒有睡著。睜開眼,他先是用驚奇的目光看了看我,然後十分開心地笑了。是那種單純的笑,如孩子一般。這樣的笑容,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浮現吧。我看見他的眼中閃著一些晶瑩的東西,或許,那就是所謂的"幸福"吧。

父親忽然變得很興奮,剛才的倦意彷彿一下子消失了。他"呼"地奔到母親那裡,一邊不停地用手撫摸著被我親過的那半張臉,一邊洋洋得意地向母親炫耀。

"你看你,像個孩子一樣。這以後她要是天天親你,那你還能撐得住嗎?"老媽有點潑冷水似的說。

"哎呀,你幹嗎?我好不容易被女兒親一下,讓我多高興一會不行嗎?"父親似乎很委屈。

"去去,洗澡去,一個人躲浴室裡幸福去。"母親佯裝惱怒。

父親於是悻悻然走向浴室,一邊放水,一邊哼著聽不清內容的歌兒。那歌聲透過緊閉的門,輻射到客廳中。

我開始覺得好笑,不就是被親了一下,至於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嗎。但後來,我又覺得原來父親的幸福來的如此簡單,原來他是那麼需要我對他表達出愛意。以前,我以為幸福是件很遙遠的事,總以為長大後有了工作,拿了工資,才可以給父母幸福。現在,我明白了,原來幸福不需要海誓山盟,天荒地老,金山銀山。幸福如此簡單。

從前,父親說:"我是為了你和你母親的幸福而活著。"小時候覺得這句話是應該的,因為他是男人,是我的父親。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父親說那句話時,或許也有"為了幸福而放棄幸福"的決心吧。

那天晚上,父親好像做什麼事都特別高興,我也因為給父親帶來了幸福感而開心。我想,那晚父親應該和我一樣都做著甜美的好夢吧。

這篇隨筆好在何處呢?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寄寓了作者的情感,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此文的優點正在於這份獨特的情感。 文章以生活中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件"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塑造出一位為了家庭終日操勞的父親形象。文章的立意,本是要揭示出幸福的一種定義形式,但我們閱讀這篇文章,更多感受到的,卻並非幸福的闡釋,而是濃濃的親情。

因為有親情,所以,女兒眼睛中的父親,便顯得無比疲憊。這種疲憊,或許並不如女兒所言說的那樣誇張,但女兒愛父親,所以,即使父親只是略呈倦態,女兒也要充滿了情感地渲染一番。

同樣,父親愛女兒,因此,女兒偶爾地親了一下之後,父親便顯出了過分的激動。這種激動,是付出後獲得回報的激動,是勞作被理解的激動。

可以說,正是因為情感的充沛,才使得本文細節描繪惟妙惟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細節與情感,使一件簡單小事變得豐富深刻許多。

由上述兩篇例文以及相應的簡析可以發現,無論面對何種文體、何種命題,"內涵豐富"都是文章獲取成功的一個重要內容。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五:如何讓作文內涵豐富

如何才能把"內涵豐富"落實到具體的選材、立意、構思的全過程呢?以寫作最寬泛的命題作文"人與路"為例,需做好下述五點工作:

首先,要寫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積累。

"人與路"是一個十分寬泛的作文命題,這個命題下,人的一切活動,都可以納入作文之中。要想把這樣的命題寫出深度和廣度來,那麼,就必須摒棄一切泛泛而談,而將寫作視角投入到自己獨到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積累中來。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擁有著獨到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個體,都各具特性。別人的人生道路是如何行走的,我們並不熟悉,所以,只有將自己的獨特行走方式完整呈現出來,才能成功揭示出自己這個"人"與自己的"路"之間的特殊聯繫。文章才能寫出個性。

第二,要學以致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倘若我們想把這個題目寫成一篇純粹的議論文,那麼,大量的論據就應該從教材中來。想一想,從小到大,我們在課文中結識了多少個光照千秋的歷史人物,他們哪一個不是因為走好了人生的道路而獲得青史留名?除卻大多數同學喜歡在文章中引用的司馬遷、項羽、蘇軾外,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凡課文涉及到的角色,皆是可以納入作文中,用以揭示"人與路"的有機聯繫的典型案例。

第三,要從閱讀積累中挖掘材料。如果說課內閱讀的材料,還容易形成寫作中的撞車現象,那麼,課外閱讀中積累的素材,更是成功寫作的關鍵內容。課外閱讀的素材運用於作文中,可以拓寬文章的意義範疇,可以彰顯出作者的知識面,可以給讀者以新奇感。比如,我們在"人與路"中,倘若能夠例舉出某位諾貝爾獎得主的事例、某位美國總統的言論、某古代先賢的經典名言,那麼,我們的文章自然就有了亮點。

第四,要及時把現實社會中的新信息反映到作文中來。文章合為時而著,好的文章,不是為了頌古,而是為了評述當下。"人與路"這樣的命題,在今天的火熱生活中,更容易找尋到無數個極具經典意義的典型案例。比如當下的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一宏大事件中,就既有全國各地迎著危險而上的"逆行者",也有一問三不知的官員、只為自己收集論文材料而忘卻防疫重任的科技工作者等瀆職之人。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把當下社會的重大事件納入,則既可以為文章增添亮色,又可以表現出作者的寬廣視野和敏銳眼光。這對於獲取高分,很有幫助。

第五,要善於打破學科界限,活用各科知識,將各學科的內容融會貫通於自己的作文中。"人與路"並非只能寫自己,因此,各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在寫作中也就成為一種必然。要寫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就離不開歷史學科;要藉助動植物的生長軌跡來與人類形成對比,就離不開動植物學知識。此外,地理知識、軍事知識、電腦知識,甚至數理化知識,也都可以成為作文素材的必要組成。

總之,要想讓一個作文題的寫作體現出內容的豐富性,至少必須綜合應用好上述五點。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五:如何讓作文內涵豐富


作者:劉祥 ,“三度語文”首倡者,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出版個人教育專著12部,發表教育類文章一千餘篇。其“三度語文”教學主張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中學語文》等報刊均有專文推介。應邀在17個省開設示範課和主題講座共二百餘場。教學專著各大實體書店和各大網絡書店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