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演员,电影演的很好,电视剧演的却很尴尬?

氧气姐姐爱看剧


电影时长短。有足够的时间给演员们揣摩角色,如果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导演也会亲自讲解示范,电影时长不长后期剪辑特效之类制作也会相对的比电视剧要精良一些。

反之,电视剧时长太长。一部剧高达五六十集。人物也相对比较多,人物关系也比较复杂。导演为了赶进度是没有时间给演员们揣摩角色。大体是能过则过。当然这也导致了很多烂片的诞生。

好的电影,好的导演。拍出来的片子自然是没话说。只能说虽然都是影视领域,但电影和电视剧差别还是很大的。会导电影的导演不一定真的能当好一部电视剧。导电视剧的导演也或许根本就导不好电影。


追剧不停歇歇


例子1.孙俪

孙俪演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经典,比方说甄嬛传、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玉观音。“芈月传”就先不算数了,算是孙俪失败的作品,当然错不在孙俪,孙俪在里面还是演的不错的,可惜了整部剧剧情和演员都不尽人意。

可是孙俪接触大荧幕之后,演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以大烂片收尾。(孙俪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恶棍天使几乎耗尽了粉丝的期待,应该沉静下来好好选选剧本,好好拍个甄嬛传这样的翻身的作品了)

例子2.刘亦菲

刘亦菲电视剧代表作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天龙八部、金粉世家。都是很不错的作品。后来开始拍电影,也是烂片王。

电影作品

例子3.赵丽颖

赵丽颖算是这两年窜起的新秀,演的电视剧都不错,陆贞传奇、花千骨、杉杉来了。

虽然花千骨这个电视剧拍的一般,但是赵丽颖在这个电视剧里演的算是不错的。

她的电影作品也是烂片集中地

例子4.霍建华,胡歌

霍建华是我比较喜欢的男演员,和胡歌一样算是从偶像走向实力的代表人物。从仙剑系列到花千骨再到女医明妃传。他的作品以及演技都保持了很稳的状态。

电影作品不算多,可是基本上都是大烂片。

胡歌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琅琊榜、伪装者都是演技爆表的作品,但是他曾经也演过电影,但他的票房成绩就是一个大写的惨字!在多年以前,他凭借《仙剑》系列大红大紫后,曾经和吴尊、蔡卓妍拍摄过《剑蝶》,出演的竟然是经典反角“马文才”。这和他在电视剧中塑造的正面形象风马牛不相及,遭到不少粉丝的吐槽,票房成绩大约2900万元。而另外一部拍摄在2012年的《华丽之后》,票房惨收168万元,原因还是:“和本人的气质、已有的演艺形象相差太远了。”当时院线经理们就说:“胡歌是怎么挑剧本的呢?这真是挑战自我过度,成了挑衅观众的神经了。”(这些人的嘴巴也是够毒的)

年轻的电视咖演不好电影,还是演技和爆发力的问题。国内电视剧通常会达到三四十集,一些古装大剧会长达七八十集,“这非常有利于观众进入故事情景中,熟悉和接受角色和演员,甚至对演员培养出感情。所以,拍偶像剧容易培养出粉丝就是这个道理。”。如此大篇幅的表演,也为演员留出了偶尔状态不佳的空间,只要在全剧中有几处亮点,自然会有热心网友帮你截成表情包。

而电影时长基本在两个小时左右,这就要求演员时刻保持最佳状态。而那些年轻偶像的演技,很多并不过关,这也成为他们进军电影行业的绊脚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培养好感度谈何容易?角色讨好就算了,差一些的,观众连你的脸都没来得及记住,你已经死了”。因此,不少电视圈的偶像剧演员都感到“拍电影是消费自己的名气,对积累名气没有太大的帮助。”

剧评人李星文认为,目前,年轻偶像里,演技过关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即便有一些好机会和好角色来到身边,恐怕也难以把握住。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演员拍电视剧拍的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去碰电影呢

虽然商业电影和电视剧都讲求接地气,但电影还包含着艺术电影的分支,在艺术价值方面显得比电视剧高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某位电影演员回头拍摄电视剧,基本上都会表现不错(周迅和白百合赵薇)都是例子,电影演员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人往高处走,自然会成为大部分明星的追求。

此外,电影演员可以参加海外电影节,直接有了很多露脸海外的机会,让自己的知名度走出去,电视演员即使深耕多年也很难如此。

在商业价值方面,电影演员接到的代言档次和价格远远高于电视剧演员,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明星顶着雷片的风险也要拍电影。

媒体人谢晓虎认为,“电视剧和电影还是属于两条跑道的,一般来说电视剧演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出演电影。如果电影演员往回走基本上能走得很好,但从电视剧往电影上爬就很难说了。”

但做人做事总要知己知彼才百战百胜,作为演员,要从电视圈转战电影圈,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市场定位、形象定位和粉丝类型构成,才能轻言转型和跨界。否则跨界不成,反而成了“跳楼”,相当惨烈。当红,真的不是票房得胜的必然理由。

小编无意捧高电影圈而贬斥电视圈,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原则上说都是殊途同归,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会侧重突出、强化某些要求,要适应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拍摄要求,这好比要求一个人要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要适应不同的用人单位要求,难度之高不是人气高就能解决问题的。

一部电影的成败更不能全靠一两个主演,一个票房数字也许不能定夺这部作品就有多成功或者多失败,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来考虑的时候,你在电视圈积累多年的人气,也许就抵不过这个小小的票房数字、或者是评分网站上的口碑数字了。

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只要是好的作品就可以。至于你是什么样类型的演员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需要的是打开电视的不要看到雷剧,去电影院看完电影能对得起自己的电影票。

以上演员的电影作品并非全部都是大烂片,只是大部分都是大烂片。脑残粉们看清楚了,别给你家偶像招黑。经得起批评才能受得起赞扬。一味的攻击批评你偶像的人,只能说明你的偶像还不够强大,应了那句话“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粉丝”。


雷死人不偿命囧图集


一看到这个问题,我脑海中0.1秒反应出来的就是黄轩。他演电影和演电视剧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演电影时的黄轩仿佛看到了他的上限,而演电视剧的黄轩则是在向我们展示他的下限。

《芳华》中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和中年的落寞沧桑都被他拿捏的精准到位。《推拿》里柔弱盲人外表掩藏的惊人爆发力也被他演绎的入木三分。

但近几年到了电视剧中的黄轩,就被人诟病太过油腻。无论是《创业时代》还是《完美关系》,都有不少这样的评价,角色很难和观众产生共情感。

黄轩本人的气质较为沉静,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所以饰演学识丰富、带有知识分子色彩的角色就很合适。而他最近的几部电视剧《翻译官》《创业时代》和《完美关系》中的角色都属于气质凌厉的精英人设,一部还好,连着来几部就让观众吃不消了。再加上演员与角色的气质不太契合,所以才会产生油腻感。

还有一个原因是剧本不好,很多时候编剧设计的情节不讨喜,加深了观众对角色的反感。其实黄轩只要剧本和角色合适,他演电视剧也是可以的,比如在《红高粱》和《芈月传》中的表现就可圈可点。





电影party


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我就胡乱说说我的想法。如有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我虚心接受。

1 从时间来说

普遍地一部电影最多2个小时。对于一个完整故事来说时间不算长。所以故事情节必须紧凑。既不能打乱故事发展又要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电视剧动辄30集多则70集。对一个故事来说相对太长了。所以需要在一些相对清淡的情节做一些延伸。既不扰乱故事既定发展又不让人难以接受。

电影是删掉一些不必要的,电视剧是增加一些不突兀的。

2 从演技来说

电影情节连贯,演员从情绪的酝酿到演技与情感的喷发都可以一气呵成,毫无滞涩感。

电视剧由于剧情拖沓,往往演员情感刚到位但是剧情急转直下。就给人一种尴尬的感觉。所以大多老戏骨对各种情节的表现往往感染力很强。但多数年轻演员经验不足适应不了这种变化。

3从经济效益来说

电影经济来源是票房。剧情好,情节流畅,演员演技在线。观众才会买账。

电视剧是靠收视率。你剧情可以拖沓,但只要有闪光点。演员演技不行,只要有流量明星。观众依然会追。所以一些电视剧都故意拉伸剧情从而扩大集数。这就导致一些很好的作品被人诟病。


不得不说,电视剧的变化是从近几年开始的。拿孙红雷举例。

孙红雷以前拍的影视作品。不论从剧情还是演技大家还是好评居多的。

如《征服》(至今仍有许多朋友记得刘华强,记得这瓜保熟吗)《刀锋1937》《落地请开手机》 电影《全民目击》。孙红雷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当年影视圈留下他浓墨的一笔。

再看如今的电视剧。《好先生》《带着爸爸去留学》《新世界》尤其是《新世界》这部剧,虽然孙红雷演技依然在线。但除此之外可以说此剧毫无观赏感。剧情拖沓至极,几个年轻演员很跳戏。很多人都说不是冲着孙红雷和小耳朵早就弃剧了。这就是流量明星的作用啊。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电视剧都不如电影。如《鸡毛飞上天》《征服》等优秀影视剧仍让人回味无穷。

只是希望电视剧制作人能不要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更加磨炼剧本再追求效益效果可能更理想。

一点粗陋见解,望大家多多包涵。


小亮影视剪辑


个人认为原因如下,欢迎补充:

1.剧本:咖位不够的时候没得挑。咖位到了又有人觊觎你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些人还要么是同行,要么是资本家,不能随意得罪。没得选,遇到差剧本也要上。

2.导演:电影需要的素材远远低于电视剧的素材,因为拍摄时长等等各种原因,导演不可能把细节都做到位。

3.演员本身:有的演员需要细致的指导才能演好,电视剧不可能像电影那样去指导。

4.钱钱:电视剧的出场费平均算下来都是大幅低于电影的出场费的,老板一个月给你发3000和30000,你干哪个工会认真些。

5.竞争:电影因为有国外电影竞争,所以还是不太敢乱来,同期录音还是有的,后期也要演员本人重新对口型录音。电视剧就无所谓了,拍的那叫一个潦草,板都不打的,一拍就是一分钟不带停的。

回答完毕,谢谢。


微客秀VKSHOW


首先电影是快节奏的产物,他对演员的要求非常的高,需要你在几秒几十秒的时间里,把需要的感情色彩完全的展现出来,这个很考验演员的基本功,和对角色的贴合度的揣摩。

而电视剧就不同了,他甚至比电影要求还要高,还要苛刻,电影一般都会控制在3个小时之内,个别的电影例外会更长些。但电视剧最起码都在10集起步了,有的甚至上百集。

这样必然造成一个电影情节可能只需要几十秒就够了,但是电视剧却可以达到几分钟的要求。你说让你哭几秒还可以,长达五分钟以上的时间让你哭,你能坚持下去么。电影都是浓缩的精华,电视剧就是无线的放大精华。这样必然导致你可以在电影做到游刃有余,但是到了电视剧是就有点不够用了。

终上所述,才导致有些演员演电影很厉害,演电视剧就差一点了!





无我才能有境界


电影中导演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为了达到导演表达的要求,导演甚至可以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示范给演员,大致演员模仿到位,出来的效果都不会太差。(当然好的演员不用这么费劲,能很准确的表演。)

导演的把控力决定了一部电影的成败。

电视剧因为篇幅、时间进度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演不可能细致到家,更需要演员自身对角色的了解和领悟。毕竟电视剧不能像电影那样一桢桢严苛,没有电影那么夸张放大演员细微表情的精致。

目前有很多的演员都非常的年轻,所以在演绎电视剧和电影的角色当中,他们需要导演,编剧对他们进行对角色认识的指导。那么不同的演员面对不同的导演和编剧,就会对角色有不同的定位。

其次电视剧是一个周期非常长的一个影视制作过程,演员可以在这一段周期当中,不断地进行对角色的演绎,对自己的演技有一个提高。因为电视剧有非常多的集数,在一集一集中能看出来一个演员的演技。当看第一集的时候,你会觉得一个人非常的惊艳,他不苟言笑,非常有个性。第二集的时候,这个人如果还是不苟言笑,你会觉得这可能是角色定位。第三集的时候,如果这个演员演绎的这个角色还是同样的演技同样的表情,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对这个演员的演技有一个分析和了解。如果一部电视剧当中,演员从头至尾没让你对这个角色有一个新的形象或者惊艳的地方,那么这个人就会被你定义为演技一般。

但电影呢,往往他的时长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在这样的一个时间当中,很多演员能在电影当中出现的机会非常非常的少。如果能在电影当中出现的,那一定是导演挑过的最优秀的一个片段,最优秀的一块儿,最让人动容的一个时刻。所以当你在看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那一幕非常的惊艳。

所以电视剧和电影他们俩之间的时长对呈现出一个演员的效果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电视剧更加生活化,要注重演绎的细节,更加要求演员多方面的性格塑造。电影更加需要演员的爆发力,更加考验演员的天赋!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铂金有的看


胡歌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琅琊榜、伪装者都是演技爆表的作品,但是他曾经也演过电影,但他的票房成绩就是一个大写的惨字!在多年以前,他凭借《仙剑》系列大红大紫后,曾经和吴尊、蔡卓妍拍摄过《剑蝶》,出演的竟然是经典反角“马文才”。这和他在电视剧中塑造的正面形象风马牛不相及,遭到不少粉丝的吐槽,票房成绩大约2900万元。而另外一部拍摄在2012年的《华丽之后》,票房惨收168万元,原因还是:“和本人的气质、已有的演艺形象相差太远了。”当时院线经理们就说:“胡歌是怎么挑剧本的呢?这真是挑战自我过度,成了挑衅观众的神经了。”(这些人的嘴巴也是够毒的)

  年轻的电视咖演不好电影,还是演技和爆发力的问题。国内电视剧通常会达到三四十集,一些古装大剧会长达七八十集,“这非常有利于观众进入故事情景中,熟悉和接受角色和演员,甚至对演员培养出感情。所以,拍偶像剧容易培养出粉丝就是这个道理。”。如此大篇幅的表演,也为演员留出了偶尔状态不佳的空间,只要在全剧中有几处亮点,自然会有热心网友帮你截成表情包。

  而电影时长基本在两个小时左右,这就要求演员时刻保持最佳状态。而那些年轻偶像的演技,很多并不过关,这也成为他们进军电影行业的绊脚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培养好感度谈何容易?角色讨好就算了,差一些的,观众连你的脸都没来得及记住,你已经死了”。因此,不少电视圈的偶像剧演员都感到“拍电影是消费自己的名气,对积累名气没有太大的帮助。”

  目前,年轻偶像里,演技过关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即便有一些好机会和好角色来到身边,恐怕也难以把握住。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演员拍电视剧拍的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去碰电影呢

  虽然商业电影和电视剧都讲求接地气,但电影还包含着艺术电影的分支,在艺术价值方面显得比电视剧高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某位电影演员回头拍摄电视剧,基本上都会表现不错(周迅和白百合赵薇)都是例子,电影演员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人往高处走,自然会成为大部分明星的追求。

  此外,电影演员可以参加海外电影节,直接有了很多露脸海外的机会,让自己的知名度走出去,电视演员即使深耕多年也很难如此。

  在商业价值方面,电影演员接到的代言档次和价格远远高于电视剧演员,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明星顶着雷片的风险也要拍电影。

  “电视剧和电影还是属于两条跑道的,一般来说电视剧演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出演电影。如果电影演员往回走基本上能走得很好,但从电视剧往电影上爬就很难说了。”

  但做人做事总要知己知彼才百战百胜,作为演员,要从电视圈转战电影圈,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市场定位、形象定位和粉丝类型构成,才能轻言转型和跨界。否则跨界不成,反而成了“跳楼”,相当惨烈。当红,真的不是票房得胜的必然理由。

  本人无意捧高电影圈而贬斥电视圈,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原则上说都是殊途同归,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会侧重突出、强化某些要求,要适应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拍摄要求,这好比要求一个人要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要适应不同的用人单位要求,难度之高不是人气高就能解决问题的。

  一部电影的成败更不能全靠一两个主演,一个票房数字也许不能定夺这部作品就有多成功或者多失败,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来考虑的时候,你在电视圈积累多年的人气,也许就抵不过这个小小的票房数字、或者是评分网站上的口碑数字了。

  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只要是好的作品就可以。至于你是什么样类型的演员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需要的是打开电视的不要看到雷剧,去电影院看完电影能对得起自己的电影票。

  以上演员的电影作品并非全部都是大烂片,只是大部分都是大烂片。脑残粉们看清楚了,别给你家偶像招黑。经得起批评才能受得起赞扬。一味的攻击批评你偶像的人,只能说明你的偶像还不够强大,应了那句话“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粉丝”。






再闻已是陌生人


汤唯佟丽娅周冬雨演电影很惊艳,电视剧里却尬死人,什么原因?


说到在电影中表现极佳,但到了电视剧里却远远低于人们预期的演员,还真有不少。近一点的如刚有作品播出的汤唯、佟丽娅;远一点的有周冬雨等人。在电影里又文艺又高大上的她们,到了电视剧里不仅频频暴露短板,甚至被质疑不会演戏!

汤唯《大明风华》

汤唯在李安名作《色戒》中一举成名,自此就再也没拍过电视剧。2020年春节前后汤唯与朱亚文、张艺兴等人合作的《大明风华》播出,剧中汤唯饰演皇后孙若微,该剧是她成名后首次返回小荧幕作品。汤唯成名前拍过的电视剧屈指可数,记忆里仅有一部与邓超、贾乃亮合作的《女人不哭》,剧里她饰演一个颇为叛逆的女孩。这部剧因年代久远印象不深,但确实远不如大荧幕上的形象深刻!

汤唯的电影,无论是她的代表作《色戒》,或是后期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晚秋》、《地球最后的夜晚》等电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汤唯一贯是文艺女神的不二人选,独特的气质令人相当难忘,这也成为了她身上的重要标签。

汤唯在《大明风华》中被吐槽,其实不仅仅是她演技上存在的尴尬不自然,剧中人物的妆发、声音都为人诟病。《大明风华》是部古装剧,很多演员用了配音,但汤唯是自己的原声出演,只是因为现场收音不理想,她应该是进录音棚二次重配,台词的感染力和处理都比现场打了折扣。汤唯本人面对批评倒是非常坦然表示,在演电视剧上她还是个学生,要学习的很多。这就是高情商的代表,不杠也不推诿,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不足反而获得不少路人的夸赞!


佟丽娅《完美关系》

这部剧拍摄于2018年,主演除了有佟丽娅,还有黄轩、陈数、高露等等,剧集刚播出时佟丽娅的演技一度被疯狂质疑。但看了剧集的人,与其吐槽佟丽娅不会演,不如说这部剧对女主的设定确实存在问题。佟丽娅饰演的富家千金江达琳,前期人设又蠢又傻,不知道佟丽娅当初接了这个角色的初衷是什么!

2018年前后几年,佟丽娅的作品还有《断奶》、《平凡的世界》、《超时空同居》等,如果单纯的说佟丽娅不会演戏,那的确是妄加之词。但江达琳这个角色不讨喜也是事实,观众们早已经不喜欢刁蛮任性的傻白甜,这次的口碑下滑对佟丽娅及团队正好是一次警醒,日后的选角需更加谨慎。


周冬雨《麻雀》

《麻雀》是一部青春谍战剧,主演有李易峰、周冬雨、张若昀、阚清子等。四位年轻的演员凑在一起,一开始很吸引眼球。之前成功的剧集也有例在先,如胡歌的《伪装者》。在拍《麻雀》里,周冬雨当时还没得到金马奖影后,这部剧里她的表现就非常一般。其实她演的有多不好是其次,而是剧里的女主徐碧城的个性不遭人待见。观众觉得她的所为都智商不在线,不值得男主喜欢,加上演员们的现代感都太强,与民国期间的风格有些格格不入,导致整部剧的口碑都不是很好。

周冬雨还与陈晓合作了《遇见爱情的利先生》,是各种狗血傻白甜大集合的剧集;与张一山合作的《春风十里不如你》,算是周冬雨的电视剧里口碑还算不错的一部。和汤唯一样,周冬雨在小荧幕的表现平平,但是到了大荧幕她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从《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周冬雨的演技愈见精湛,获得了业内业外的一致认可,可见拍电影更适合她!

类似以上的演员的还有很多,一些专业的人士分析表示,电影大多是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多小时的故事,尤其是知名导演、幕后团队都是慢工出细活,对灯光、舞美、场景以及演员的调教都十分有经验。而电视剧是用几个月拍出几十集的体量,而且很多后期都是另行制作添加(如特效、配音等),自然就效果大打折扣!不过演技这种东西向来是见仁见智,或许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一起讨论!


氧气姐姐爱看剧


因为对各种维度上细节的敏感性?电视剧比较流水线,导演每喊一条过了的时候,他自己对这个镜头的评价标准都是低于对电影镜头的要求的。这些要求包括演员自己的台词形体镜头感等等,加上对手的反应、光线、空气流动等等各种环境因素之类的综合效果。一个演员长期拍电视剧慢慢就会适应这种快节奏,对各种维度的敏感度就慢慢收缩了。很多时候一些细节来不及细思就马上进入下一场。

电影演员就与此相反了,他们的形体和台词往往训练得很好。不说多优秀,至少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了,一张嘴一抬脚,不用过脑子,就有很好的本能反应。他们进入电视剧的时候自然会带着对各种细节的紧张感。比如舞蹈,我们看到的舒展,舞蹈演员的肌肉同时也是在控制,电影演员就有更精细的习惯性控制力。就不拿赵立新何冰这样重量级话剧咖举例子了,说窦骁这样优秀的年轻演员,一直拍电影,去年拍了一部电视剧《楚乔传》,就非常显眼。很多人都说他有种高级感,确实,他的身型、形体都训练得非常好,微博上还自己配了一个英文版预告片。这样的演员,大多数观众可能不关心他哪个细节演的好,但是看着就跟别人不一样。包括最近《海上牧云记》的黄轩和周一围也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