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说青岛】一个地方饱览青岛各时期建筑精粹,非“海大”莫属

“一部海大史,正是一部青岛近代史”,细心的朋友可能在用语上找我的毛病,但我相信我的意思您是应该明白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的原址可以说囊括了青岛自建置至解放前所有时期的建设活动,她的人文气息更是氤氲了青岛整座城市。这里是青岛近代史的一座“微缩景观”,这里有大历史撵过的痕迹,这里更有无数珍贵的青岛记忆。海大的历史故事还要从两座清代兵营讲起。


【谷子说青岛】一个地方饱览青岛各时期建筑精粹,非“海大”莫属

嵩武中营正视图

谷子在数日前,曾经发布一文,其中明确了青岛清建兵营的数量、名称及位置。海洋大学原址囊括了两座清代兵营,我们今天现将第一座,即嵩武中营(德语:Ostlager东营)。1891胶澳设防后,章高元率部来青岛的时间已经基本考证完成,约为1892年8月底(出处:《德国侵占胶州湾研究》)。这此之后,章高元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筑营垒,“俟营垒完固后再行修筑炮台”,以便在入冬前解决部队的住房问题,因此海大原址的营垒应修筑于此时。此处营垒修筑好之后,驻扎的部队为嵩武中营,这是一个步兵营,根据日本中尉桥本仙作的“旅行日记”记载,清军一营战时兵力500人,平时为250人,根据他的实地考察,他认定清军驻军每营约200人。


【谷子说青岛】一个地方饱览青岛各时期建筑精粹,非“海大”莫属

嵩武中营营门 字迹清晰可见


嵩武中营整体为方形营垒,营垒四周围有约4米高黏土墙,墙体呈现梯形截面,周边围墙长月120-125米,兵营的整体朝向不是正南正北,而是按照周边地形,营门所在的中轴线呈东偏北约30度,坐东朝西,面向青岛湾,如此设置目的应是时刻注意海边的动向,便于观察、利于行动。

【谷子说青岛】一个地方饱览青岛各时期建筑精粹,非“海大”莫属

作者自行绘制的嵩武中营方位图


整座营垒西侧为主营门,营门入口上方书“嵩武中营”,德人占领后改为“Ostlager”。房屋的布局基本呈中轴对称,中轴线上有两排侧房,中央为一个四方院落,居中为正房,应为营务办公之场所。中轴向两侧延展,分布四个小型四合院,应为营内军官住所,再向两侧分布长方形及方形一层中式房屋,则应为士兵住所及配套用房。后来的“俾斯麦兵营”就是在这座营址基础上修建而来。好了,海大溯源,今天我们先讲嵩武中营,更多精彩内容,我们明天见。

【谷子说青岛】一个地方饱览青岛各时期建筑精粹,非“海大”莫属

嵩武中营入口内主通道场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