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攝影:能否談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拍攝思路?

無敵馬克兔


我覺得想拍到位,還得先了解下這首詩的意境,把握了這首詩表達的含義,才能拍出有靈魂,引起觀眾共鳴的作品。

這首詩名字是《月夜憶舍弟》,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

由此可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表達的是白露時節作者強烈的思念親人和思鄉之情。露和月是“象”,思鄉才是“意”。

拍攝這種題材,可以從大和小兩種思路去創作,突出故鄉,可以用無人機從高空拍攝一組月圓之夜水鄉的俯視全景,拍出河裡月亮的倒影,也可以從故鄉有特點的景物入手,以小見大。以上思路僅供參考。




花間一壺酒2020


你好,針對你的問題我發表一下淺見,因為我很喜歡詩詞,對攝影也十分神往,看到你的問題,莫名欣喜。

個人認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更多的是一種意境,意境在意不在景。

想要找到那種感覺不需要生硬的根據具像取景,我們都知道,詩詞中的意象是出於外而盈於內的,是詩人通過具體事物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藝術處理技巧。脫離了內心情感,哪怕露已凝霜,冷月無聲也不會使人產生任何思緒。

露不一定是今夜才白,人們抬頭仰望,看到的也只是同一個月亮。只是詩人在這個時間思念故鄉,才會覺得周身孤寂,家鄉的月亮更明亮罷了。

所以,拍攝不要過於強調露的白和月的亮,甚至不一定要有月亮,這裡提供一個思路,通過月光透過露水錶現一種冷的氛圍,和人在地上的身影相互映襯。

雖然我也喜歡攝影,卻瞭解不多,具體的構圖表現不能提供什麼幫助,慚愧。

最後希望能看到你拍出的照片。[耶]





八拾二記


手機隨拍





曹家莊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詩詞意境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思鄉之情!中秋時節白露為霜,月亮高掛,此時此刻,更加感到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拍攝取景於中秋時節,地上的初霜讓人感到有一絲絲涼意,晚上,月亮高掛,孤獨一人站在那裡,感到此時的月光也沒有家鄉的明亮,作者此時的心情無味雜陳。

必備條件:皎潔的月光,在初霜的映襯下,顯得沒有家鄉的明亮。




懂你的生活


古鄉的景色多麼迷人,








八戒收藏


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