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的由來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智謀全書,是中國曆代智慧謀略的全部精華,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積累的智慧結晶,是享譽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

按計策順序排列,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謀又分為六個計策,共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的由來

1、【原文】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註釋】六六三十六:《嘉祜集·太玄論下》:“太玄之策,三十有六。”指軍事謀略六大類,每一大類包括六小類,六六三十六個計謀。三十六之數,從《易經》數理。

數:易數。天地變易生之理。

術:方法,手段,權謀。

陰陽燮理:事物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規律。

燮:調和,和諧。

機:機變,天機,機會。

設:主觀生造。

中:成功、實現。

【譯文】六個六構成三十六這個變化之數,數的變化中包含術法,術法中包括數的變化。陰和陽交替運作,運作中生化出天然機變。機變是天然的,不可人為設計。人為設計的,是無法運作成功的。

2、【按語】解語重數不重理。蓋理,術語自明;而數,則在言外。若徒知術之為術,而不知術中有數,則術多不應。且詭謀權術,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倘事出不經,是詭異立見,詫世惑俗,而機謀洩矣。或曰:三十六計中,每六計成為一套。第一套為勝戰計,第二套為敵戰計,第三套為攻戰計,第四套為混戰計,第五套為並戰計,第六套為敗戰計。

【註釋】

理:易理,事理,客觀情況。

不經:不合實際,不合常規。

勝戰計:具備充分打勝仗條件下的計謀。

敵戰計:具有抗拒力量條件下的計謀。

攻戰計:可以謀攻取勝條件下的計謀。

混戰計:處於混亂局勢條件下的計謀。

並戰計:兼併戰爭條件下的計謀。

敗戰計:以劣勢對優勢條件下的計謀。

【譯文】解語注重變易之數,不注重變易之理。因為變化的道之理,可以在各計的解語中揭示清楚;而數的變化,則不是解語的字面意義可以表達明白的。如果有人只知道術法就是術法,不包括數的變化,他的術法便不會達到目的。術法計謀,原理出自自然規律、社會常情。如果施行術法計謀者做事不合常規,人們會很快發現其行事的詭秘怪異,感到驚詫和不解,便會特別留意,術法計謀就收不到功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