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9年後道出緣由,父母落淚

有了孩子以後,大多數父母的想法就是孩子能夠平安喜樂的長大。然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卻有很多父母忘記了初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的身上,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互相不理解。

北大天才畢業不顧父母反對,堅持出家

柳智宇,是我國的一位數學天才。從小柳智宇就表現出了他超乎常人的數學天賦,在高中的時候多次數學奧林匹克的國際大賽,並都取得了冠軍的成績。更在高中畢業時被保送到了北大的數學系,接受更深層次的教育,而他也被稱為“北大天才”。

“北大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9年後道出緣由,父母落淚

然而,這一切卻讓柳智宇感到迷茫,他認為這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是在家長和老師的安排下而完成的。大二的時候,柳智宇常去北大附近的一所廟宇做義工,在那裡柳智宇尋得了內心的清淨。

於是,在大學畢業之後即使柳智宇已經申請到了美國麻省理工的全額獎學金,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出國深造,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持到廟宇裡出家做了和尚。

而在出家前柳智宇也給自己的父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不止一次的表達了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也正是因為父母的不理解,讓柳智宇選擇將心事都放在心裡,倍感孤獨,最終走上出家的道路。

9年後道出真實緣由

“北大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9年後道出緣由,父母落淚

但是在出家的9個年頭裡,柳智宇認清了現實的寺廟生活,也看清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母親的幫助下,柳智宇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心理諮詢師,利用自己的佛學知識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柳智宇的選擇與其說是幫助被人,但更多的是在尋找自己內心的答案。

造成現如今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應該歸於他的父母和他之間沒有真正的溝通交流過,不知曉柳智宇的真實想法,讓柳智宇內心受到了孤獨的煎熬。

在父母知道原因之後,哽咽落淚,他們沒想到因為自己教育上的失職而給孩子造成這麼大的負擔。

“北大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9年後道出緣由,父母落淚

由此可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和孩子進行溝通呢?


1、尊重並理解孩子

雖然孩子是父母所生育的,但是他們也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個體。身為父母,在關愛孩子、管教孩子的同時,也應該理解孩子,對孩子保持一種應有的尊重。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信任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北大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9年後道出緣由,父母落淚

2、表達自己的情緒來取代批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對孩子進行打罵。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與父母更有隔閡。

“北大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9年後道出緣由,父母落淚

父母對於孩子,都是疼愛的,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但是在責怪孩子的時候,家長不妨換一種方式,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準確的表達給孩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家長的話語中捕捉到家長的想法和態度,進而也會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3、擁抱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都會喜歡父母的擁抱。但是伴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和孩子之間就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親密的擁抱了。其實,相比於小時候,孩子更需要家長的擁抱和鼓勵,這樣能讓孩子更加確切的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北大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9年後道出緣由,父母落淚

4、傾聽孩子的內心

雖然父母和孩子的溝通非常的重要,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也一定要注意多多的傾聽孩子的表達,不要隨意的打斷孩子或者評價孩子的想法。有的時候,耐心的傾聽反而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是他們不應該生活在父母的希冀之下。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就更應該注意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北大天才出家的事情?評論區留言,相互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