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哥大留學生,發表7篇SCI論文,「天才」背後靠的是學術造假?

今年的4月8日,教育部留學中心發佈了《關於公佈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失信行為的公告》,宣佈徹底整頓留學生造假亂象。

近年來,留學生造假的事件屢見不鮮。相信很多留學生們都有同感,當自己辛辛苦苦刷託福、雅思想要努力申請一個好大學的時候,總有那麼一些人,選擇走捷徑。他們買答案,甚至找人替考,更有甚者直接回國弄一個假文憑濫竽充數。

97年哥大留學生,發表7篇SCI論文,“天才”背後靠的是學術造假?

最近,有一位自稱哥大在讀的天才,個人介紹是在世界級知名學術雜誌 SCI 期刊上已經發表了7篇學術論文,結果被爆出學歷造假,老底被人揭了個遍。

在知乎上,你經常能看見一些來自各個名校的博士、碩士們活躍在各個問題下面。他們常常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提問者解答問題。當然,李嘉暉也不例外。

97年哥大留學生,發表7篇SCI論文,“天才”背後靠的是學術造假?

在很多人的眼裡,李嘉暉算是“別人家的孩子”中的天才。

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李嘉暉年僅21歲。當同齡的學生可能還掙扎在及格線上,爭取不掛科時,他已經在 SCI 上發表了7篇學術論文,內容涉及化學、生物、物理、環境學等多個領域。甚至在2015年時,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李嘉暉高中時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中國科協的“中學生英才計劃”,於是與科研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因為初戀意外病逝,李嘉暉轉學理科,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師從於諾貝爾獎得主埃裡克·坎德爾教授。

97年哥大留學生,發表7篇SCI論文,“天才”背後靠的是學術造假?

這樣光鮮亮麗的履歷,天才一詞就是形容他的。甚至他很多經歷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當然,前提是這份履歷沒有造假……

帶著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生、諾貝爾獎得主教授課題組的光環,李嘉暉來到知乎,聊自己的心路歷程,分享一些論文寫法。面對粉絲們的追捧,他顯得很受用。然而謊言編的越多,就越容易露餡。當李嘉暉在知乎的關注者越來越多時,一些網友們的爆料和分析隨之出現,這位李同學的另外一面逐漸浮出水面,讓人大開眼界。

李嘉暉自稱高中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然而,根據他同學的爆料,他其實是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紫竹校區的學生,雖然只是四字之差,但卻是天壤之別。這一細節,他從未提過。

2014年,李嘉暉曾獲得過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當時獲得金獎之後,相關的報道文章也是公佈在紫竹校區的官網,而並非本部。這一證據,證實了他想要隱瞞一些部分事實的行為。

97年哥大留學生,發表7篇SCI論文,“天才”背後靠的是學術造假?

到了大學生涯,似乎也存在著一些疑問。

因為李嘉暉當年參加過北大的一個化學實驗室夏令營,還與一位北大的教授熟識,因此北大決定給李嘉暉降60分錄取。然而悲傷的是,那一年李嘉暉以1分之差與北大失之交臂。後來他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華東理工大學中德工學院。

然而,重點是李嘉暉在任何場合和簡歷裡對這一段經歷都隻字不提,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Gap Year”。在大學生活裡,李嘉暉也並沒有有什麼突出的學術表現,不僅如此,還掛了一門大學物理,然後索性直接退學了。

97年哥大留學生,發表7篇SCI論文,“天才”背後靠的是學術造假?

眾所周知的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本科並不招收任何有 Gap Year 的學生。有人指出他的哥倫比亞大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本科,而是所謂的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這原先是為美國退役軍人提供成人教育的,門檻比真正的哥大本科低了很多。

除了他的學習經歷,他在研究簡歷和已發表文章中也存在著造假行為。一位 ID 名為“Fujita Michinaga”的知乎用戶專門發表了一篇長文,揭露他的謊言。他在 Researchagate 網站上放出的簡歷和介紹,存在著諸多的疑點;首先他自述在中科院的研究經歷實屬子虛烏有,實際上中科院並沒有和 B.Feringa 合作開設研究中心,且上級也不是中科院,而是華東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與 B.Feringa 聯名的中心建立於2017年的11月22日,而簡歷裡卻寫著2016年8月至2017年一月,這一時間上的衝突,完全說明了造假的存在。

不僅如此,通過這位知乎用戶的考據,李嘉暉在復旦大學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經歷也涉嫌造假;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奧林匹克競賽也極有可能也是“野雞比賽”,含金量備受質疑。

不單單是研究經歷,李嘉暉的論文也存在諸多疑點。蒙圈兒在這裡直接放出這位知乎用戶的結論:

  • 此文的獨創性非常差,早在李嘉暉出生的1997年,即有非常類似的一個專利發表,而此文中李嘉暉並沒有引用這個專利。
  • 此文實驗部分描述模糊,我們懷疑實驗部分無法被任何人重複。
  • 此文對碳纖維材料的力學表徵僅存在文章作者的口頭。
  • 此文數據分析中 Fig 4及 Fig 5數據造假。

他聲稱的7篇SCI論文,有好幾篇都並非他自己的原創,甚至都不算是合作者。

一位匿名網友爆料,自己正是這其中一篇論文的作者之一,因為李嘉暉經常在朋友圈發佈一些與名人教授的合照,所以很多高中生都通過他來尋找終端導師。作為中間人,李嘉暉能借此在論文中署名,侵佔他人的研究成果……

隨著越來越多的爆料,這位天才的另一面讓人大開眼界,原來他那令人羨豔的履歷大部分都名不副實。或許這件事經過不斷的發酵,還會出現更多的證據,也有可能出現反轉。蒙圈兒希望有一天能夠發現是我們過分相信不真實的網絡言論,希望有一天蒙圈兒會需要刪掉這篇內容並給李同學道歉。

但如果這些爆料都是真的,那麼這位李同學確實……虛偽了一些。

不管是出國留學還是畢業回國找工作,大家都想有一份光鮮亮麗的簡歷。但是相比於光鮮的簡歷,誠實守信更加重要。因為只要說出第一個謊言,就需要用無數的謊言去彌補,而且總有一天,你會被發現。

關注文奧教育微信公眾號:wenaojiaoy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