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的存在對朱元璋也是一種威脅。為何朱元璋讓湯和得善終?

王振華


這個問題的提法本身有問題,湯和之所以能成為為數不多的、和朱元璋和平和睦相處的開國功臣,是因為他和元璋光屁股一起長大,瞭解元璋的德性,瞭解元璋的非凡政治軍事才能,為人謹慎謙恭不戀廄,對元璋敬重有加,他從來沒有成為朱和尚的威脅,因此得以善終。

湯和,濠州鍾離人,至正十二年(即公元1352年)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授千戶(上校團長)。這時的元璋還在皇覺寺做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和尚,湯和知道朱和尚才能非凡,寫信邀和尚入夥,和尚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湯和是老朱名副其實的革命引路人。湯和對元璋極為恭敬,作為團長的湯和陪新兵蛋子朱元璋巡營像個馬弁!朱元璋因功提升為鎮撫之職,級別在湯和之上,湯和毫無怨言,唯命是從。據史載,至正十三年,湯和隨朱元璋攻大洪山,平滁州,授管軍總管。朱和尚攻和州,手下諸將均不尿朱元璋,湯和大元璋三歲,老革命卻唯朱命是從!跟著和尚鬧革命的信念伴隨一生!這是他善終的重要原因!

湯和為朱家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武將中,他的名望、功勳最多隻在徐達、常遇春之下。湯和隨元璋渡長江、取鎮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1357年,鎮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後作為徵南將軍,擊敗並招降梟雄方國珍,獲士卒二萬四千人,海船四百多艘,蕩平浙東。又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佔延平的陳友定,又在徐達率領下馬不停蹄征服山西、甘肅、寧夏等地。

革命成功了,分享革命成果時他相當低調,不計個人得失,讓老朱感動不已。洪武三年(1370年)底,元璋大封開國功臣,共封六公二十八侯二伯。李善長、徐達、常茂(代父受爵)、李文忠、馮勝、鄧愈均封了公爵。湯和即便不論對元璋的引路之功,就憑後來在朱氏集團的軍功也足以和李文忠以下並列!但湯和僅被封了排名第一的中山侯!要換著別人早就吵翻了,但湯和泰然處之。朱元璋見湯大哥如此識大體,定會非常的感動!怎會動什麼殺機呢?再者,中山侯封號中可見朱皇帝對湯和的倚重!

洪武十一年(1378年),湯和由中山侯晉爵信國公,俸祿由一千五百石提高到三千石。“信"字可解讀為誠信、值得信任……可見湯和的低調使君臣關係極為融洽。而滅了元順帝、同樣晉公爵的因驕橫無禮,由擬封的梁國公改封涼國公,他的脖子就快架上刀子了!

湯和政治上極為敏銳,他看出了元璋對開國功臣,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宿將極為戒備,他想朱皇帝所想,急朱皇帝所急。洪武十一年,就帶頭自解兵權,老朱極為感動,給湯和建府第。每當老朱有需要,湯和總是竭盡忠誠、捨命出征。洪武十七年他奉旨巡視海防,洪武二十年起在浙江沿海設衛所城59處,使倭寇不得輕入!湯和從不戀羈,洪武二十二年,諸城甫成,湯和旋即回京覆命,正巧皇帝賜他的鳳陽新宅建成,湯和隨即上交兵權,率妻子、兒女向朱皇帝辭行。龍顏大悅,賜黃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紙砂三千錠,彩布四十多套,從此湯和回老家做了寓公。但湯和對皇帝弟弟忠誠依舊,每年到南京晉見朱皇帝一次。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湯和給皇帝拜年,得急症,話也不能說,朱皇帝親臨探視,長嘆良久,讓他返鄉。等湯和稍好,又下旨將他接往京城,讓他坐車進內殿,設宴慰勞,賜黃金、布帛、御膳、法酒。二十七年,湯和病重,不能站定,令他坐車前往覲見,老朱撫摸著湯和的頭,點評家鄉故舊及興兵的艱難,湯和不能對答,不停叩首。朱元璋淚流不已,厚贈黃金、布帛、喪葬費用。洪武二十八年,湯和病逝,終年七十歲,追封東甌王,諡襄武,敕葬蚌埠曹山南麓!湯和為人謙恭、低調、政治嗅覺極為敏感、總是想領導所想、急領導所想,從不貪戀兵權,加之老邁年高,從沒成為元璋防範的對象,加之和元璋多年的兄弟情深,使他得以善終!


蒼茫大地顧煒斌


朱元璋稱帝后,在隨後的歲月裡開始屠戮開國元勳,老朱為何這麼做呢?

老朱殺功的板子不能全打在他一個人的屁股上,實事求是的講有老朱殘忍和猜疑的原因,也有功臣為非作歹以及老朱為兒子清除障礙等諸多因素。

不管怎樣講,一些功高至偉的功臣最終難逃厄運。比如老朱曾經的紅人、新銳宰相胡惟庸,還有把北元小朝廷趕到漠北的藍玉、馮勝、宋濂、傅友德等人無一倖免。



然而開國元勳中湯和卻是個例外,他是活下來為數不多的功臣之一,湯和為何能善終呢?

古語云“不遭人妒是庸才”,胡惟庸、藍玉、劉伯溫、傅有德等人都是人中精英,是不是湯和能力不夠,功勞不高成不了氣候,老朱拿他不當一回事呢?

答案是否定的。

湯和(1326~1395)是安徽鳳陽人,和朱元璋是同鄉,並且兩家住的很近。

小的時候,湯和、朱元璋、徐達、周德興等小夥伴一起為地主放牛,朱元璋等小夥伴把地主家的小牛犢煮著吃了其中就有湯和。



湯和比老朱大三歲,湯在26歲時帶領十幾個發小參加了紅巾軍,過了兩年,他給當時還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寫信,讓他也來加入紅巾軍,朱元璋接到信後也參加了起義軍。

也就是說,湯和是朱元璋參加“革命”的引路人。

湯和從朱元璋加入隊伍開始,就認定朱非池中之物,極力擁護朱元璋的領導地位,所以朱元璋上位很快,反超湯和做了副元帥,湯和心甘情願在他手下效力。

可以這樣說,湯和在跟隨老朱15年的反元戰爭中,始終以朱元璋馬首是瞻。無論是在平定方國珍還是擊敗陳友諒,都有湯和的身影。

老朱南京稱帝后,賜封52歲的湯和為信國公、左丞相。後湯主要擔任沿海打擊倭寇的職務,保護一方平安。




到現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節,永強(浙江溫州)一帶的群眾都舉行祭奠明朝抗倭名將湯和的活動。後來逐漸演變為全民公祭的“湯和信俗”。

1389年(洪武十二年)湯和致仕還鄉。

1395年(洪武十八年),70歲的湯和因病去世。朱元璋輟朝三日,命人前往祭祀。過了三年後,朱元璋也去世了。

湯和之所以能夠善終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

史書記載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為人謹慎”說的是湯和有功勞但不拉幫結派。

當時朝廷中淮西派的大哥大胡惟庸和浙西派的大哥大劉伯溫相爭不下,湯和本來和淮西派的領軍人物胡惟庸是老鄉,但他沒有加入淮西派,這也是他有幸躲過老朱清洗胡惟庸一派的原因。



湯和哪個派系也不參加,這讓老朱很放心。拉幫結派都沒有好下場,胡惟庸和劉伯溫都被老朱殺了,湯和倖免於難是謹慎多智的結果。

二、

為官低調是湯和保命的法寶。史書記載,湯和晚年更加恭敬謹慎。這正是湯和機敏的表現。當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後,湯和能不總結經驗嗎?

這些人為什麼被皇上殺了?還不就是太招搖、太狂妄了!還不是自以為是、眼中無人所致!

比如藍玉,自恃功高,在帶兵過關時,當時皇上有規定,夜晚不許為任何人開城門,藍玉認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竟然縱兵砸城門強行進關,消息傳到老朱的耳朵裡,從此種下了被老朱殺死的禍根。



湯和的舉動和胡惟庸、藍玉等人恰恰相反,越到老越謹慎。

湯和從不在外議論國家大事,他教育家人奉公守法。朝廷賜給他的賞賜,大多分給了家鄉父老。

他沒有官架子,每逢見到發小和鄉親遺老都顯得非常高興。湯和有親和力,在地方口碑很好,這也是老朱不輕易動湯和的原因之一。

三、

湯和和老朱關係很鐵,當初是湯和把老朱領進了“革命”隊伍,可以這樣說,沒有湯和就沒有老朱的今天,你說老朱還好意思殺湯和嗎?

況且湯和是一個謹小慎微之人。他在追尋朱元璋反元戰爭中,就有一次喝醉酒埋怨了老朱幾句:“我鎮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右為難”。

就這樣一句話,事後湯和還向老朱做了檢討。



四、

湯和淡漠名利,不計較,不嫉妒,不眼紅,隨遇而安淡然處之。當初封功勳的時候,一開始封了六位公爵:即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而湯和只封了一個侯爵,比這些人低了一個檔次。

如果論功勞和資歷,湯和並不在這些人之下。

當有些人因此怨天尤人憤憤不平時,湯和沒有任何怨言,依然戰鬥在追趕北元殘餘的第一線。

後來老朱加封湯和為信國公,湯和很平淡,也沒因此欣喜若狂,可見其內心波瀾不驚,視名利為身外之物,這也是老朱敬重湯和的原因之一。

湯和能夠做到急流勇退,到了晚年,主動請辭回家養老,這正和老朱之意,無形之中避免了老朱為兒子清除障礙之禍,湯和擇機而退實在是明智之舉。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對文武功臣清算,不像其他王朝相對溫和,直接、粗暴牽連廣泛,清算功臣是歷朝都避免不了的。

朱元璋對功臣清算太狠,湯和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清算,湯和也是少數倖免於難的功臣。



一、信國公湯和

字鼎臣,與朱元璋同鄉,自幼家貧,1352年,投奔郭子興紅巾軍,後邀請家鄉子弟一同參軍,其中就有朱元璋。

朱元璋很快脫穎而出獨立成軍,包括湯和在內的淮西人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參與平定方國珍、陳友諒、張士誠。

明朝立國後,湯和因功封為信國公。



二、湯和如何躲過清算?

湯和好酒,曾在一次慶功宴上,將酒澆到朱元璋頭上,雖然是當時沒什麼,依著朱元璋睚眥必報的性格,在立國後怎麼會放過湯和?

為防止功勳武將對朝廷產生威脅,朱元璋清算功臣,連李善長、劉伯溫都受到牽連,太子老師宋濂差點被交代。

(1)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湯和就感覺到苗頭不對,找機會以年老為名,主動回家養老,朱元璋很高興的批准,並在鳳陽專門給其修建府邸。

(2)湯和年長朱元璋,早前參軍時,很多人不願服從後來者朱元璋,湯和不計較主動服從朱元璋命令,讓後者在軍中樹立權威。

(3)朱元璋因為國事多次徵求湯和意見,湯和表現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發表任何意見。

湯和因病還鄉,稍好些後,又被朱元璋接到南京,此後,每年湯和都會入京面見。



1394年,湯和病重,同朱元璋會面,兩人回憶起曾經崢嶸歲月……

湯和能夠倖免於難,還在於本人低調做人、做事,不貪慕權利、富貴,對朝政從不妄加議論,也不提出任何建議,置身事外。

朱元璋想找湯和麻煩,都無處下手,湯和有功於朝廷,有恩於朱元璋,又忠心事主,讓湯和成為碩果僅存的開國功臣。


最後的騎兵90


朱元璋殺了很多貪官汙吏,其中不乏一些開國功臣,而且老朱殺人誅連面極廣,一人犯罪會夷其三族。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善於韜光養晦,又守法守禮,還及時的告老還鄉,所以老朱抓不到湯和的把柄,無法定罪殺人。另外朱元璋深知湯和不會造反,又守法守禮,所以老朱將湯和塑造成官員模範;一則表明大家像湯和這樣做就不會有事,二則向天下表明老朱不是擅殺功臣的人,比如老老實實的湯和就好好的活著。

1352年,湯和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其後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在戰爭中湯和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1357年,湯和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1367年,湯和為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湯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的陳友定。明朝建立後,湯和又隨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1378年,湯和受封信國公;1389年,告老還鄉,賜第鳳陽;1395年農曆八月因病去世。

1368年,明朝正式建立,老朱的敵人還十分多,因此湯和作為著名戰將受到重用。天下大定後,湯和主動請辭,急流勇退,受到老朱的表揚和嘉獎。1388年,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願諸將長期統領軍隊,只是還沒有公開採取措施。湯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尋找機會對朱元璋說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揮軍隊馳騁戰場了,希望能返回故鄉,為將來死去找一片容身之處。朱元璋聽後大為高興,解除了湯和的兵權,開始在中都鳳陽給湯和修建府第。

鳳陽新宅也已建成後,湯和便帶領妻子兒女去向皇帝辭行,朱元璋十分高興,賜他黃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紙紗三千錠、彩幣四十多套,賜給其夫人胡氏的物品也一樣多,並且下詔褒獎,諸功臣無人能與他相比。湯和功成身退,不貪戀權力,及時為老朱分憂,這是老朱不殺他的主要原因。


湯和晚年為人更加恭敬謹慎,入朝所聽到關於國事的議論,不敢向外洩露一句。他有妾百餘人,生病之後便全部用錢將她們打發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賞賜,大多分給了家鄉的鄉親們。每年湯和都去老朱拜年,及時彙報自己情況,這讓老朱對他十分放心。湯和七十歲時病逝,朱元璋下詔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大秦鐵鷹劍士


其實不僅僅是湯和對朱元璋來說是一種威脅,所有大明朝的開國功臣在朱元璋的眼中都是威脅,且大明王朝的開過功臣中,能得以善終的沒有幾個。

湯和之所以能得以善終,我們細細分析,原因主要是,湯和自身的性格保住了自己的一條小命

湯和實際上比朱元璋更早加入到了郭子興的隊伍中,相比湯和來說朱元璋只能算是一個後起之秀 。但湯和在面對朱元璋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倚老賣老,能嚴格恪守禮節,這些經歷,都在朱元璋的內心深處早早的就給湯和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相比較胡惟庸、藍玉這些不懂的收斂自己的的人來看,可見湯和的性格是多麼的“優秀”。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

史料記載湯和這個人:“沉敏多智數,頗有酒過”。

根據史書上的這句話來反駁說湯和的性格並不好。的確湯和在守衛常州之時,曾在酒醉之後埋怨過朱元璋,說過朱元璋的一些壞話。但像素想問,湯和除了這件事以外,是否還有何任何的“不臣之舉”?沒有吧?無論是早年的湯和還是晚年的湯和,其對朱元璋都是恭恭敬敬的,無論什麼事情都任勞任怨,從未有過對朱元璋有何不忠或不敬之舉。

到了朱元璋晚年時期,變得更加的嗜殺,想除掉這些功勳赫赫的開過功臣們,好讓自己的子子孫孫們可以坐穩皇位。這個時候的湯和變得更加的“恭慎”,先是遣散了自己的一百多名侍妾,在將自己這些人所得的賞賜都分給了部下們。然後對朱元璋主動提出了“退休”,且在外從不談論國家大事。表現出一副“有心輔君、無心朝堂”的老實人的形象,可以說湯和這麼做讓朱元璋“很放心”,這是湯和能得善終的主要原因。

其實我們都應該明白,以湯和的功績和能力,他肯定會引起朱元璋的高度警惕,說白了就死湯和的存在對朱元璋來說就是一種威脅。這一點朱元璋細數湯和治國,刻在賞賜給湯和的鐵券之上就可以看出來。但湯和從來都是畢恭畢敬,表忠心、交兵權,晚年則是收斂鋒芒做出“有心輔君、無心朝堂”之態,同時對自家人也是嚴格約束,也不結黨營私。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史籍上找不出任何湯和的黨羽,任何關於黨爭的誅連都和湯和靠不上邊,得到證實。所以湯和雖然“功高”但是未必就會“震主”,故湯和能得善終。


像素說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明朝洪武年間,任何一位優秀的謀臣和任何一位優秀的武將存在,對於朱元璋而言都是一種危險,而怎樣處理這種威脅,關係到一個王朝究竟以怎樣的姿態運轉下去?

只不過整體來看湯和對於朱元璋的威脅最低,而且湯和為人也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老師實在,針對於種種緣由,最終湯和得以善終,而那些與朱元璋打天下的其他兄弟卻提前到閻王爺下面報了個到。

事件回顧

湯和與其他的大臣並不一樣,事實上湯和也從來沒有與其他大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因為湯和和朱元璋是鄰居。

沒有看錯,湯和從小便和朱元璋是拜把子兄弟,而且他們兩個人的家距離非常的近,事實上朱元璋之所以走上反叛的這條道路上來,也是因為湯和出的主意。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南方起兵反對夢園的種種喧囂勢頭成為了時代的潮流,而湯和作為一個年輕人也決心追一把潮流,只不過在湯和混的不錯的時候,寫了一封信,將那封信送給了朱元璋,好巧不巧的這封信被某些和尚發現了並且告發了朱元璋,此時的朱元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1條跟隨湯和一條路走到死,第2條在原地等著官府派兵來抓自己。

朱元璋自然不是傻子,在那種情況之下迫於無奈只能選擇了第1條道路,自此開始朱元璋和湯和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湯和一直把朱元璋當成自己的大哥。這句話很重要,事實上其他的一等大臣、皇親國戚最終落了個橫死的慘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一句話:他們沒有時時刻刻把朱元璋放在自己大哥的位子上。

最開始進入軍營的朱元璋,身份地位都比湯和低,可是湯和從來不在意這些,每一次行軍打仗他都會聽從朱元璋的意見,並且在當大多數人不服從朱元璋管理的時候,湯和率先做了示範。

沒錯,這就是事實

通過上文我們能夠得出2點結論:

第一點湯和非常優秀,非常有眼光,也非常有野心,因為沒有野心的人是不敢走上造反這個道路的,因為沒有眼光的人是絕對不願意把自己的權力以及地位通通讓給朱元璋的。

可以說湯和表面上的老實實在背地裡卻一直有著自己精明的算計,在湯和的心目當中,一旦認準了朱元璋是自己的大哥,就從來不會改變主意,而且在時時刻刻都會牢記這樣的地位轉變。

除此之外,第2點也最為重要,事實上正是因為第2點保住了湯和的生命,

因為湯和在時時刻刻都注重一點,那就是低調低調再低調,當其他的臣子都忙於貪汙,都忙於和太子黨打成一片,都忙於做一些不法的事情,巴結當朝的權貴時湯和僅僅是每日上下朝,除此之外便是享受生活。

對於這樣聽話的臣子,又是自己的辦法的兄弟,還是自己從小活到大的好朋友好夥伴,朱元璋自然不忍心痛下殺手。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湯和與朱元璋是老鄉,對朱元璋比較熟悉,在一起時間比較長,充分了解朱元璋的思想變動,湯和參軍比較早,比朱元璋要年長一些,初期起義的時候和朱元璋平輩的都不怎麼服氣朱元璋,只有這個年長朱元璋三歲的湯和認認真真尊尊敬敬的聽,遠比徐達,常遇春等等這些大將要低調,就好比去面試第一印象很重要。要因1朱元璋認為湯和的軍事能力遠遠不如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些人,湯和的戰功也確實不如這些人,沒到功高蓋主的地步。2在建國之後,浙東集團和淮西集團搞政治鬥爭非常激烈的時候,他幾乎沒有參與,沒怎麼站隊3丞相胡惟庸知道自己政治上走的很冒險的時候,就開始到處拉幫結派,他能用的也只能是這招,胡惟庸以為跟他坐在一條船上的人越多,他越保險,法不擇眾嗎!你朱元璋想殺我,總不能都殺了吧!結果朱元璋真沒慣病,真就都給殺了,結果幾乎用掃把在掃同黨,沾邊就殺,官場幾乎塌方,都沒掃到湯和,可見湯和沒有參與官場鬥爭,也沒惹過什麼人,這個是個非常重要的原因,4湯和退休之後,不干涉地方,對子侄約束的也比較好,不像李善長退而不休,有一次李善長修房子找湯和借了300兵勇,結果讓湯和告密給了朱元璋,可見湯和心思有多細,就這麼一點一低,逐步建立了朱元璋對他的信任,躲過了一劫又一劫得以善終,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枕籍阿杜


湯和生於1326年,字鼎臣,濠洲鍾離人和朱元璋是實打實的老鄉,從小也是和朱元璋一樣的苦,更是和朱元璋在同一條街上長大,湯和雖然從小日子過得特別的苦,但是自幼就立有大志,常常對別人說自己長大以後要做大將軍。1352年湯和看到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自己的父母已亡待在家中早晚也是餓死,所以他就帶領十多個壯士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因為湯和作戰特別的勇猛所以被封為了千戶之職,湯和自己混的發達了以後呢,就給自己兒時的玩伴朱元璋寫了一封信,邀請在當和尚的朱元璋一起來參加義軍,後來朱元璋便參加了這義軍,並且在湯和的幫助下很快就立了大功做了湯和的上官也就是軍中的鎮撫。

1353年湯和開始跟著朱元璋混,並且率兵進攻了當時的大洪山,攻克了滁州,後來又拿下了和州,當時把朱元璋也是剛剛的做了鎮撫,在軍中還沒有多高的微信,但是湯和雖然比朱元璋大,卻是最服從他命令的之人,朱元璋特別的喜歡他。後來湯和開始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然後跟隨朱元璋打下了南京攻陷了鎮江,最後湯和駐守在常州城內。

當時湯和所駐守的常州城形式特別的複雜,和同樣是義軍首領的張士城挨的特別的近,並且張士城多次的派細作來打探這邊的消息,每天都想著奪取湯和駐守的常州城,但是湯和為人特別的謹慎,多次的破壞張士誠的陰謀,又率軍打敗了很多次張士城的進攻,為朱元璋牢牢的守住了側翼的安全。1365年湯和正式隨大軍討伐張士誠,率先攻克了當時的太湖水寨,拿下了吳江州,在這次戰鬥之中,湯和受了很嚴重的傷,但是他仍然堅持作戰,最終過得了勝利,得到了朱元璋很多的賞賜。

1367年朱元璋正式稱自己為吳王,湯和作為主要的功臣被封為了左御史大夫,後來湯和被授予了徵南將軍與自己的副手吳貞一起前去征討當時的方國珍一直把方國珍追的入了海,俘獲了很多的海船殺死了很多的人,1368年湯和又攻佔了當時的延平,擒獲了敵大將陳友定,把其押送到了南京城處決。

建國大明以後的湯和看到朱元璋已經變成了一位冷血帝王,多次的想要交出自己的兵權,然後回家養老,可惜的是當時大明的北方還有很多的敵人沒有消滅,朱元璋沒有批准他辭官的請求,1370年明朝開始北伐湯和負責在明州造船,把當時作戰需要的軍糧轉運到直古,但是當時海風特別的大,所造大船肯本不符合航行的要求,最終只能把糧草送到鎮江,然後自己返回,後又被抓了壯丁做了徐達的副手,一起攻佔了當時的興元。

1378年湯和被封為了信國公,可以參加商議軍國大事,但是湯和為人特別的謹慎,並且已經看出來朱元璋想要殺掉所有的老臣,所以就主動上書給朱元璋,說自己已經老了帶不了兵了,交出了自己的兵權,然後幫助朱元璋四處的修路修城,最終在1388被朱元璋批准告老還鄉,在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為湯和修建了新的住所。

1390年湯和到京師給朱元璋拜年的時候,知道自己命已經不多了,所以重重的給朱元璋磕了幾個頭,然後和朱元璋進行了深情的道別,後來過來沒多久更是話都說不出來,朱元璋聽說以後多次的前去探望湯和,和他回顧了自己從小和他的點點滴滴,最終湯和叩謝了皇恩之後,駕鶴西去,終年七十歲,朱元璋追封他為做了東甌王,把他安葬在了安微的蚌埠,湯和成為了朱元璋一朝,極少數可以壽終正寢的元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