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導語:中原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從來不缺乏英雄,特別是悲劇英雄

。出生於公元前340年趙武靈王趙雍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這位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君主,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情人物,也是一個性格分明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在位時,以超越常人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加強軍事,使趙國得以迅速強盛,成為當時與秦國相提並論的北方豪強,他滅掉了趙的心腹大患中山國,又打敗了北方遊牧民族林胡、樓煩二族於漠北,開疆闢土雲中、雁門、代三郡,同時修建了"趙長城"。

然而"凡美人必有一陋處",即便是傑出如趙武靈王這樣的偉人,他的情感深處還是有難以自主的地方,他的身上還是有不少柔弱之處,他在前295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新編歷史京劇《趙武靈王》,就是劇作家鄭懷興基於歷史史實改編而成。在劇本中造成趙武靈王悲慘結局的並不是趙成的打擊報復,而是趙雍自身性格導致了他最終悲劇式的落幕。回想起來,這位改革家的悲劇不能不令人嘆息,英雄薄命。在戲曲劇本中趙武靈王的悲劇是必然的結果

一、歷史上的趙武靈王

1、權謀的出眾

趙武靈王少年英才,他憑藉著自己的機智成功避免成為新一代的"趙氏孤兒"的悲慘命運。趙武靈王即位之時,年僅十五歲的他接受趙國,危機四伏。當時,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韓國的申不害等先後都主持了改革,國力都有所加強,趙國被這些變革後的強國包圍在其中。這些國家對趙國構成的威脅是來自實力增長上的,而最令趙國頭疼的還是當時的中山國,他們的軍隊居然經常深入趙國的腹地,時刻對其騷擾。可以說這是危及趙國存亡的關鍵時刻接手父親留下來的破局,對於年少的趙雍而言,趙武靈王的責任太大。王位帶來的除了至高無上的權利之外,還有無數的殺機,權謀,以及無窮無盡的痛苦。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趙武靈王壁畫

即使趙武靈王的父親多年征戰使的趙國具有一定的威信,也動搖了霸主魏國的地位。可是,也帶來了眾多的潛在敵人。對於趙雍而言,他的父親的葬禮成為了他所需要面對的第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處理不慎,將會亡國亡族成為的導火索。為了穩定政局趙雍在託孤大臣肥義的幫助下,以強勢策略對付五國聯軍,鞏固他的君位。趙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秦、魏、楚、齊四個大國之外聯合韓國和宋國,簽訂攻守同盟,使得當時的敵我勢力差距縮小。同時又派使者賄賂越國君主,讓他挑撥五國聯盟,在以大量黃金讓牧民族婁煩王進攻燕與中山。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影視劇中的趙武靈王

在各方勢力的暗流湧動下,一場驚心動魄的登基與葬禮,就在趙雍如此厲害的的外交中得以順利完成。趙雍的謀略與手段可以說在當時的各國君王中,位於前列。當然,這一切不只是趙雍的功勞,也包括輔佐大臣們的集體智慧。

2、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四年,他與韓國結盟,並迎娶了娶韓王之女為夫人。在此之後,趙雍還是低調的在國內進行改革,隱藏實力。趙武靈王八年,五國相王,意思是互相稱呼對方為王的意思。趙雍不同意,意思是趙還不夠格。之後的十幾年中便是秦趙兩國之間的鬥爭,趙國連連戰敗,秦國斬殺趙軍隊八萬,齊也在觀澤之地打敗趙國。十年,秦又取趙中都及西陽。十三年,秦又敗趙,俘虜將軍趙莊,趙國揹負屈辱。為了洗刷屈辱的戰鬥歷史,在自己智囊團幫助下,趙武靈王開始推行"胡服騎射"。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胡服騎射的插畫

"胡服騎射"的意思很簡單,中原古代的戰爭是戰車進攻,打仗也像貴族之間的決鬥,如今形勢逼人,如果還這樣玩貴族的套路,那自然是死路一條。他發現遊牧民族的騎兵機動能力很強,在戰術上往往佔優勢,於是趙武靈王果斷進行胡服騎射。顯然,在一個傳統文化深厚的國家進行改革,阻力之是難以想象的。這主要來自於觀念的阻力,或者說是因循守舊的惰性使然。為了推行改革,趙雍帶頭穿胡服上朝,趙雍以他的勇氣、毅力、智慧,化解了這場改革的阻力,從而使趙國中興。這次改革不僅使中原古代戰爭由車戰轉為騎戰,更對中原古代中原地區的民族融合、服飾制度演變、思想文化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趙國的征伐之戰

其軍事收效也是非常明顯的。第二年,趙國攻打中山,佔領大片土地,最後滅了中山國,報了世仇。而西邊,趙國攻打林胡的揄中取得成功。趙利用軍事上的勝利開始了新的外交,鞏固了趙在諸國中的地位。

可惜的是,趙武靈王這樣一位空前絕後的軍事天才,卻因為自己的柔弱感而釀成兄弟反目,自己餓死沙丘行宮的悲劇。否則,統一天下的很可能就是趙雍,而非羸政了。不過趙武靈王的失敗是必然的,他有著許多致命的弱點,最終促使這位英雄折腰。

二、對吳娃的過分寵愛

看過京劇《趙武靈王》的人,都會對吳娃有著極大的映像,這樣一位女子,即使在京劇劇本中著墨寥寥無幾不,卻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在京劇中這個人便是趙武靈王的一生摯愛。不過身為一國之君的,即使有著"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的愛情觀念,但這種愛情對君王而言僅僅是一種奢望罷了。不過趙武靈王卻有所不同,他一往而情深,所以一意孤行,差點落得沉迷於女色的"昏君"的評價。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京劇版《趙武靈王》

在真實的歷史之中,趙武靈王是否發生過這樣的事,是否有一個讓他愛的深沉的女子,史書對此沒有記載。但對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卻進行了明確的敘述。趙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的初期遭遇到了極大的阻力,而阻力的主要集團是以他的叔叔公子成為首的一些人的反對大臣,他們反對推行這種變革,這樣的變革是對中原主體華夏一族的一種侮辱

。趙武靈王為了改變自己叔叔的觀點,多次遊說,最終在他的勸說之下,公子成才願意相助。有力自己叔叔的相助,趙武靈王如虎添翼,不過朝堂之上依舊存在異言,多虧趙武靈王以身作則,親自換上胡服,才使得改革順利進行。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胡服騎射後戰爭方式轉變

在京劇劇本中卻做出了另外的一番描述,劇本中的"胡服騎射"不過是趙武靈王對於吳娃之愛的一種表達。

艱難的改革之路是趙武靈王為了親手將自己心愛之人所縫製的衣物穿在身上,從而引起趙國人的一場跟風運動劇本中還穿插了一定的神話色彩。趙武靈王非常迷信夢境。他曾夢遊大陵,見到撫琴而歌的女子,而那人就是吳娃,也就是趙武靈王難以割捨的愛情。夢境加上現實對吳娃的寵愛,即使吳娃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但她不讒不媚、關切有餘、赤誠待人卻贏得了趙武靈王的心

自古紅顏多禍水這不過是將帝王的過失推脫於女性身上罷了。善良的吳娃得到了趙武靈王的寵愛,而這種寵愛被衍生到了他與吳娃的兒子身上,寵愛變為了溺愛,趙武靈王,意氣用事廢長立幼,意圖讓吳娃之子繼承王位。他被愛情衝昏了頭腦,他的決定為他後來的遭遇埋下了禍根。

三、對骨柔親情的淡漠

1、沙丘宮變

在根據歷史改編的京劇劇本中,趙武靈王由於對吳娃的寵愛,愛屋及烏的將趙何推上了未來國君的寶座。而自古形成的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卻被趙武靈王一語打破。趙雍的長子公子章,並非無能昏庸的人,反而生性善良,自幼聰慧,有著年少時趙武靈王的擔當與果斷。被廢位的趙章,即使再出色,內心再不滿,但是他的父親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在繼承人的選擇上自己本來就沒有選擇的權利,無力迴天。權利是喚醒人內心惡魔的一種催化劑,天使與惡魔總在一念之間。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影視劇中的趙惠文王

在丟失繼承資格之後,在旁人的煽風點火之下,公子章已經死了的繼承之心又復燃了。後來分封二王的消息傳來,王位引發的鬥爭開始在醞釀,一場關於權利的血雨腥風即將上演。趙章極速膨脹的慾望,也使得道德在步步淪陷,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趙武靈王造成的,他為王位這一顆炸彈點燃了引線。在京劇結尾處,化為幻影的趙章說:"主父……難道你忘了,我是被你害死了。"這臺詞下,蘊含著親情在權利面前的蒼白無力。趙武靈王廢除公子章,等於斬斷了他們的父子關係,悲劇潛藏的禍根在這裡已經被挖掘出來了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京劇中的吳娃

後來吳娃病逝,趙雍哀痛不已,傳位給大子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自己則退居幕後。後來趙武靈王和趙慧文王巡遊沙丘,公子章就此展開了奪權的計劃。公子章把趙武靈王手下的功臣,如肥義等大臣殺死。趙成和趙武靈王尋求救兵,趙章被救兵打敗之後圍困在了趙國宮殿之內。趙武靈王不忍心殺死公子章,只是這時候公子成和李兌不依,追殺了子章。可事後一想,他們又害怕遭到趙武靈王的懲罰,於是他們乾脆一不做不休,派兵圖了趙武靈王的行官,就這樣趙武靈王被公子成活活而死,一代君王以此遺憾收場。

2、趙何變化的原因

趙何初登王位時,趙武靈王沒有徹底的把權利交接,使得趙何有種被束縛的感覺,並且趙武靈王雖然把王位傳承給了趙成,但是他的政治經驗,管理國家的方式,都沒有交給這位兒子。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趙武靈王對於權利的醉心,特別是君王的寶座,主宰著這個國家的一切,趙武靈王已經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

。趙何自然也不是等閒之輩,"君父錯位"他可以一時間能隱忍下來,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事。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京劇《趙武靈王》的父子兩人

趙武靈王慾望的不斷膨脹之下,帶來的結果是使得自己的子嗣們心裡出現了極大的扭曲。對趙何來說,趙武靈王的死可以讓他獨自享有國君的寶座,在父親和王位之間,趙成選擇了王位。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家"這不僅僅是女性,任何皇家子嗣都逃脫不了這一身份,帶來的苦難。所以權欲是世上最不可抗拒、甚至超越一切存在的東西,在它面前不知道多少的吞噬了多少屍骨。

當無邊的父愛受制於權力、物質之時,趙武靈王還希望自己殘留著父子親情上最本真的那一點點感情還能打動趙成,這是不切實際的。這種愛其實從一開始就被趙武靈王,親自打破。從他廢除趙章,從成為趙成後面控制他的手之時,他就應該意識到自己今天的命運,畢竟自己當初不也正是這樣出來的嘛。

四、識人上出現了失誤

趙武靈王的失敗不僅還表現在了親情上,還體現在了大臣的選拔任用上面。趙武靈王用人上最大的失誤便是田不禮,或者說他的失誤不是讓田不禮做官,而是讓他成為了趙章之傅相。在古代流傳一句諺語叫"母憑子貴",其實不僅僅體現在這個關係上,以一種不好聽的口吻形容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田不禮希望趙章接手趙國,自己地位到時候將會無比的顯耀。誰料想得到,趙章被廢,田不禮便教唆趙章奪權。如果沒有田不禮的煽風點火,以及策劃,或許趙章會甘於為人臣子,後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血雨腥風。從最初的一開始趙武靈王就看錯了田不禮,自己血淚斑斑的結局和他不無關係。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安慶君的京劇扮相

另一方面就是對安平君趙成,也就是自己叔父的過分信任之上安平君趙成作為最早"胡服騎射"的反對者,趙武靈王一直以為後來安平君支持自己是因為自己勸服了他。但是他真正意想不到的是安平君其實是對於趙惠王趙何的投靠。趙武靈王醉心於自己改革所帶來的成果時,卻忽視了平靜的朝堂下,早就已經翻起了滾滾暗湧。趙成為代表的反對者,並未真正誠服於擁有曾經政權趙武靈王,當他喪失了自己的權利之後,就無人理睬。

這其實並不是安平君的壞,因為在京劇劇本中開篇就寫到安平君一眼就看出了趙雍的性格缺陷,過於意氣用事。趙成作為趙雍的叔叔在他犯錯之後並不幫助他糾正,有人說這是王權至上,無人敢反駁,但也恰恰就是惡性循環,使得帝王之心在權力的侵蝕下喪失了本性。而君成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張。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肥義畫像

在這些因素的輔助之下,悲劇的劇幕正在漸漸的打開,趙雍離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幕也越來越近。而趙武靈王最倚重的相國肥義是本劇中除去趙武靈王之外的又一位悲劇式人物。肩負國家社稷的重任的肥義,本來可以直言相勸的他,卻並沒有規勸。大概是由於肥義以為自己的滿腔赤誠可以打動趙武靈王。他不曾想到的是,就是由於自己的這種做法,反而使得趙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沙丘宮變前夕,肥義以一個從政者的敏銳率先察覺到了政變陰謀,可惜的是為時已晚,自己永遠的留在了這一場政變之中。肥義與趙武靈王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肥義的悲慘結局是對趙武靈王悲劇必然性的一種襯托。

五、趙武靈王的悲劇性體現

年少繼位的趙武靈王,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劇本中,都是一位十分傑出的君主。他敢於推行改革,並且這種改革並非是在經濟,政治體制上的改革,是一種對於外族文化的學習。在春秋時期夷夏概念區分十分的明顯,在那個時候對夷族文化,也就是胡人文化的推崇,其魄力自然可以想象,趙武靈王是冒著當時天下大不諱的風險,力排眾議實行"胡服騎射"政策。

趙武靈王曾幾何時也有過稱霸六國的雄心壯志。

不過即使這樣,趙武靈王作為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悲劇命運是早就已經確定了的,之所以他最後慘死,是因為他之前的種種錯誤所導致了最後的結局。在整個京劇劇本里將趙武靈王前後的兩面表現了出來。將他前期作為一個治國明君的一面表現出來,同時還把後期對自我的志得意滿剛愎自用、不納忠諫還有自我沉迷融合在其中的。後來趙武靈王的退位,其實也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對國家進行掌控罷了。

權利對人性的吞噬,趙武靈王的自我滅亡之路

沙丘宮變漫畫圖

凌駕於萬人之上的感覺,使得他的崇高偉大的形象的以受到萬人敬仰,地位,可以使他盡情放縱自己的慾念,以突顯偉大的形像。可惜時不我與的哀愁,趙武靈王的幻想終歸是破滅了,畢竟他的支持者逐漸淘汰,如果他在掌控國家,那麼它將成為各利益集團共同的阻礙。這也是註定了他的悲劇。其實作為一個果斷的君主,趙武靈王自然可以感受到身邊暖與冷的變化關係,直到信念崩塌,以悲劇落幕。

結束語:在京劇《趙武靈王》中結尾這樣刻畫到"依枯樹而立,作躍馬揚鞭狀,漸凍僵如冰雕般的趙武靈王,就是他留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身影。"趙武靈王的一生是悲情的,這是生於帝王之家的悲哀,同時也是自己自身創造的悲哀。一代英主在權利的腐蝕之下為自己寫下的悲劇式的結尾。這就是為什麼趙武靈王的悲劇是早已註定的結果。在京劇中趙武靈王的悲劇是作家寫的,在真實歷史中的執筆者確是他自己。

權勢、慾望吞噬人的靈魂與人性,希望人們能遠離這種悲哀,心靈得到的淨化和洗禮。

參考文獻

鄭懷興.趙武靈王

廖金羅.再論李爾王悲劇根源和悲劇意識

張之薇.獻祭—中國古典戲劇悲劇精神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