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哥哥與四歲的妹妹發生衝突,家長如何與孩子們互動溝通?

繪本如何說


夫妻之間如果溝通不好都會衝突不斷,更何況是心智還不成熟的子女。但良好的家庭教育依然可以讓子女之間和平共處,兄友弟恭。



確定良好的家庭規則,確認每一個孩子的身份和地位。

比如二年級的哥哥家長應該不斷的告訴他,他所處的身份和地位,既他是4歲妹妹的哥哥。作為哥哥有照顧妹妹的責任和義務,面對爭執的時候,更應該謙讓自己的妹妹。當家長不斷的重複和確認哥哥的這種身份和地位的時候,孩子才會在心中牢固的樹立起自己在家庭中和妹妹的關係,和發生衝突時正確的應對。對於4歲的妹妹也是如此,應該不斷的灌輸她是妹妹的身份,所以對自己的哥哥應該尊重,應該聽哥哥的話。當兩個人發生衝突時,就以這種規定的人物設定和平時的約定來處理相關的衝突。



不斷的肯定和強化兄妹的正確表現。

當兄妹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哥哥或者妹妹表現的非常不錯,應該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不斷的強化這種正確的表現。而孩子表現不理想的時候,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反思,自己去總結,從而不斷的強化正確的認識。所以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做錯的一方家長都沒有必要批評,只要讓他自己去反思,自己去總結,自己去修正自己的錯誤就可以了。通過不斷的維護和強化這種關係,兄妹之間的表現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趨於理想化。

所以家中多子女的孩子,如果不明確他們的身份地位和他們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孩子之間就不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而是跟陌路人無異。只有明確這種血緣關係和責任義務,並且不斷的強化它,才會在孩子之間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感情。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們做父母的,其實都不想虧待任何一個孩子,但因為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異,自然而然地會更疼愛小的,對大的有所疏忽。但是,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公平。做媽媽的在看到哥哥和妹妹發生衝突時。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是我們教育孩子中經常遇到的情形,怎麼處理好子女之間的關係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關係呢?

我們家長也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之間發生爭吵的時候,不急於去反應,讓內心情緒平復下來之後再處理孩子之間的種種衝突。所以,教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我們自己,學會內心的平靜。

針對孩子之間的衝突,一般建議家庭採取了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和睦相處,長幼有序。

都說“家和成事興”,維護家庭的和睦是我們父母要把握的第一核心。孩子之間,如何做到和睦呢?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長幼有序的道理,並且落實長幼有序。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好的練習。每天吃飯的時候,添飯先添老人、父母的飯,每次等父母先坐在位置上,讓孩子心中有家人、有父母的位置。不能讓孩子做什麼都只想到自己,人人為己只能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越來越狹隘,無法培養出孩子的格局。

第二,謙讓有禮。

謙讓是一個人重要的品德,但卻經常與孩子的個人小心思發生衝突。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謙讓,是每天都要進行的練習,甚至是時時刻刻想起來就要訓練的。

有時候,孩子給我們父母分享自己的食物時,家長因為疼愛孩子不跟孩子一起吃,其實並不好。如果孩子主動分給我們的時候,就欣然接受,不要去推辭。

第三,自主討論,解決矛盾。

孩子之間的問題,也正是訓練孩子處理人際問題的契機,家長要善於觀察,覺得不會對孩子有太大的傷害時,就允許孩子們自行去解決問題。有時候,讓孩子適當的承受一些痛苦,會讓孩子處理衝突的能力提升起來。

尤其是孩子們在一起玩鬧的時候,經常因為一個玩具發生爭吵,當孩子們能自行解決,我們家長就不出面調解。直到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家長才出面採取強制措施,讓孩子們明白彼此要相互謙讓。


道理講起來,其實很簡單,關鍵要在每天都去練習。哥哥妹妹的衝突,要首先解決我們的情緒問題,然後再引導孩子們和睦相處、謙讓有禮,並且要學會在衝突中解決問題。


嘻嘻的皇額娘


要看具體問題,首先對於兩個孩子的家庭,無論父母怎麼做,在孩子心裡都會拿來比較。哥哥稍大些,有些事情要事先跟哥哥商量一下,在作出決定,讓哥哥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妹妹是個“小屁孩”就不會經常和妹妹爭執了


飛飛胖56


分別溝通,一定不要一起教育。一個一個來

哥哥的話,年長,要有責任感,學會換位思考。

妹妹的話,不能嬌縱,不能因為年紀小就感覺要被謙讓。

講清楚正確的認知觀


總會有共鳴


不論年齡只問對錯,誰錯了懲罰誰,不能因為小就要求大的讓,更不能因為大而以大欺小,一般兩個孩子只要管小的大的不用管,因為大的什麼都懂你管小的讓小的給大的做好榜樣自然就好了嘛


故事裡的事58


我們知道為什麼起衝突,誰引起的衝突又是誰的錯,不能因為是女孩子就偏袒,孩子要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觀,誰錯就應該道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