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前言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高中时,学校的芭蕾舞女神气质出众,亭亭玉立,然而,只要一张嘴,美好形象荡然无存。明明是清新脱俗的美人儿,说出的每一句皆是脏话,再加上没读过什么书,只是家庭条件优越,言谈之间总充斥着莫名的优越感。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好为人师是体现优越感的重要征兆,凡事总想教导别人几句,也许初心是认为自身知识面广,有这个资格教育别人,殊不知,话越多破绽越多,假如是学者般平心静气抱着交流学术不掺杂任何情感的探讨,即使知识浅薄也不会令人反感,然而若是带着优越感去说三道四,说多错多,会落下学识浅薄骄傲自满的黑点。

詹青云为何道歉

《奇葩说》选手即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詹青云,因发了这么一条微博被骂上热搜。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网友的愤怒点十分简单:詹青云发布这条带有嘲讽意味的微博的时间点非常敏感,疫情是全球人的痛,尤其是中国人的痛,最初因为疫情被美国带节奏黑我们,处境艰难。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而那时,詹青云没有站出来回讽那些谣言,而此时,国内只是有人表示怀疑冠状病毒肺炎与美国人来过武汉有关,因为美国的零号病人被其卫生部部长曝光,于是有了此猜测。偏偏此时,詹青云站了出来,发布这条嘲讽意味的微博。

詹青云的道歉文里有如下几句,也是被网友揪住不放的:“恰恰因为有人借疫情,不加分辨,不顾现实地抹黑中国人和中国人的付出,让我感到无力和愤怒,才更期待我们自己能以理性的方式同他们辩论,维护自己的立场”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既然如此,为何当时美国抹黑中国并且在全球散播谣言的时候,詹青云却保持沉默?俗话说,说多错多,不解释啥事没有,解释多了即使是法学博士兼律师也无法圆上逻辑这个洞

不论是哈弗大学毕业还是牛津大学毕业,人的智商也许有差距,但差距不会太大,随着教育普及化,非公众人物的网友未必挑不出逻辑漏洞,尊重普通人的智商还不至于扯下国外留学生的遮羞布。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斥资百万读欧美大学,进去才知教资水平=中专

许多欧美人士会在车后面贴上自己毕业于哪所大学的标签,对于他们而言,学校是跨越阶层的一个渠道。欧美大学的学费很贵,有些人还助学贷款能还三四十年,国人最初听到时很震惊,不知为何。而《格调》这本书的作者,一把撕掉了国外留学生的遮羞布。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作者保罗福塞尔在书里揭露:欧美国家普遍年轻,当战争结束后,普通人上升阶层的最重要渠道便是上大学。因而他们极度依赖大学体系,指望这个机构培养人们的势利观念,促成社会分层。

美国四年制教育和可以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有两千多所,其中水分很大。他们将学校按星级标注,效法米其林餐厅评比。虽然有这种星级评比,然而他们不允许随意评论大学,哪怕是实话实说也不行。甚至会自上到下群起而攻之。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欧美人士认为一张大学文凭意味着某种成功,甭管是哪所大学的文凭。因为现存的欧美教育体制以及成功地被认为是取得某种成功的标志,于是各阶层的孩子都争相考大学。其中,上流阶层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并且上的一定是知名大学。

每当其他阶层在攀登社会阶梯的战斗中已经汗流浃背时,却猛然醒悟,知名大学的门槛还是对平民阶层关着。

为了平衡普通人的愤怒,欧美大学将许多学校升级。将数不清的神学院,师范学院,普通学校,中专,大专,商业学校,贸易学院,文秘学校,统统改名“大学”,换汤不换药,授予大学身份,然而名不副实,并不具备大学的师资水平。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低等大学不断增加则愈发显得真正的名牌大学更受追捧,尤其是中上层阶级与中产阶级,削尖了脑袋要将孩子送往哈弗牛津普林斯顿耶鲁等。普通阶层的孩子很难进入这些名校,申请条件十分苛刻,比如推荐人制度,普通人去哪里认识这些名流大拿?作者说,欧美名牌大学就是贵族沙龙,王室接见会,封建朝廷的现代翻版。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欧美各阶层读书一览

诸多人认为进入名校依赖的是勤学苦读,非也非也,国内大学靠勤奋苦读,欧美学生靠走捷径。阶层固化封锁,读名校就是读阶级招牌。

上层社会的孩子读书全凭兴趣,摊开书也不怎么读,也不在乎是否读完,兴趣没了也就不读了。他们对神话故事侦探小说和管理方面的书会认真读,但是读完也忘了。他们热衷读世界知名杂志报刊。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而下层的孩子读书往往是《电视指南》《纽约每日新闻》等随处可见的报纸周刊。作者无情的指出,这些期刊只是为了满足贫民阶层的窥视欲,八卦娱乐社会名流的绯闻充斥书刊,这些内容给读者一种虚妄的念头,以为自己可以掌握这些大人物,基本功能是奶头乐。

中产阶级喜欢读指导类书籍,盖房子,园艺,邮购目录等,一来是为了实用,二来是为了装点门面,尤其是邮购目录,中产阶级不怎么喜欢逛商场专柜,担心销售员会因为他们买商品时斤斤计较价格而投去不屑的目光。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学海无涯,谦虚不辱

不论毕业于哪一所大学,只能代表接受过高等教育,仅此而已。用来抖机灵睥睨俯视普通人还不够资格,许多欧美学生学识几何,他们自己心知肚明,不揭穿是为了留一层遮羞布。尤其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到来,搬弄口舌只能喧宾夺主吸引注意力,但是否有真才实学,大家心知肚明。

从詹青云道歉看欧美社会圣经《格调》:留学生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道德经》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谁的灵魂和脑子都经不起细看,说多错多,还容易暴露自己,圆谎还容易暴露逻辑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