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魚什麼時候放什麼時候收比較好?

惠漂何小胖


您好,我是小憨,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請各位大咖予以指正

1.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禾花魚

禾花魚在清朝乾隆年間曾是貢品,乾隆爺曾說過,禾花魚肉嫩鮮美,武昌之魚未能及也,而聞名於天下,它是一種體色五黑透亮的鯉魚品種,即烏鯉,主要是在南部山區,廣西北部一帶,禾花魚是取魚苗放在稻田裡面養殖,因為要採食落水的禾花長大,魚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

禾花魚食性雜,生長快,繁殖能力強,刺少肉多,肉質鮮嫩,骨軟無腥味,蛋白質含量高

一般每尾重100克左右的鯉魚,養殖3到5個月,可以增重至400克左右,無需喂其他飼料,而水稻畝產可多達450公斤,每畝減少成本30多元

2.禾花魚的放養時間

在蓄水,種下秧苗之後7—10天左右,秧苗返青開始生長時,即可投放鯉魚,一般每畝稻田投放重100克左右的鯉魚250—300尾即可,選擇健壯無病,無損傷活潑的鯉魚投放,在投放時先讓鯉魚在25—30倍大蒜寖出液中暢遊3—5分鐘進行消毒,然後再投放到邊溝中即可,平常要注意的是防逃措施要到位防止大雨越過田埂,還要建好排水口,防病措施也要到位,一般沒半個月撒一次草木灰,灑在邊溝或者十字溝,防蟲的話一般選用殺蟲不毒魚,藍北斗,苦參鹼等等

3.禾花魚的捕捉

一般的是在水稻收貨時即可捕捉,在捕捉時,放乾田水,讓魚全部進入邊溝或十字溝內,再進行人工捕捉。

以上就是禾花魚的放養時間及捕捉時間,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感謝





膠東小憨


禾花魚,一般都是在插完秧20天左右放養最為合適,因為剛插秧水還是渾的,四五天水變清,秧苗也開始伸根,這時又有水草生出。都要打農藥把水草殺死,等七八天水草死了,藥散了再放入魚苗。

一般投放魚苗都是以鯉魚、鯽魚為主,在放入魚苗的農田:一是要積水、二在農田中央空出一平方左右的深水區,供魚兒在此歇息。因為農田剛插秧好水不能淹沒秧苗,所以只有在中間扒個深水區,可供魚兒歇息、躲避外來鳥兒的捉食。

魚兒投放一個月左右要去看水位適當調整,那時魚兒也大一點了。

稻花魚是非常好吃,肉質鮮嫩口感好。





鄉村農視


禾花魚。以就是英苗種植20---30天后長根系穩穩的時候才可以放進田裡,因為只有那樣英苗不會倒,魚在田裡遊動吃有機微生物,同時魚所產生的排洩物以為農作物增大營養,提供禾苗生長所需的養份這樣的雙豐收是很好的利用土地資源。


我的靈魂與你共舞


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不受汙染,有良好的排灌條件且田埂堅固的稻田做為養殖載體。每塊稻田面積最好在0.3畝以上。已選擇作為養殖禾花魚的稻田,必須加寬加高夯實田埂達到0.5米左右,目的是能提高稻田養魚後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水翻田埂和跑魚。魚溝和魚坑應在插秧前預先挖好。魚溝要在環田距田埂80~100釐米的地方開挖,面積較小的稻田挖成“十”字形,大而長的稻田挖成“田”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溝深30釐米、寬40釐米。魚溝兩旁用水泥磚堆砌,防止溝泥塌陷。魚坑宜設在靠近進水口的田邊或田角,也可以設在田中心,畝設一個深100~120釐米,面積5平方米以上的小“魚塘”(約佔田面積的10%~20%,可根據養殖者對魚產量的要求而定)。魚溝要和魚坑相連。稻田排灌口要開在相對兩角的田埂上,排灌時須安置攔魚柵,防止放水時逃魚。如下圖所示。   清田消毒及魚種放養   1.消毒:稻田在放養魚苗前半個月,每畝用60~80公斤生石灰進行清田消毒和殺滅敵害。待5~6天生石灰鹼性消失後,灌水30釐米左右,以後再逐漸注入新水。灌水時要用40目的網袋過濾,以防野雜魚進入稻田。   2.施基肥:消毒後7天左右施足基肥。   3.栽插水稻:水稻品種必須是抗病、抗倒伏的優良品種。   4.魚種放養   (1)苗種要求:要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傷無病。為儘量延長禾花魚在稻田中的生長期,魚苗可在稻田插秧後15天左右下田。這樣還可以及時利用稻田中大量繁殖生長的生物餌料。   (2)放養數量:要根據魚坑的大小、稻田的生態條件、是利用稻田天然餌料粗放養殖還是投餌精養、以及魚種規格大小和產量(一般產量可定在40~100公斤左右)要求來確定魚種放養數量。主養禾花魚苗種每畝投放800至1200尾左右。8~15釐米的大規格魚種每畝稻田可放養200~800尾。粗放養殖放養密度可以小些。   (3)放養魚種時注意要點:一是要注意讓魚種適應稻田水的水溫,溫差過大時,要將魚水袋連魚帶水(封口)擱置在稻田水中過渡,至水溫接近一致時將苗種放入稻田水中,溫差不超過3度;二是魚種出現不適應時,及時注入新水;三是做好魚體消毒,將魚種放在3%~5%的食鹽水中消毒5~10分鐘再放入魚溝或魚坑;四是要檢查出入水口的攔魚設施,防止魚種逃跑或野雜魚進入。   以上就是養殖禾花魚的養殖技術了,在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養殖方法來養殖,加上細心的照顧,這樣的話就一定能夠更好的養殖禾花魚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