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錶開始真正大範圍普及

作為穿戴設備領域的重量級玩家,小米已經推出了智能手錶。最近OPPO也帶來了相關的產品,華為的相關產品也在迭代過程中更加完善。

智能手錶開始真正大範圍普及

2019年11月5日,小米智能手錶終於發佈。小米智能手錶整體類似蘋果的Apple Watch。產品的特色和以往的小米手機類似,突出了MIUI系統的屬性。在具體應用方面,小米智能手錶在語音助手和智能傢俱方面相對有更好的表現,背後主要依賴於小愛同學的不錯表現和品類眾多的智能家居硬件。

小米和華為兩家產品策略並不相同

目前在智能手錶領域主要發力的廠商中,華為和小米是相對大的玩家,不過兩家的玩法並不相同。

華為的 HUAWEI WATCH GT系列相對更加偏重和手機的配合,突出最終的功能和續航表現。在目前技術的背景下,華為在智能手錶方面的產品策略顯然更加務實,實現難度更低,進而可以把更多的資源放在一些基礎功能上,比如在心率監測方面的努力。在產品的設計方面,華為的智能手錶更為接近傳統手錶的造型,有著更大範圍的接受程度。

智能手錶開始真正大範圍普及

對比來看,小米的智能手錶更加獨立,可以脫離手機進行更多的操作。這種策略對於產品有著更高的要求,更加以來整個行業的進步。未來獨立性更強的智能手錶是一個大方向,小米推出類似的產品有助於推動整個行業的進展。

谷歌收購智能穿戴巨頭

去年穀歌收購了穿戴設備巨頭Fitbit。關於這次收購,谷歌的目的無非兩個,一個是擁有了智能穿戴設備的品牌和硬件設計團隊,另外一個更為關鍵的是谷歌可以獲取到運動健康的眾多數據。

智能手錶開始真正大範圍普及

對於智能手錶這類穿戴設備來講,其和智能手機有著很多重複的功能,唯一一個無法替代的功能為運動健康,該功能也是蘋果Apple watch主要的賣點之一。從產品大範圍普及的角度來說,只有當一些不可或缺的基礎功能不斷推進,搭載這些功能的設備才能進一步普及開來。

已出貨量著稱的小米推出智能手錶,以系統和服務見長的谷歌收購Fitbit,具備更大獨立特性,和健康息息相關的智能手錶正真要大範圍普及。

硬件準備就緒

回顧之前的手環和部分智能手錶,有些類似功能機,各家的實現方式並不相同。硬件上的差別,服務方面沒有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手錶的快速普及。加上運動健康相關的功能實用性還不夠,最終造成這類設備更多是個玩具。

智能手錶開始真正大範圍普及

目前在硬件方面的水平已經達標,重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高通已經提供了表現不錯的芯片方案,另外一個在於小型化的封裝技術也在不斷完善,成本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這其實也是擅長性價比策略的小米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智能手錶的原因之一。

大範圍普及還需要價格進一步下探

目前主流智能手錶的價格在一千元以上,比如小米智能手錶售價1299元起,華為的HUAWEI WATCH GT價格在1400元起步的樣子,蘋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3起步價1499,oppo watch售價1500左右。

如果對比智能手機的價格,目前非蘋果智能手錶的價格還有不小的下探空間。現在銷量最大的智能手機價位段在兩元左右,智能手錶類產品價格在五百元左右會是一個更為合理的定價。

智能手錶的未來

隨著硬件水平的不斷提升,智能手錶的性能會越來越強,可以充當的功能會越來越多。不過智能手錶的核心功能依然需要依託健康類應用。基於這樣的特性,未來智能手錶上所搭載的傳感器會越來越多,和醫療行業的結合會更加緊密。

具有強健康屬性的智能手錶雖然很有前景,但也會有數據安全方面的阻礙。這對於服務提供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真正的達到各方都滿意的狀態還需要比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智能手錶開始真正大範圍普及

小米智能手錶發佈背後意味著硬件水平已經達標,可以進入一個類似智能手機發展軌跡。隨著谷歌對穿戴類設備更為重視,wear os的不斷完善,未來功能多樣的智能手錶的種類會更多。有了相應的硬件基礎,相關服務可以不斷完善和推進,智能手錶真正大範圍普及已經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