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奶奶做的最好吃的是什麼?

用戶3579597738


我對奶奶的概念只是一個詞,沒有什麼特殊的印象。爺爺去世的早,奶奶在二姑的慫恿下,給她帶大了4個孩子。我們小時候一直不知道奶奶的概念,還不如隔壁的一個太奶奶感情深。那時候太奶奶有好吃的都會給我們三姐弟吃,媽媽忙的時候也會幫媽媽照看我們三個孩子。過年過節太奶奶都會把我們拉到他們家給我們講故事。就這樣過了幾年。

有一天放學,一進家門看到一個老人在家裡,不知道是誰。爸爸讓我們喊奶奶,弟弟還小,姐姐懂事兒都喊了,但我覺得太陌生了,就跑出去躲起來就是不肯喊奶奶。

奶奶幫著二姑把四個孩子帶大了,奶奶也年齡大了,幹活幹不動了,還成了二姑的累贅,二姑他們就想讓爸爸和其他的姑姑們每家養奶奶三個月。大家當然都不願意,但作為兒子的爸爸,只能答應。

那天以後奶奶在我家住了幾個月,每天奶奶都躲到自己的小屋子裡,有好吃的就藏起來自己吃。我和姐姐的衣服她都撿出去,只是把弟弟的衣服洗一洗,其他的都不管。

有時候二姑家的表弟來家裡看奶奶,奶奶就讓我們三姐弟出去玩,她自己帶著表弟在她的房間裡偷吃東西,等表弟走了她剩下的吃的也不會給我們分享一點。那時候物質匱乏,一點點麵包對我們來說都是及其少見的,孩子都喜歡吃。但吃不到心裡很生氣。後來奶奶去了其他姑姑家,媽媽去給奶奶屋裡打掃衛生,才發現奶奶屋裡的吃的都已經發黴了,都不給我們吃。

平時家裡吃飯都是要上桌一起吃飯,但一到家裡來客人,奶奶就讓客人和爸爸吃,自己則跑到廚房坐一個小板凳特委屈的吃飯。媽媽和客人都讓奶奶上桌吃飯,但奶奶就是不肯。過後就跟鄰居說我媽媽欺負她不讓她上桌吃飯。媽媽是有口難辨。很多跟媽媽關係好的鄰居把事情跟媽媽說了,媽媽氣的夠嗆,跟她說也沒用。

就這樣幾家輪流照顧奶奶,最後奶奶90多歲了,來回折騰不起,小姑姑就直接接回了家,奶奶在小姑姑家安息的走了,享年96歲。



angel20130809


小時候奶奶親手做過的幾種小吃,你們吃過幾種,好想再吃一次!每個人記憶中都有無法抹掉的痛,我最難過的就是我長大了,奶奶卻不在了。小時候奶奶對我真的特別好,有什麼好吃的都會給我留一些,不忙的時候還會給我做各種各樣的好吃的。小時候我們的零食通常都是家人自制的,我的零食大部分都出自奶奶之手。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種奶奶小時候經常做的小吃,你們有吃過嗎?真的好想再吃一次奶奶做的小吃,可是已經不可能了,所以趁著父母年輕,一定要多孝順父母,別等到想要盡孝的時候,家人卻不在了,像我一樣後悔一生。第一種就是奶奶醃的酸菜,那時候家裡好多這樣的酸菜罐子,家裡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酸菜。

第二種就是糯米餈粑,這個通常都是快過年的時候做上很多,奶奶保存的特別好,能吃近兩個月,無論是用來烤、煎還是油炸味道都是特別好吃的。那時候覺得這麼簡單的小吃就覺得很美味,現在的人卻認為這種餈粑口感比較單調,喜歡的人不多了。我特別懷念這種味道,但是再也吃不到了!

第三種就是涼粉,這個都是奶奶親手做的,那時候家裡的院牆上總有很多涼粉果,用涼粉果做出來的涼粉,加上薄荷和白糖,味道簡直比現在的涼粉好吃太多了。可惜涼粉果現在沒了,奶奶也不在了,再也吃不到回憶中那種味道了!

第四種就是油炸糯米粑粑了,看著小小的圓糰子,在現在人看來油炸的東西吃起來不健康,小時候卻是我和弟弟最喜歡的零食,剛炸出來的糯米粑粑表面金黃,趁熱吃特別香甜。奶奶每次做這種小吃,只要在附近我立馬就能聞到,聞著味就去了。






小輝的幸福生活


小時候奶奶做的美食有好多,每一種都特別懷念。

炒姜,把姜拍得碎碎的炒得有點幹,香味立馬出來,然後奶奶讓我跟姐弟一起放飯盒帶去學校,每一頓飯都拿出來配飯,特別好吃。自家種的西紅柿是那種小小的,特別紅,不是番茄喔,再拿南瓜籽炒熟,弄成粉,拿西紅柿下鍋炒成稀,放入南瓜籽的粉,我奶奶特別愛吃,很下飯的,還有白色圓圓行芝麻一樣,都是不是芝麻,我感覺像紫蘇的種子,先拿來炒香,在拿糖拌,揉成一個個小圓球放涼就可以吃了,今年新年在家的時候,奶奶做了一種米餅是拿米磨成粉,家裡有石磨,做出來的東西都好細膩,然後炒熟,在放容器裡面定型,就好了,我說得有點容易,其實步驟還是挺多的,我吃了好幾塊,味道香香的。每次節日奶奶喜歡做餈粑,但是糯米吃了會內熱,爺爺也不怎麼吃,沒小孩子在家現在少做了,還有糖糕,鹽糕,馬拉糕。還有蕉葉粿,這個我特別愛吃,還有新年的鹼水大黑粽。圖片裡的是焦葉粿,拿芭蕉葉做的,什麼餡都可以。

真想回家,一回家奶奶就做給我吃,幸福呀。





蝶邊妹妹yb


我沒有見過我奶奶,因為她去世的早。但我有一個愛我的姥姥!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可以說是吃姥姥做的飯長大的。

小時候最喜歡圍著鍋臺看姥姥做飯,幫姥姥在鍋底添柴!最喜歡吃的是她做的麵筋湯,這是一款神奇的湯,麵糰需要“洗”!洗好的麵糰完全沒有了麵糰的模樣,製作過程中,還要放許許多多的配料:炒熟的花生,泡好的黃豆,另外還有海帶絲,豆皮絲,莧菜……最後再甩幾個雞蛋花😋😋😋

姥姥每次都要做一大鍋,做好以後盛進一個大盆放涼。炎熱的夏季,一家人圍著飯桌喝著爽口的麵筋湯,這是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



栗子姐生活會


我記得我小時候特別瘦,都參加工作了才八十斤。奶奶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都養的白白胖胖的,而她卻把我養的黃皮瓜瘦的。奶奶就想讓我胖,她開始天天訂奶給我喝,喝了一段時間,奶我就是不喝了,喝夠了也沒見我長肉。奶奶把奶給我取消了,開始天天給我煮花生米加大棗加核桃,讓我天天吃,可吃一段時間我又吃夠了,又不吃了。奶奶又說中醫扎針管事,她就讓我去找中醫扎針去,結果每天我都去扎針,紮了一百三十多針,大夫都直往出推我,我又不去了,吃飯多了,還是沒見胖,可我在高溫車間幹活,由於扎針時間太長,身體虛了,沒有抵抗力,高溫車間的大風扇把我吹的風都入骨了,嘴都要歪了似的,我趕緊就辭職不幹了,再幹嘴真得中風了,所以我又換了一家單位上班去了,風吹不著了。我奶奶還是覺得我瘦,說是瘦可能是肚子裡有蟲子,她讓我去藥店買塔糖(蟲子藥),那會上學識字也不懂去看說明,就問我奶奶蟲子藥塔糖怎麼吃?我奶奶沒上過學不識字,就告訴我把這一袋塔糖二十粒,一頓都吃了,我就聽話,把塔糖一頓都吃了。黑天睡覺我折騰難受,我奶奶在我床邊一直坐到天亮,我這難受要死的感覺才過去,我奶奶才回她屋去睡覺。我在想,是不是蟲子藥吃多了,差點沒把我給藥死,還是我命大,又活過來了。我撿起塔糖塑料袋一看,上面有說明,多大一次吃三個五個的,我才知我吃藥吃多了,差點沒要了命。

我從小在我奶奶手裡長大,奶奶真疼我愛我,可這份疼愛我也許承受不起,扎針讓我從此怕風吹,吃打蟲藥差點沒死掉。噢,原來她雖然疼我,但她是屬猴的,我是屬豬的,豬猴不到頭,原來我倆犯屬相,結果我奶奶好心辦壞事。那我也不怨她,我認為什麼都是該著,她的心裡還是很愛我的。



用戶和言悅色


在我還沒記事的時候,奶奶就過世了,所以我對奶奶沒有印象,但是我有一個慈祥的爺爺,本人92年出生在農村,對於農村來說,而且是九幾年,那個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烙大餅,然後在炒一個韭菜雞蛋,把韭菜雞蛋卷在大餅裡,切成一段一段,我們哪裡叫餅卷,吃著餅卷,在來一杯茶葉水,真的是滿滿的回憶。

現在生活在城市,沒有了農村的火燒的大鍋,現在雖然提倡環保,有了天然氣、電餅鐺、電磁爐,但是已經做不出原來的味道,也可能就算能燒柴火,可是人已不在,也吃不出原來的味道。可能這就是記憶,短暫幾十年的記憶。一去不復還的記憶





笑談今朝


奶奶管它叫“酥皮”,在那個沒有烤箱也沒有黃油、奶油的時代,能做出這道叫做酥皮的甜品,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我的記憶力三十年仍揮之不去。

奶奶活了將近百歲,臨終前回到奶奶身邊時,她已經不會說話也不認人了。當我拉著她那枯瘦如柴的手時,一滴淚順著她的眼角滑到了耳朵旁,我瞬間淚奔......

九十年代初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後都會飛奔到奶奶家,跟奶奶要吃的。奶奶門前有一顆杏樹和一個小菜園,杏子還是綠色的時候,便忍不住摘下來吃,酸的直流口水。菜園裡西紅柿、黃瓜成熟的時候,便時不時跑進去摘,夏天裡菜園子裡有吃不完的新鮮蔬菜。過年是要團聚的,叔伯們都會到奶奶家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餃子會包一些花生、紅棗、硬幣,都期盼著吃到硬幣,寓意來年發大財。那時候沒有大棚菜,冬天的綠葉蔬菜似乎只有菠菜,菜園子裡的菠菜一定要留到春節,會提前蓋上玉米杆防凍,老家春節有請祖宗供祖先的習俗,桌上要擺上菜餚、糕點和果品,菜餚上都要蓋上菠菜。

從記事起奶奶便頂著一頭銀髮。那時候條件落後,似乎任何跟好吃沾邊的東西都跟“甜”有關,喝稀飯要放糖,吃米飯要放糖,吃芋頭要蘸糖。而奶奶做的一道點心至今記憶憂心,因為只有每年的二月二奶奶才會做,總是嘴饞的期待這一天。

憑記憶還原一下酥皮的製作過程(配圖僅供參考):

1.熬豬油。豬板油洗淨後切成小塊,鍋內燒熱後加入豬板油翻炒,油脂會慢慢溢出,豬板油塊會變成肉渣,濾出豬油涼透待用。現在不用自己熬了,超市可以買到現成的豬油。

2.花生炒香炒熟,搓去皮。

3.奶奶會用擀麵杖將花生擀成花生碎,多擀幾下儘量保證碎粒小一些,將花生碎拌入白砂糖待用。

4.麵粉蒸熟,用豬油、白糖混合揉成油酥。

5.再取一部分生面粉,用白糖、水和少量豬油揉成餅皮。

6.餅皮、油酥分別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並用手掌壓扁。一片餅皮上疊上一片壓扁的油酥,從一邊捲起來,壓扁再捲起來,兩頭捏在一起後擀成圓形餅皮。

7.圓形餅皮,包入拌了白糖的花生碎,團成圓形並輕輕按壓一下,酥皮的“生胚”就算完成了。

8.老家都是火坑和大鍋做飯,奶奶會在大鐵鍋裡放上一個平底大陶瓷盆,比較厚的那種。“烤箱”便算製作完成,將生胚擺到瓷盆底上,生火烘烤。

9.這種兒時的記憶,沒用到什麼高級的材料,卻酥脆香甜,餘味悠長。


小墨食堂


收到這個提問其實我正在午休,突然來了精神,並不是說到吃就來了精神,而是讓我想起了我慈祥的奶奶,一個跨世紀的聾啞老人,很受我們兄弟們的尊敬!童年記憶裡睜開眼就會看到奶奶在灶屋裡忙碌的身影!無論飯菜如何,兒時一日三餐最多的記憶就是奶奶的身影!可惜奶奶離開我們已經二十多年了再也回不到過去,,,!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七十年代末,那時候我才七八歲大,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去灶屋看看早飯做好了沒有,看看能不能幫奶奶一把。有時候就會看到奶奶一個人在忙碌著,一邊燒鍋,一邊做飯,把洗乾淨的紅薯放到鍋里加水,然後等鍋燒開了再端著一盆紅薯麵粉活的麵糰,抓一團紅薯麵糰用兩個手掌相互拍,一會就拍出了一個紅薯麵餅貼在鍋裡,整整貼了一圈!然後蓋上鍋蓋燒火!直到鍋冒圓氣才算燒好!這時候我能做的就是找來蒜瓣開始剝蒜,放在石臼裡搗碎,然後挖出來放到碗里加點水和鹽,最後再小心翼翼的兌點小磨香油!這就是我們的美味蒜泥!就著蒜泥可以吃很多很多紅薯麵餅,很下肚!有時候是玉米麵窩窩也是就著香香的蒜泥吃,那個年代這就是最好的菜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卻很懷念那種味道!很香,很甜的味道!在我童年的美食記憶裡,大部分都是奶奶的手藝,中午奶奶做水疙瘩,撈麵條,都是我記憶中的美食!後來我長大了就跟奶奶學做飯,像炕烙饃,做饅頭,做疙瘩湯等等!直到現在快五十的人了,我做飯還都有奶奶的風格和步驟!說起奶奶做的飯我能記一輩子!那淳樸鄉村味道!那濃濃的親情!說一天都說不完!兒時的記憶裡不光有奶奶做的一日三餐美食,還有奶奶對我們的深情厚愛!雖說奶奶是個聾啞人,但是卻很聰明,家務活沒有不會做的,而且還能夠做到精緻!二十多年過去了,此刻懷念奶奶做的美食,更懷念奶奶對我們的愛!


遙遠的記憶188


我是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很差,小時候的記憶裡,還是土房子、煤油燈、火把當電筒,可以說是非常的艱苦,生長在高山的我們沒有水稻,也就沒有大米可以吃,那時候的生活基本都是自給自足,能種出的農作物只有包穀、小麥、土豆、苦蕎,而一年當中吃的主糧就是用石磨磨出來的包穀面。

包穀面用水反覆淘洗之後留下了沉澱物,放入木蒸子裡蒸到一半的時候在拿筷子挑散,讓蒸汽更均勻的上升,包穀飯配上一勺豆皮湯(鮮紅豆角摘下來自然曬乾儲存),濃濃的包穀香,能吃好幾碗,白天餓的時候在用豬油炒一碗包穀飯,很簡單,但是很好吃。


山老頭彝州紀食


奶奶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一年了,時間這東西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一晃就二十幾年了,彷彿還是昨天的事,它卻有二十幾年了。今天這道美食又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湯圓。過去的湯圓是那種又大里面是那種鹹肉伴青菜陷的湯圓,小時候的吃的奶奶做的湯圓一般到冬天才能吃到,因為冬天的青菜下過霜以後更好吃,鹹肉到冬天以後才能醃製好,只有具備這兩樣做出湯圓才好吃,小時候奶奶總是包很多讓她的子孫後代分分吃,我永遠忘不掉那種味道好吃香噴噴,我一口氣吃兩個大大的湯圓差不多,有時候再吃一個就很飽了。現在也會吃到那種鹹肉青菜餡的湯圓,但是總也吃不到奶奶包的湯圓的那種味道。奶奶,我想你了,你在那邊還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