弔詭的四平之戰:為何贏了四平卻輸了整個東北?

1946年4月18日到5月18日,國共雙方在東北四平爆發了大規模的會戰,這也是抗戰結束後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較量。四平之戰的結果是中共損失上萬人,被迫放棄四平、長春,倉促跨過鬆花江,退回到北滿洲地區。

弔詭的四平之戰:為何贏了四平卻輸了整個東北?

當時的失敗方此後為何在東北一路凱歌,作為勝利方的國民黨卻一路潰敗,最後輸了整個東北?

01 以打促和的策略

1946年3月12日,蘇軍從瀋陽撤退後,國民黨搶佔一步,佔得瀋陽,國共兩軍下一個目標就在長春。共產黨能否在蘇軍撤退奪取長春,關鍵在控制住四平。為此,黃克誠率領部隊迅速佔領四平。自此,以四平為主戰場的局面形成。

中共之所以敢於在這裡打一仗,是預料到蔣介石“無在東北大打久打的可能”。

為了能夠在與國民黨的談判中獲得更多的籌碼,毛澤東想到了“以打促和”的策略,以達成不錯的停戰條件。3月30日,在重慶的周恩來約見張嘉璈,談到國民黨部隊大量北上,可能雙方會有交戰,希望能夠“政治軍事方面同時謀解決。”張自然明白這是想談判,但就是不表態。

弔詭的四平之戰:為何贏了四平卻輸了整個東北?

圖:張家傲

不僅如此,蔣介石在4月1日演講稱“東北無內政問題”,明確拒絕了共產黨提出的談判建議。周恩來在13日召開記者會,針鋒相對地指出“中共軍隊是中國的軍隊,絕對有權參加東北的接收工作。”其中的畫外音就是:你老蔣不聽勸,就別怪我們做事狠。這實際上是為今後發生的大規模衝突做了輿論準備。

02 裝備優勢下艱難取勝

3月18日到4月18日以前,雙方還處於一種拉鋸戰狀態。

這一階段裡,在熊式輝的指揮下,國民黨採取的是兩面出擊的戰術,對四平和南邊的本溪發起攻擊,以求全部殲滅。結果中共採取的集中兵力作戰的戰術,逼退了國民黨南線的本溪部隊和北線昌圖部隊。4月18日,當林彪打下長春以後,中共在談判上取得了有利的地位。

但是隨之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為了爭取談判地位而保衛長春和四平,這需要能夠堅持長時間的守城戰,這對習慣游擊戰的中共來講,挑戰太大了!

一旦國民黨無心談判,勢必面臨既不能守城又不能殲敵的局面。

長春陷落,老蔣深知自己臉面不保,於是在23日緊急召開會議,命令前線指揮的杜肇明等人“四平街如有迅速攻克把握,則全力圖之”。杜肇明在研究東北戰局後,採取了第一階段策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

弔詭的四平之戰:為何贏了四平卻輸了整個東北?

杜肇明調集了6個軍的兵力。其中第十三、七十一軍有清一色的美式裝備,新一、六軍接受過美式訓練,又參加過緬甸對日作戰,屬於國民黨王牌部隊。4月28日,新六軍和五十二軍集中優勢兵力會攻11個團的本溪守軍,5月2日中共的防線被突破。

打下本溪後,國民黨將所有兵力集中到四平方面作戰,可中共四平守軍兵力卻不足11個旅!在國民黨機械化部隊和飛機的協同作戰面前,5月18日,林彪不得不率領部隊退出四平。至此,四平之戰以國民黨的勝利結束。

03 捉襟見肘的兵力輸了東北

老蔣在四平之戰後,23日趁勢佔領長春,兩天後還有了一鼓作氣收回整個東北的計劃。可最終,老蔣卻又選擇了同中共談判,停戰15天,讓林彪部隊得以成功轉移。這是老蔣故意的?

5月21日,在東北督戰的白崇禧告訴蔣介石,為了解決東北問題,必須“收編偽軍、擴充軍官總隊、恢復軍工生產。”這句話表明國民黨軍隊一路北上,每打下一個地方,就駐下一部分軍隊守城,到長春時,數萬兵力已開始捉襟見肘,無法保證繼續北上作戰能否成功。此外,林彪部隊在四平之戰雖受重傷,但部隊戰鬥力還在。6月8日,為保證部隊順利撤退,成功阻擊了新六軍,且消滅了其一個團和營的武裝,這也讓國民黨部隊不敢太輕敵。

不得已,蔣才做出了停戰決定。

弔詭的四平之戰:為何贏了四平卻輸了整個東北?

此後,關內的戰爭讓老蔣再也抽不出兵力增援東北了,國民黨有限的部隊只能分散駐紮在東北各個城市。林彪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卻很快在松花江以北的北滿地區,背靠蘇聯的支持,迅速地發展壯大、東山再起。

很快,在林彪的南下反攻中,國民黨東北的守城部隊漸成困獸。

在中共運動作戰中,走向了步步潰退、輸了東北的結局。

1、 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

2、 鄧野:《東北問題與四平決戰》,《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

3、 楊奎松:《一九四六年國共四平之戰及其幕後》,《歷史研究》2004年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