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神星:巨型全金屬小行星,價值連城。


靈神星。由意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里斯在1852年3月17日發現的總計第5顆小行星,編號為小行星16號。並以《希臘神話》靈魂女神普緒喀(靈魂的化身)而命名。其質量估計佔所有小行星帶天體的0.6%。


靈神星:巨型全金屬小行星,價值連城。

圖1:靈神星表面


藉助於地面觀測手段,顯示靈神星是一顆完全由鐵和鎳等金屬構成的小行星,像一個天體裸露的金屬核心,與其他M型小行星不同的是,表面無水或含水的礦物質存在。靈神星不屬於任何的小行星家族。它的形狀大約是個橢球體,在10°誤差的範圍內,其極點的黃道座標為黃緯(β)-9°, 黃經(λ)35°或是黃緯-2°,軸傾角為95°。靈神星的相對體積足夠大,因此,可以利用它對其它小行星的攝動來計算出靈神星的質量。靈神星擁有30–40%的多孔狀表面。


靈神星:巨型全金屬小行星,價值連城。

意向圖


靈神星不僅僅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小行星,也是"怪石嶙峋似犬牙"最醜的小行星。它不同於其他石質或冰質天體,富含礦物質資源, 據推測,95%以上都是由鐵、鎳、金、鉑、銅等金屬構成,尤其是貴重金屬金、鉑的存在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價值。

靈神星最重要的價值。它的形狀和構成與太陽系的早期時代類似,其構成元素與地球地核中存在的元素相同。不能不使人類聯想到靈神星與地球有某種程度的緣分。有人認為,形成靈神星的那次撞擊可能創造了地球。


靈神星:巨型全金屬小行星,價值連城。

想象圖2


直徑約241公里的靈神星,如果是某大星體的核心殘餘,則可以推測,在相同的軌道上可能還有類似的其他小行星,因為在太陽系的早期,星體碰撞後的殘餘不只一顆,其餘的顆粒只是軌道被改變或者被其它殘餘碰撞成碎片。這些碎片或顆粒是否存在,有待於進一步探究。


靈神星:巨型全金屬小行星,價值連城。

意向圖2


靈神星有著誘人的研究價值,吸引了許多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目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不久宣佈,對靈神星展開探索的任務已進入最後設計和製造階段,目標鎖定在2022年年底前發射探測器,在2026年前抵達。這是人類首次探索一顆金屬天體,探測信息有助於進一步揭示該行星的構成,對研究太陽系的早期情況有重要意義。


靈神星:巨型全金屬小行星,價值連城。

小行星帶


靈神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繞太陽運行。探測飛船在2023年飛掠火星後,擬於2026年1月31日抵達靈神星。發回來的照片將為太陽系遙遠的過去提供寶貴的研究資料。例如,是否為一顆早期原行星裸露的核心,確定它的年齡,確定它與地球核心形成是否相似,它的表面形狀等。據NASA資料顯示,探測主要藉助於三種科學儀器,磁力計多光譜成像儀、伽瑪射線和中子光譜儀。得到的信息利用"深空光通信"新型複雜激光通信技術發回地球表面。

總之,研究靈神星為人類弄清太陽系形成、太陽系中其他天體的形成、太陽系的演化、太陽系孕育生命之迷、太陽系的未來等提供珍貴的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