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孩子习惯。"

学习上马虎,做作业时不认真,考试时成绩就会不理想。同时在生活上丢三落四,还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

1.要培养"专注"的习惯,做事认真、专心,能较快的集中注意力,能控制自己沉稳下来,不三心二意,不虎头蛇尾。

2.要培养"检查"的习惯,做完了事习惯于检查一下,例如,劳动完了,检查一下做得怎麽样?收拾完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做完作业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3.要养成"有序"和"条理"的习惯,行为有条理,物品有条理,不毛毛躁躁,不丢三拉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

要对孩子提出要求,并坚持要求,不能时松时紧,不能无原则地心软原谅,更不能代替孩子收拾残局。

4.叮嘱孩子多检查一次。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检查并订正,家长可以在一旁陪同。

细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做事毛躁马虎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活好像也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了。很多人还为此振振有词:我就这习惯,改不了了。事实上,细心是一种心理素质,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逐步做到有条不紊、沉着稳当、明察秋毫的。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

细心作为一种个性特质,确实和先天气质有密切联系,比如内向敏感的人,往往谨慎小心,但也会表现出放不开手脚;而外向粗犷的人,做事通常洒脱自在,不拘小节,但也会粗枝大叶,马虎大意。

然而有很多值得信赖的成功人士能够粗中有细,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细节,因此常常能运筹帷幄,把握机遇,同时又能精耕细作,处事圆满。

从这个意义上说,细心就是一种心理素质,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只有努力培养细心的素质,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效率,才会有可靠的安全,才会有事业的深度与广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