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武汉快递小哥汪勇:找到人生新使命

对话武汉快递小哥汪勇:找到人生新使命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

从这点上来看,35岁的汪勇是幸福的。

在武汉这场消灭新冠状病毒战役里,他宛如星辰一般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以一己之力,激发了社会范围内更多的善意。

很多志愿者相信他,追随他,为武汉抗疫尽一份力。

他似乎是蜘蛛侠附身。

不过他此前,如你我,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他是顺丰武汉地区的一线快递员,也是兼职网约车司机,业余开车补贴家用。

他的一个看似平常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大年三十晚上,汪勇出于好奇加入了一个志愿者群,他看到武汉金银潭医院一位下夜班的护士发了好几次用车需求,群里无人响应。

看到这里,汪勇内心不断做着思想斗争。

他脑子里闪过孩子,父母,妻子,考虑她们以后的生活,也权衡外面的危险,思量着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经过一番理性分析后,他决定离开家。奔向危险,去医院接第一个单子。

这一出去,他没有再回头,而是发现了其潜藏的巨大能量。

他也从‘顺丰小哥’的身份,又多了志愿者汪勇的身份。从市民汪勇切换到公民汪勇。

他从一人一车护送医生、护士回家开始,到和摩拜单车、滴滴公司、其他网约车平台谈合作,来扩大车队;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后,他又把眼光放到医护人员的吃饭上,然后又开始着手解决人员的其他生活需要。

他所带领的志愿者团队,成为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后勤服务保障中心‘,化解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他在疫情危险时刻的挺身而出被《人民日报》称为生命的摆渡人。他火速入党,工作上连升三级,升为顺丰武汉区域的一个部门经理。他的志愿故事将被写入教材,影响更多的孩子。

关于人生使命,他计划接下来继续做志愿者。

作为一个普通人,汪勇是怎样一个人?他当时是如何考虑的,当时害怕吗?经历了这场战役,他的潜力被激发出来后,他下一步规划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电话连线了汪勇,探寻他义举背后的支撑力量和他人生转折后的个人打算。


(一)挺身而出是冲动还是理性?


问:大年三十晚上,出去的一刹那是冲动吗?

答:刚出去的一刹那是冲动,出门之前的思考很理性,考虑到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后面的安排。

不过第二天就害怕了,因为亲眼看到外面的危险,而且风险系数也在倍增。想到了家里的老人,孩子,家庭。害怕是没有人提供口罩、护目镜等防身物品,之前以为会有人提供这些防护物品给志愿者。

后来马上平静下来,怕也没用,我开车可以节约医生护士的时间,可以抢救更多的患者。即使后来自己感染了,也值得。


问:当时外面很危险,为什么还要出去送护士?

答:想做点事情,帮帮忙。如果医疗系统垮了,我们的小家也会垮。那个时候出去,不为钱,如果像有人说的为了钱,那给多少钱会出去?1万?10万?


问:你性格中的哪一点,会促使你在外面很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

答:我的性格是个迎难而上的人。这么说,假如我在开车,路上碰到一块大石头,我肯定接受不了自己不管不问。我会先把石头搬走,再离开,不会绕过去。


问:听说你是本科毕业,毕业后就做快递员吗?

答:我毕业于湖北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大专毕业,所读专业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学所学的知识几乎都还给了老师。当时在学校只是贪玩,没好好上课。

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读专业并无关系。毕业后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份工作做的时间都不长。

毕业后才开始努力,两年多前,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学位。


问:你在疫情之前做过的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答:以前没做过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最近这一个多月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够我吹一辈子牛了。


问:我看到你父母和你合影的照片,你父母脸上洋溢着红光。

答:以前父母对我的期望,就是不犯法。现在二老很高兴,我给他们争光了,为我骄傲。


对话武汉快递小哥汪勇:找到人生新使命


(二)队伍里的志愿者无一人感染


问:你们团队志愿者没有一个感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很幸运,我们前前后后60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没有一人感染。不过,也是因为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很理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在服务的时候,发现所做的事情超出我们能力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盲目扩张,吸引更多的志愿者,而是先保证大家的安全。志愿者队伍里面不能有感染,如果有1-2个人感染,队伍就要解散。

我们在防护上做的很细致,该注意的地方都注意到了,一点点总结执行这些防护细则。我们对身边的危险心知肚明,会彼此约束,比如吃饭的时候才能摘下口罩,才能抽烟,医护人员上下车我们都会消毒,我们不会拿手揉鼻子。


问:你们志愿者队伍怎么协作?

答:志愿者队伍中有英语老师,司机,医生,企业家,公司营销总监等。我们目标一致,很多事情都比较好商量,大家各有特长。

我的特点是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比较强,把大家串联到一起。有些志愿者则很务实,执行力强,任务交到他手上,你就不用操心。


问:从刚开始做志愿者,到现在受到很多关注后再做志愿者,你的心态是否发生了改变?

答:我的心态没有变化,还是要做事情。以前压力大,以结果为导向,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现在做事情,不仅要好的结果,过程也要好,毕竟很多人在关注我。

我的行为会影响到很多人,尤其会影响到很多孩子,我的故事会被写到教材里。

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问:过去的一个多月里,经历和看到了什么?

答:初三之前,看到了绝望,体会到了无力感。初三以后,越来越有希望。


对话武汉快递小哥汪勇:找到人生新使命


(三)找到新的使命


问:报道说你开始上班后还在做志愿者,早上先送早餐,再去公司上班,这样做会影响到你的本职工作吗?

答:不会影响到本职工作。公司支持我做志愿者。

我现在不是一个人,而是拥有了很多资源,如果不继续做下去,会很浪费。

我们正计划帮助社区里单独居住的老人,联系商家给老人送米送面,再联系社区的志愿者帮忙给老人送米面等,我要把大家串起来。

(我们是在晚上11点多电话联系的,我们正在电话,他说你稍等下,我们群里正在说一个老人的需求。)


问:个人未来规划是否会发生变化, 下一步的规划?

答:未来的规划肯定会发生变化。

以前活着是为了赚钱养家,还房贷,车贷,没钱没时间,现在有了足够的钱,可以考虑生存之外的其他问题。


问:足够的钱?

答:我现在升职了,工资翻倍,这些钱够我还房贷,车贷,不用再操心房贷,车贷了。现在有些钱,有些时间,希望继续做志愿者。


问: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答:非常开心,很忙,但是很温暖。

我们还在找新的需要帮忙的人群,比如老人和小孩的需求,组织志愿者去帮助他们。


对话武汉快递小哥汪勇:找到人生新使命


我的感想:


如果没有武汉这场疫情,他还是普通如你我,过着小我的日子,操心着家里的柴米油盐,操心着家里的房贷和车贷。

不过,有那么一个瞬间,他的机会来了,找到了人生新的使命,他的能量被激发了。

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很少降临。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知道如何利用它,并找到了力量。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都无济于事,他寻思着要做点什么。

论资源,论学识,论资金,他远远排不上号。

但是他的境界和胆识却飞出了新高度。

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他从一人一车开始,服务医护人员,力量逐渐壮大,影响到前前后后60人志愿者一起出力。

他的义举还引发了武汉以外的很多志愿者响应,激发了更多人的善意,点燃了火苗,传递了温暖。

我一个同事朋友文静,从关于汪勇的报道中得知武汉还缺消毒液后,在公司内部以及个人朋友圈,发起了’平凡人特别行动‘的募捐活动,为武汉的抗疫传递了作为平凡人的力量。

命运鄙视那些自私的人,没有公德心的人拒之门外,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让勇敢者发挥更大能量。

他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

他找到了新的使命,不再仅仅孤军奋战,不再只是考虑赚钱养家,而是考虑把个人的生命和其他更多的人联系在一起,他与世界的联系边界扩大了。

我喜欢的犹太作家茨威格说:

只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成功是极为偶然的事。

深以为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