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與樂隊《光明行》作曲:葉小綱 演奏:宋飛


二胡與樂隊《光明行》

作曲:葉小綱

二胡:宋飛

指揮:呂嘉

協奏: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此首《光明行》的創作,源自作曲家葉小綱在江蘇無錫參觀了阿炳及劉天華的故居後迸發的創作靈感。與劉天華的《光明行》同名異質,樂曲體現了新世紀中國在邁向未來的過程中,作曲家在新時代興奮的心情,以及對充滿蓬勃朝氣的新時代滿懷信心,充滿朝翼。


【參 演 嘉 賓】

二胡與樂隊《光明行》作曲:葉小綱  演奏:宋飛

宋飛,著名胡琴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職於中央民族樂團、中國音樂學院。現任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二胡學會會長。曾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獎、獲國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曾獲首屆“ART”杯國際比賽二胡專業組一等獎(1989),中國“金唱片”獎(2003),中國唱片“金碟”獎(2005),中國十大發燒唱片獎(2006)、中國音像博覽會“特金獎”(2006),亞洲十大發燒唱片最佳唱片獎和最佳演奏獎(2007),傑出民樂演奏家(2017)等重大獎項。

自1995年以來,宋飛在中國以及亞洲、歐洲、北美洲、澳洲各國舉辦了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因其精湛、高超而極富藝術表現力的演奏才華,被譽為世界級的中國弓弦藝術演奏大家。多年來,宋飛作為中國弓弦藝術大師,曾出訪了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柏林愛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等音樂殿堂演奏並傳播中國音樂,其演奏受到觀眾的高度讚賞。

宋飛自幼得到其父宋國生教授嚴格且科學、系統的二胡演奏訓練,16歲時已因其精湛的演奏而享有盛名。後曾隨劉明源、張子謙、王範地、安如礪、宋國生等中國當代民族器樂大師,學習各類弓弦樂器以及古琴、琵琶等彈撥樂器的演奏,得其真傳。

宋飛作為當今中國弓弦藝術領域的代表人物,她的演奏風格和對作品的詮釋,她錄製的二胡作品,以及由她示範的音像教材和親自編訂的樂譜,已經成為最具權威性的演奏版本,並深深影響著年青一代演奏家的二胡審美觀念。

宋飛首演了《竹韻》《楚魂》《燕趙春潮》《野草》《清明上河圖》《風雨思秋》《第三二胡協奏曲~詩魂》》《逐夢》《宋詞意境》等60餘首新作品。宋飛也是唯一一位能夠演奏和錄製中國一百年來所有二胡經典作品,並獲得音樂評論界高度評價的二胡表演藝術家。她曾經在《絃索十三弄》演奏會上,分別演奏各種類型的胡琴以及琵琶、古琴等13種樂器,展示出博學、貫通、出類拔萃的藝術才能。她的 “中國音畫《清明上河圖》——宋飛胡琴多媒體音樂會”和“無伴奏套曲《如來夢》——宋飛胡琴情景音樂會”,將現代多媒體舞臺藝術與二胡的獨奏相結合,引領了中國弓弦藝術新的探索方向。多年來,宋飛為國內外電臺、電視臺錄製了大量的音樂節目,出版了《江河雲夢》、《長城隨想》、《宋飛與愛樂女》、《種子燈焰》、《胡琴與胡琴》、《二胡協奏曲》等十餘張獨奏專輯。

在二胡教學領域,宋飛編撰和錄製有成系統的教材,其中包括《宋飛二胡教學經典》、《中國二胡名曲指導》、《怎樣演奏二胡》、《中國二胡考級指導》等大量教學VCD,出版了《胡琴家族演奏入門》專著。宋飛還撰有《二胡演奏風格類型20種》等學術論文,闡發其二胡演奏與教學理論。在二胡教學方面,宋飛不斷豐富並提升其父宋國生教授創立的二胡教學法,形成了一整套可謂“手-腦-心-身-體”的系統化二胡教學法。宋飛還開創了獨具特色的二胡“雙語”教學模式,以開放的理念、多元的思維兼容傳統和現代、中國和世界各種音樂風格及元素,啟發學生了解、體會不同民族、地域和國家,以及不同時代、語境中音樂的文化特質,從而更好地運用不同的音樂語言來表達、詮釋音樂的內涵。為此,她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宋飛師生二胡演奏會》,不僅到全國各院校作教學示範和巡演,同時也帶著學生到各地學習傳統音樂。宋飛已經培養出一批才華出眾的學生,這批學生在全國的高級別專業比賽中均曾獲得大獎。

宋飛的二胡演奏藝術,可以說是集各家各派之精華,融傳統與現代於一體。她的二胡演奏在已經成為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楷模。她的演奏風格著重於作品的意、情、趣,聽來自然流暢,揮灑自如。被媒體喻為“中國二胡皇后”和“中國當代譽滿國際樂壇的二胡演奏家”。宋飛作為倍受中外音樂界、唱片界矚目的頂級音樂家,因其藝術地位和影響力,已經成為中國弓弦藝術的頂級演奏家,並被認為是中國民族器樂表演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


二胡與樂隊《光明行》作曲:葉小綱  演奏:宋飛

葉小綱,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導師、音樂教育家,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副主席、國際音理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星海音樂學院特聘教授、烏克蘭基輔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現代音樂節、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青島海洋國際音樂季藝術總監,以及哈爾濱音樂比賽藝委會主任。他是中宣部首屆“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葉小綱是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的代表人物,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劇、影視音樂等多體裁的大量音樂作品。其代表作有《地平線》、《最後的樂園》、《大地之歌》、《喜馬拉雅之光》、《峨眉》、《魯迅》、《林泉》、《澳門新娘》、《永樂》等。其影視音樂《玉觀音》、《大國崛起》等廣受好評。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全球共計有30億觀眾聆聽由郎朗演奏,葉小綱創作的鋼琴協奏曲《星光》。從1995年起,他的作品被世界著名的音樂出版公司Schott所出版和代理。

其作品在世界各地被眾多樂團廣泛演出,包括紐約愛樂、費城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皇家蘇格蘭國家管弦樂團、愛爾蘭國家交響樂團、新西蘭交響樂團、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漢堡愛樂、意大利斯卡拉愛樂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東京交響樂團、新日本愛樂、新加坡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澳門樂團、中國愛樂、中國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以及國內外眾多其他樂團。其作品曾在香港國際藝術節、澳門藝術節、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海當代音樂周、德國薩爾州藝術節、波蘭華沙之秋國際現代音樂節、羅馬尼亞喬治·恩斯庫音樂節等眾多國內外音樂節和藝術節上演出。

葉小綱曾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德國柏林、薩布呂肯和慕尼黑、英國倫敦、愛丁堡和格拉斯哥、俄羅斯莫斯科、印度加爾各答、哥斯達黎加聖何塞、秘魯利馬、法國南特、愛爾蘭都柏林等地分別舉辦《中國故事》專場音樂會,為中國當代音樂在國際上的展示和傳播做出了積極的嘗試,獲得極大成功。

葉小綱榮獲過眾多國內外獎項和榮譽,包括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音樂獎”、中國音樂家協會“金鐘獎”一等獎、2012年美國古根海姆基金作曲家大獎、2013年第二屆“中華藝文獎”等。其電影音樂《驚濤駭浪》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音樂獎”,《刮痧》、《太行山上》和《開羅宣言》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人約黃昏》獲上海電影節“最佳音樂獎”。葉小綱本人還獲得過上海電影節頒發的“傑出電影音樂貢獻獎”。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葉小綱多年來一直為音樂普及、提高國民素質的全國範圍的美育教育呼籲,敦促國家加大對藝術的投入。他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促進中德兩國之間的音樂交流,加強國際音樂版權保護,向政府提出了眾多議案。他曾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做重點發言,強調保護知識版權的重要意義。在他的大力有效的推動下,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國際知識版權在中國的保護工作有了很大的推進。


二胡與樂隊《光明行》作曲:葉小綱  演奏:宋飛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最優秀的交響勁旅,並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馬澤爾、梅塔、捷傑耶夫、鄭明勳、艾森巴赫、路易斯、阿什肯那齊、賽格斯坦、赫比希、林圖、呂紹嘉、湯沐海、張弦、張國勇、張藝等,鋼琴家布赫賓德、科瓦塞維奇、布尼亞季什維莉、阿卜杜瑞莫夫、沃洛丁、郎朗、王羽佳、陳薩、張昊辰等,大提琴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鄭京和、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演奏家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飈,歌唱家多明戈、努奇、弗萊明、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是“亞洲最優秀樂團之一”。

憑藉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的優秀表現和豐富經驗,他們已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樂團而聞名海內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世界級的歌劇製作更加熠熠生輝。多年來,他們呈現了六十餘部國家大劇院歌劇製作,既包括《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阿依達》、《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奧涅金》等世界經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長征》、《方誌敏》、《金沙江畔》、《冰山上的來客》、《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等中國原創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了精彩的節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該音樂會現場錄音由索尼古典全球發行,併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相繼上演約翰·亞當斯、武滿徹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並陸續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餘位頂尖作曲家(奧古斯塔·裡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趙季平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週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樂活動,將無數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們先後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年和2017年呂嘉率領樂團兩度赴美,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芝加哥交響中心、舊金山戴維斯交響音樂廳以及其它美國、加拿大主流表演藝術場館,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評論家們讚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ConcertoNet.com)。

在2019/20樂季中,樂團將上演《採珠人》、《霍夫曼的故事》、《長征》、《西部女郎》、《蘭斯之旅》、《青春之歌》等十一部歌劇製作,並將在呂嘉及張藝、艾森巴赫、薩拉斯特、史坦茲、莊東傑、張弦、鄭明勳、斯塔布拉瓦、費多謝耶夫、霍內克、李心草、班克羅夫特等指揮家帶領下,與王健、保羅·梅耶、吉爾伯特·奧丁、約翰內斯·莫澤、何子毓、黎卓宇、米凱拉·考妮、基安·索坦尼、拉多萬·弗拉特科維、霍洛堅科、布尼亞季什維莉等獨奏家合作,帶來三十多場精彩的音樂會。同時,安妮-索菲·穆特與吳蠻作為國家大劇院2019/20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

國家大劇院首任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2017年,呂嘉出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西班牙特內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任藝術總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