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很好的畢贛,為什麼在《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栽了跟頭?


口碑很好的畢贛,為什麼在《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栽了跟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徑,畢導走的這條文藝片之路,就決定了他不能這麼營銷。因為文藝片這種東西,是在探尋電影藝術的界限,本身就非常先鋒。而先鋒就意味著分裂,因為大家都是依靠自己的直覺和天分來自我表達,根本不存在統一標準。


很多人都說文藝片文藝片,聽起來好像是某種片子類型,但其實不存在這種類型片,只是大家把無法按現代商業電影歸類的片子統統都放在這個名目下而已。你能說王家衛和昆汀是拍的一個類型嗎?不能吧。所以除了極少數口味極廣的電影發燒友之外,每一個文藝片導演所能吸引的受眾,只能是與自己電影審美契合的那一部分。


不是那些文藝片導演不想拿票房,而是票房本身代表的是大眾審美,如果不去刻意研究的話,導演的這種個人化先鋒表達和大眾審美的交集時刻是極少的,可遇而不可求。即便是藝術院線最發達、文藝電影最興盛的法國,每年本土票房的七成都被好萊塢的特效大片賺走,可見大家都是俗人。


而畢導這個片子,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根本沒達到大眾審美的最低線,那就是擁有一個漂亮清晰的故事,依然是一個非常自我的表達。我敢打賭,被營銷騙進電影院的這些根本不是受眾的傢伙們,能當場睡過去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覺得受欺騙的人恐怕會立即就會上網破口大罵,在現在這個網絡時代,會造成一場雪崩。


當年拿過戛納的《刺客聶隱娘》,大家知道在貓眼上評分多少嗎?答案是6.3分!想想看,連《大鬧天竺》都能在貓眼上拿7.4的。當時還並沒有這種欺騙式營銷,侯孝賢導演這麼多年積攢的粉絲也比畢導多得多,戛納大獎的加持也比只拿了幾個提名的本片強得多,所以我認為畢導的結局會比《刺客聶隱娘》慘烈無數倍。


今天這活兒,相當於畢導壓上了自己現在和未來的名氣口碑被製作方透支去換一時的票房,非受眾會覺得爛片無敵,受眾會覺得逼格掉盡,總之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