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明创作“书韵”“慢舵”“小汉江”曲牌的故事过

在河南曲剧发展的历史上,朱万明先生独树一帜。他虽然不识乐谱,叫不出音名,但能悟出高低音。他既会踩唱又会弹三弦、拉坠子。他通过对跷腿上踩唱实践和跷腿下的琢磨研究,把改进的小调曲牌,用“神江神江神江……”来哼唱每个曲牌的旋律,并一一增加高音,扩大音域,用“咙格咙格咙格咙……”来哼改过门,增强表情,烘托气氛。经朱万明改革润色的小调曲子,其曲牌旋律更加优美,板拍更紧凑,唱腔更清亮、脆活迷人,过门更扣人心弦。经朱万明改革创新的曲牌有扬调、剪剪花、笑书韵、汉江等十多个,朱万明的这些改革成果,轰动了老汝州,为曲子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更难能可贵的是朱万明先生汲取生活中的营养,大胆创造“书韵”、“慢舵”、“小汉江”等曲剧新曲牌。


朱万明创作“书韵”“慢舵”“小汉江”曲牌的故事过

河南曲剧创始人朱万明


民国10(1921)年春节,朱万明随临汝赵庄同乐社到汝州城踩跷玩会,晚上听山东琴书,朱万明对其中一个曲牌非常赏识,睡到床上哼唱揣摸它的精巧之外,想把它引进到高跷曲里,结果一夜未眠,总是找不到灵感。天将黎明时,他住的隔壁一个私塾先生在背书,先生背书琅琅上口,声情并茂,抑仰顿挫,且分有上韵和下韵,声音甜美。先生的背书声激发了朱万明的创作灵感,他把山东琴书的那个曲牌和私塾先生的背书的声调掺兑糅合,按照扬调四句一板的格式创造了一个新曲牌,起名叫“书韵”。


朱万明创作“书韵”“慢舵”“小汉江”曲牌的故事过


“书韵”曲醉人,“汉江”揪心肺。朱万明在创造书韵曲牌的第三年,又创造出了“小汉江”的曲牌,民国12(1923)年,朱万明和同乐社的几个玩友前往汉口贩卖土布,在汉江边朱万明被一个妇女凄惨的哭声吸引,听口音这个妇女是北方人,她在唉唉呀呀的大声哭唱中,开始了血泪的诉说,她说家里有公婆、有儿女,遭了年馑,一家人饿得要死,为了救活家人情愿自卖自身。朱万明和众玩友非常同情这个家乡妇女的悲惨遭遇,但却爱莫能助。夜宿在干店里,朱万明彻夜难眠,他对玩友说:“我们家乡的这


朱万明创作“书韵”“慢舵”“小汉江”曲牌的故事过

汉江荡舟


个妇女的哭声有腔有韵,哭出了河南百姓们的苦情,激起了我们对军阀政府逼粮派款的无比仇恨,我想按这个妇女哭声的韵调编一个曲牌,替百姓叫苦喊冤……”大家非常支持他们。在此后的几天内,朱万明天天哼唱,最后以已有的曲牌汉江为底子,哼出来叹音。又哼了很长时间,终于创造出了一个恨天怨地、令人心碎肠断的曲牌。玩友听了他新创造的曲牌心痛鼻酸,有的甚至潸然泪下,齐夸这个曲牌管用。朱万明给这个在汉江边上诞生的新曲牌起名叫“小汉江”,把原已有的曲牌汉江易名为“大汉江”,以示区别。

以上两个曲牌的创立为1926年的曲剧首次登台演出奠定了丰厚的业务基础。在朱万明创造的三个曲牌中,只有“慢舵”是曲剧登台后创造的。“慢舵”是朱万明为纠正曲子戏哭腔过重的一次成功尝试。曲子戏产生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唱腔中的伤感成分越来越浓。众多曲子玩友都是一肚子苦水,戏里只有三分痛苦悲凉的情调,演员就都唱出五六分。这影响了曲子艺术的发展。朱万明认真梳理曲子曲牌,其中只有银钮丝、呀尔哟和喜扬调是表现欢快喜悦感情的,这样的曲牌不仅太少,而且在表现人物从苦闷到喜悦、从紧张变松驰的情感过渡方面缺乏表现力。

有志者事竟成。朱万明绞尽脑汁试图创造欢快喜悦的新曲牌,但收效甚微。是生活再次开启了他艺术创造的灵性。民国21(1932)年,朱万明从西安贩土布回来,搭坐黄河船,最初上船时水势平缓,人心安稳。不久,船入峡谷激流,船儿时儿而被抛上浪尖,时而被跌入漩窝,舵手神情专注严肃,双臂撑舵,随机应变;水手们高喊号子和惊涛骇浪搏斗。朱万明和其他乘客一样个个心惊胆颤。不久,船过险


朱万明创作“书韵”“慢舵”“小汉江”曲牌的故事过


隘,水势平稳下来,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善于观察的朱万明发现此时的舵手轻松自如多了,水手们呼喊的号子也十分地悠扬平和了。从紧张到松驰的号子声中,朱万明产生了灵感。朱万明重新回味品嚼船过险滩水手们喊的号子声,无论紧张松缓都有上下韵,尤其是松缓后上下韵令人心旷神怡,喜气洋洋。朱万明想把这个音乐素材依托扬调收韵的四句格式设计来表演惊惧紧张之后的高兴欢愉的新曲牌。后来,经过反复哼唱,大致创作了个曲牌轮廓,暗暗的牢记心中。由于这个曲牌诞生在黄河船上,且是以舵手和水手呼喊的号子声为素材创作的,故名为“慢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