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來源是書籍嗎?

邵興旺


書籍裡的知識都是歷史某些特定情況下的人,總結的片面經驗記錄,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可能適用,但在當下需要結合實際加以變通。

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類的思想,我們歷史上用了上千年,我們現在能照搬嗎,不能吧。

我們一定要記住,死讀書不如不讀書。但是隻有讀了書,多讀書後,在現實生活中一旦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才能快速和書本上的知識印證對比,儘早找到解決的方法。

這就是我總結的書本知識的用法。(當然及時修訂的工具類書籍另說)


文化獵手


智慧由三觀、思維和知識組成。

思維基本上等於天性影響和後天培養學習得來的總和。

知識,則是由出生後,從小時候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到環境同化,再到後來的學校輸出、自我學習中得來。

三觀由思維和知識決定。你的三觀,有時候可能並不是你的,而是一個大集體的總和。大部分人並沒有自己一直堅守的獨立三觀,而是人云亦云,常被不經大腦的衝動感性牽著走。擁有自己獨立三觀的人,是極少數,這些人,要麼是我們這個世界最頂端的精英人物,要麼是低調隱居的世外怪人。西安終南山深處就有很多這樣的神人。

這三樣事物的總和就是智慧。或許,出於我個人的認知侷限,還會有其他東西。我不知道的,或此時此刻想不起來的。

但我可以肯定,一定還有。

我同樣肯定的是,智慧的來源裡確實有書,但書遠遠不是全部。

我們人類,哪怕是長期獨來獨往的人,都是群居動物,有群居動物的很多屬性。只要和其他人以任何方式發生接觸,都會在彼此心裡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這些無數微妙的影響,經過長年累月的你來我往優勝劣汰式篩選,最終都會塵埃落定,濃縮成你身上的智慧。

智慧,最終會是你身體和生命的一部分。它來自很多地方,註定會影響你,塑造你,也同樣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別人。

智慧是人類的財富和武器之一。

如果我們人類是更高級的文明設計出來的低等生物的話,那麼,智慧,就是這場遊戲裡,能夠安全生存、過關斬將、無往不利,讓自己和身邊人的開心、快樂、灑脫、快活更多一些的獨家神器。


威廉二伯


智慧並不是來源於書籍,而書籍是來源於智慧。

個人認為智慧是來源於不斷的挫折,有自己的挫折和其他人的挫折。屈原被流放而作《離騷》,太史公因遭宮刑而寫史記,自古以來都是文人,有各種不幸的遭遇而寫出燦爛的詩歌,現在的歌曲也都為了不幸而未做新詞強作愁。由此可見,不幸挫折是創作的源泉。

當然了,也算是開個小玩笑,不過智慧確實是來自於不斷挫折,只有在不斷的失敗,才會最終找到成功的途徑,才會成就智慧。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並不假。不論做什麼事,都是一次一次去嘗試的,很少有一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每一次失敗的經歷全部都是智慧的總結。所以我們要儘量的多學習一下別人成功以及失敗的案例,從中找到其中的道理,增長我們的智慧。


建良說


智慧的來源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來自於書籍。我們通過書籍記載著別人的經驗以及教訓,給我們很多借告以及啟示。以至於我們遇到同樣的問題的時候,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不必需要再去用時間去親自實踐。智慧的另一個來源就是實踐,話說實踐出真知。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以及環境都不一樣,在我們的實踐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以及結論都算作是智慧。所以書籍和實踐都是我們智慧的來源。如果能夠把兩者很好的結合的話,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或者是說,避免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老楊的平凡生活


智慧的來源是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籍是他人的思想著述,好的書籍可以說是智慧的結晶,但那是別人的,不是你的。讀書可以快速獲取這些認知,但想要印象深刻,理解甚至加以發揮,那就需要對照自己的實踐經驗。每個人的思維,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即使看起來是同一個道理,也會有不同的表述。書籍可以作為知識的載體,方便我們更好的認知世界。但真正的智慧必須自己實踐、感悟和印證。


星塵夢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

書籍只是告訴人們知識,而經歷才會產生智慧,智慧來源於經歷。

比如六祖慧能一個大字不識,卻寫出了千古名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教叫叫醒、叫人才,而天教叫叫自醒、叫天才。通過在紅塵世界中經歷萬般劫難自醒後的人,其力量會一飛沖天。

因為他融進了宇宙的道,探索到了大自然的規律,悟到了真正的終極康莊大道智慧。這些智慧不是光啃書本,不切身實踐經歷的人能悟到的。

書籍中的知識,不去切身實踐經歷,它永遠只會停在表面,是理論、是教條、是形式主義、是虛的東西,而切身實踐經歷則會徹徹底底地讓你覺知、體悟到深層次無形的智慧力量,是真正感覺到的東西,那就是宇宙真理智慧。

紅塵中,不經歷不覺醒,小經歷小覺醒,唯有撼天動地的大經歷,才能讓人大徹大悟的大覺醒。

只有醒了,你才能覺知到你所經歷的宇宙間穿越智慧。

謝謝🙏我的回答完畢。





純粹的靈魂王鈺潼


這首先要界定什麼是智慧,世俗說的智慧是指運用知識的能力、方式、通路,目的是解決日常問題,它需要知識的滋養,書籍是利用文字對某些經驗的獲得做一個梳理表達和總結,是知識的來源,目的是知道下一步的行動,受到作者的知見等多方面影響,有一定侷限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證明是錯誤;而究竟智慧是生命層面的,它是直通宇宙生命真相的,是生命本有的,只要覺悟就可到達的,撥雲見日光明直照!孔子說“智者不惑”,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洞悉者慧,佛陀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能大師說“身無菩提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是究竟智慧,都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文字本身就有侷限,智慧的來源是: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


三道文化


智慧的來源是人類的偉大實踐和創造,而書籍則是人類實踐活動和思考結果的載體。





菩提樹旁向陽花


智慧來源於好奇感,對世界物質的好奇,產生探索的慾望,在實踐探索中獲得智慧



YOU逸揚


如果是老子,智慧是來源自然,自然來源於智慧。

如果是孔子,智慧來源於仁,仁來源於智慧

如果是荀子,智慧來源於法,法來源於智慧。

真正的智慧來源每個人的自身。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