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我們的城市,從形式上來說是由建築構成的。在這些建築物中,作為基礎設施的住房成為了一座城市的城市肌理。

這種住房不是指那類特定的“定製”住房,而是指不斷重複的大批量的“普通”住宅。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住房直接反映了家庭單位,也代表著城市中不同階級的人所擁有的不同生活方式。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新中國後住宅變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政府在戰後重建時實行“一切推倒,重起爐灶”

建築形式上表現為以“公社”為單位,且在步行區域內提供住宿,工廠,教育,醫療,社會交際等一切功能,形成了一個個自給自足的小團體。

“城市”,則是由這些小團體重複批量組成。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小團體”將住宿,工作和公共功能合為一體,導致城市功能分區的演化被完全抑制。

在此期間,大量由政府建設的單荷載的勞工房小區和雙荷載的勞工房小區代替了原來破舊的民國時期及古民居,構成了中國現代城市的基本樣貌。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從改革開放開始,“城市”逐漸開始進行區塊劃分,與社會經濟功能相對應。

而這種規劃大大增加了居住和工作之間的距離,使得人們的出行也越來越依賴於汽車。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這些小尺度的住宅和龐大的道路交通網一道構成了新的城市脈絡。

50年代到70年代,由於中國經濟發展滯後的壓力,國家不得不將全力發展經濟提上日程。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於是,功能型的城市化理論在中國被大規模測試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住房市場不再由政府完全把控。隨著地方政府將土地整合,規劃,“打包拍賣”,民間資本開始進入房地產領域。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隨著經濟的加速發展,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更加一致化和模式化。中國的住宅從此以“資本”為導向,而不是由建築理論領導,從而形成了一個更看重功能性而缺乏藝術美感的表達。

正如,當下許多城市的住宅格局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如同複製一般。這也是城市化進展太快,所帶給人們居住體驗上的缺失。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中國當代住宅建築類型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高層住宅

1998年的房改政策出臺後,地產商們為了能在有限的土地上開發更多的價值,在借鑑西方國家的建築經驗後,很快在中國也推出了高層住宅的概念。

被陰暗逼仄的筒子樓和低層樓房壓抑許久的國人,對報紙上的廣告和樓書上的社區景觀所吸引,紛紛嚮往這類高聳入雲的建築。

從此,在城市裡擁有一間火柴盒般的小房子成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畢生理想。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由高層住宅形成的小區,反映的是我國城市的規劃體系。

為了適應中國城市人口眾多的國情,原本平面的道路網侵佔了豎直空間,每個住戶的獨立性通過樓與樓之間的物理距離和綠化面積來進行分隔實現。

由此,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得以提升,但城市的發展也就因此走向了擁擠。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聯排住宅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侷促狹小的高層住宅已經不能滿足一部分人的居住需求了。髒亂差的公共空間,嘈雜的鄰里環境,讓他們開始期盼著另一種居住形式的出現。

聯排住宅便成為了這批人的選擇。和高層住宅相比,聯排住宅擁有更低的密度和更好的私密性。

這也暗示了這一類型住宅更多針對城市裡的中產階級人群。

這類建築的設計,對於通風,光照,空間的多樣性和功能的合理性更加關切。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獨棟住宅

只有獨棟住宅或別墅才能真實反映城市中最小單元-住戶的理想需求。

與資本主義民主社會相對比,這種住宅類型針對中國社會中的資產和小資產階級

這一類型下,房子的建築師能更加富有餘力的專注於建築建造和設計質量,以滿足居住者的居住體驗感為首要考慮。

通過獨棟住宅和別墅,建築美學才開始漸漸體現在當今的中國住宅中。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而與價格昂貴的城中別墅對比起來,極具性價比的鄉村自建房成為了如今許多城市中產的理想選擇。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每年,我國大約600-700萬人從城市移居鄉村投資創業。特別是靠近城市周邊,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郊區小鎮,成為了稀缺中的稀缺。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只是,現有鄉村居住空間大多難以滿足現代生活需求。但如果利用快速搭建的“預製房屋”,無需過多影響自然環境,也能打造高質量的居住空間。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預製房屋,指的是預先設計一個標準統一的建築形制,並根據不同的場地條件和地形特徵,歸納了數種有差異的落地類型。建造上採用以膠合木結構為主的鋼木混合體系來實現質量可控的超快速建造。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這類建築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提前在工廠做好:質量好,成本低,降低現場施工時間,整個過程更節能更環保。

能夠幫助人們在極短的工期內,實現對於品質、空間體驗的最大訴求。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隨著中國建築產業的發展,預製建築、建築產品化也正在成為房屋建造的新趨勢。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當下的中國住宅是一個涵蓋經濟學,社會學和建築學的跨學科綜合體。

在過度城市化不斷受到質疑的今天,鄉村住宅建築也正在被重新認識。

分享丨下鄉建房第一步:瞭解中國住宅變遷史

許多鄉村住房實踐正在打造與鄉村的自然環境、人文、生產、生活有相應脈絡的產品,重塑鄉村的社會紐帶。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城市向鄉村輸出、又向鄉村學習的過程。

如今,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行著鄉村建設,大量資本湧入鄉村自建房行業,在緩解城市化壓力的同時,也將為中國住宅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