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喝中药好吗?

苗树平903


空腹可以喝中药吗,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对于空腹可不可以吃药,很多西药在说明书中都有明确的介绍,在服用西药时只需要按照说明书服用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中药来说,由于并没有说明书可供参考,所以,很多人在服用时就可能就存在疑惑了。

那么对于该怎么喝中药,怎么喝和什么时候喝才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呢?其实喝中药也是很有讲究的,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1.服用中药的时机与中药药性相关

服用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分,对于不同疾病的服用方法可能不同,并且与中药的药性息息相关。

中药的药性,通常是指中药的四气五味,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确立以药物对人体的反应为依据,所谓“入腹则知其性”,四气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个特性,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常见的味道。

比如,寒凉药可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适用于阳热证,温热药可温阳散寒,回阳救逆,适宜阴寒证。《黄帝内经》提出,“寒者热之,热者清之,清者温之,是为中药四气治疗原则。五味首见于《黄帝内经》,本义是指经口尝或鼻嗅的五种滋味,即“入口则知其味”。《黄帝内经》指出五味的阴阳属性,日“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归纳五味的作用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四气和五味之中,寒凉的药物和五味偏重的药物都会的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一般不推荐空腹服用,一般都建议饭后一个钟服用。

2.服用中药与患者病情也相关

除了前面说的中药四气五味对服用时间的影响外,患者的不同疾病对服药也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不同的疾病,服用时间也应不同。

用于治疗一些肝、肾、肠类疾病,宜饭前服药。

治疗眩晕、咽喉疾病适宜饭后服药。用于泻下、滋补的药适宜空腹服。

此外,用于治疗失眠症的安神药最好选择睡前一个小时服用。

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药适宜空腹服用呢?

一般来说,对于温补药、泻下药、驱虫药、制酸药、逐水药等或者需要快速发挥药效的汤剂都最好空腹服用。

3.饭前、饭后、随餐服用,空腹服用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我国大多数人一日三餐的习惯,服药时间可基本划分为三个情况:

1.饭前服用是指用餐前30-60分钟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利于肠道的吸收,减少食物对药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2.饭后服用则是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3.餐中服药是指在用餐过程中服药,目的是借助于食物中的油类促进药物的吸收或利用药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的转化。

而“空腹服”则是指在胃排空后服药,一般情况下,饭前一小时和饭后2小时,胃基本排空了,这个时间段没有进食的情况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快速进入小肠发挥药效。

更多中药药知识,请关注作者!


药师子渔


这要看是什么样的疾病,所服的是什么样的药物。有些疾病的药物需要空腹或是饭前服用,而有些则不宜空腹服用。

1、晨起空腹服用

滋补肾阳类药物、润肠通便药、驱虫药以及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宜晨起空腹服用。以生理上的升阳状态促使药力迅速发挥。

2、饭前服用

所谓“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治疗胸腹以下,胃、肝、肾等脏器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药,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使药力得到发挥。

3、饭后服用

消食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基本都应在饭后服用。治疗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疾病的药物,为使药性借助消化生理上行,也应饭后服。

空腹或不空腹服药,主要还是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患者脾胃虚弱,情况不好,经咨询医师后,部分药物的服药时间是可以更改的,可以改为饭后1小时或半空腹时服用。

4、午前服用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

5、午后服用

午后服用的,多为泻下药。

6、睡前服用

镇静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等宜睡前服用,有利于次日清晨吸收。但一般晚九点以后不服,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及夜间睡眠。

7、立即服用

一般适病情比较急的患者,如高热、传染病、小儿急症等,药物煎好后多需要立即服用,又称“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千金方》载:“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时日吉凶,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


纯钧LHGR


可以空腹服用,大多数中药汤剂均在饭前1小时服用。对疾病性质的不同、部位的不同及药物治疗作用的不同,应该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以及所选用的药物确定,使药物发挥它最大的治疗效果。如果服用的是安神药物,可以放在睡前服用,但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服用药物过于苦寒辛凉,对消化系统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的放在饭后服用,可放在饭后30分钟后服用。对于补益性的药品,可以空腹服用。代茶泡饮的中草药可以随时频频服用,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半边君


  • 很多人用中药来调理身体、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其实,喝中药是有很多规范的。那么空腹喝中药好不好?

1药液温度:一般汤剂应在温而不凉时服用,但热性病者应冷服,而寒性病者应热服。如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服后避风寒,遍身微微出汗为宜。

2服用次数:每剂药物一般煎药汁两次,分头煎和二煎,有些滋补药也可以煎三次。也可将两次所煎药汁顿服,分数次服等等,需看病情不同而分别对待。若遇到患急性病或者高烧不退、四肢冰冷等病情危急的病人,应以重剂量急救,可一日2~3剂,并昼夜观察酌情增减。呕吐的患者或者小儿宜少量频服。遇到复杂病理变化,需根据医嘱或特定服法,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3服药时间:由于治疗疾病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病情和药效,服药时间有饭前、饭后和早晚的区别。一般药物宜于饭后服,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眠药宜睡前服,抗疟药应在发作前一至二小时服用,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饭后服。无论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应略有间隔,以免影响疗效。重病者不拘时间,迅速服用,有的也可以煎汤代茶饮。昏迷的病人吞咽困难,可以用鼻饲法。

4汤剂的煎出量:一般年轻力壮,病势较轻的病人,其胃气上强,每帖方剂可以分两次煎煮,每次煎得药液250~300毫升服用。如果是年老体弱久病多年,及幼童由于胃气较弱,药汁应该少些。

所以喝中药应该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空腹喝,免影响疗效。


中医精典分享


中药分为很多种类,有一些中药是可以空腹喝的,例如滋补类的中药,这样身体可以更好的吸收中药中的营养成分,但是其他的中药在空腹时喝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尽量在饭后一小时之后再喝中药;除此以外,在喝中药期间还有以下几种禁忌:第一种,在服用补气的中药时不要吃泻气的食物;第二种,在喝中药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生冷油腻的食物。


马圣华医生


空腹喝中药是中药的一种服用方法。有的药是需要空腹服的。对于需要空腹服的药,空腹服是有好处的。对于不需要空腹服药的药物,空腹服药反而对身体不好。下面我就讲讲哪些中药需要空腹服,哪些不要空腹服。


哪些药需要空腹服

搞清那些药要空腹服之前,先要搞清需要空腹服的原因是什么。空腹服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避免食物与药物混合,所以能迅速进入肠道中充分发挥药效。所以,符合这个要求的药就要空腹服。


适合空腹服的药物有几种:滋补药、泻利药、驱虫药和制酸药。

  • 滋补药,如八珍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有时方后注“食前服”。因为在空腹的时候,这些滋补药可以在肠道中快速吸收,充分发挥其滋补作用。最好在夜间临睡前也服用1次。这样可以使补药持续保持治疗效果。
  • 润肠通便药,如麻子仁丸,方后注“空心时,米饮送下”,空心就是空腹,米饮就是米汤。
  • 攻逐水饮药,如十枣汤,方后注“平旦服”,平旦就是日出的时候,此时胃肠空空,药汤可以直接刺激肠道,发挥泻水逐饮的效果。
  • 驱虫药,如乌梅丸、肥儿丸、化虫丸等,空腹服用,药物不受食物干扰,直接作用于寄生虫虫体,以达驱虫的功效。
  • 制酸药,如乌贼骨、煅瓦楞子等,空腹时服,可减少胃酸,并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制酸药常用于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有反酸、烧心等症状。

凡空腹服药,需要在服药后0.5-1小时后再进食,1小时后更佳,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哪些药不适合空腹服

不适合空腹服的药主要是因为很多药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如饭前服会加重对胃肠的刺激,引起饮食上的不畅。这类药就不要空腹服。


特别是一些消食导滞药,应饭后服用。包括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等,饭后服有助于消化食物。


另外,对胃刺激较大的药物,如清热为主的苦寒药,治疗热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味道怪异的药物,往往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的反应,应饭后服。


如含有黄连、苦参、龙胆草、黄芩这类苦寒药的方剂,以及含有皂角刺、皂矾、乳香、没药等口感不佳的药物,蜈蚣、全蝎等带有腥味的动物药的方剂,均建议不要空腹服,饭后服用为宜。


还有一些中药类书籍总结说,如病在胸腹上部及以上,如头痛、目疾、咽痛、胃痛等,宜饭后服;胸腹以下,如肝、肾、肠等疾患,宜饭前服。可以当做另一种参考。


我是黄药师,关于更多服药方法的内容,可以查看我的文章:

《医生开对了药,疾病却没见好是怎么回事?服药方法大有讲究》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778800312183423501/)

欢迎与我一起探讨。



黄药师手记


大家好,我是专注中药材、养生药膳知识分享的食鉴本草。

空腹喝中药好吗?

下面我介绍一下中药服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服药温度

1、温服:一般汤剂均为温服,特别是方剂中一些对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例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可以和脾益胃,减少肠道刺激。

2、冷服: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服药适宜冷服;热证用寒药也适宜冷服;真寒假热,也宜热药冷服。

3、热服:解表药、寒症用药均为热服,以助药力;真热假寒,也宜冷药热服。

二、服用剂量

汤剂服用剂量的多少,与汤汁的浓淡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服用中药一般都会选择代煎,一般代煎会将药汁混合,然后进行分装,但是若发现同方药的汤汁浓淡不一,一定要询问医生是否煎煮出问题了,需要如何服用!不可擅自更改服用剂量!

三、服用时间

中药不同时间段服用对中药药效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为了更好的发挥中药药效,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以应邀谨遵医嘱服用!

1、空腹服用: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葛洪说过“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淤血、水湿等症。例如鸡鸣散(晨起鸡叫时服用)、十枣汤(饭前服用)。

2、饭后服用: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疾病,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均属于上部疾病,就需要先用餐后服药,使药性流连于上。滋补类也适宜饭后服用。

3、睡前服用:安神类或治疗遗尿症类等药物适合睡前服用,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4、昼夜服用:一般一些急、重病症需要此种服用方法,使药效持续发挥作用,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在《温病条辩上焦篇》中写有“病重者需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

5、顿服:即煎煮好后立刻服用,适用于病情较急者,例如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病症。

总结:中药如何服用,服用多少,服用时需要有什么禁忌,如何保存中药等,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写很多出来,但我们需要注意的只有一条,谨遵医嘱!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建议,也欢迎大家分享出来,以供我们共同交流探讨学习,谢谢大家!

食鉴本草


空腹时喝中药是完全可以的,尤其适合胃肠功能比较好,没有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患者。在临床口服中药时,建议最好还是根据口服中药的性质以及身体的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空腹时口服中药。对于补益类的中药,比如补气养血、滋阴等功效的中药,最好是空腹时服用,能够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吸收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而对于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建议最好是饭后进行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东宫豪哥


空腹喝中药好吗?

1,服药的方法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疾病的逆转,康复的快慢,现在仍然有很多人陷入盲区,所以正确服药也要讲究科学。

2,先贤徐灵胎指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这说明了中药的服法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必须予以重视。

3,根据病情和药性,口服汤药一般是一日兩服(每日一剂药,煎熬两次分服),早饭前,晚饭后。但有药物则需要定时服用。

1),补养药饭前服。

2),驱虫药,泻下药空时服用。

3),安神药睡前服用。

4,急性病不拘时间,可一天数次服用。

5),服药时以药温度达到可一口接一口服下时最好。

6),治热性病,出血病性疾病时可冷服。

7),治寒性病,阴症时可热服。

8),多数中成药(丸,散,膏,丹,片,冲剂)皆用此法。


老刘105751014


最好是不要空腹吃中药,因为中药对于胃来说多多少少都是存在伤害的,早上将药吃下直接作用于胃,长久来是会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的,最好是吃完后再吃药。中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是有讲究的,有的中药宜饭前服有的中药宜饭后服。比如补益类的药物及一些寒凉对胃刺激比较大的药物就要饭后服用。而一些助消化或治疗胃病的药物就要饭前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