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車 五化提速

中國中車 五化提速

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


4100多萬元現金、2.1萬斤大米、1200套醫療床墊、數萬個醫用口罩……2020農曆新年伊始,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車集團”或“集團”)以及旗下公司通過各種方式緊急馳援湖北,與此同時,9600多名售後服務人員堅守鐵路物資大動脈,在危機時刻體現了中央企業的使命和擔當。

而這背後,更是中國中車多個產業協同發展、國際化程度以及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展示。3000萬元來自中車集團;120多萬個醫用口罩來自中車旗下南非、馬來西亞、意大利等海外機構;2.1萬斤大米由中車金控籌集;1200套醫療床墊則是中車集團旗下大自然科技公司製造。

從“中車看世界”,到“世界看中車”,重組合並近5年,中國中車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值得一提的是,中車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的營業收入穩居全球行業第一,集團位居2019年世界500強第 359位。

作為中國製造業出海的一張金色名片,中車產品已經服務全球六大洲10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一帶一路”國家基本覆蓋。中國中車將持續在“一帶一路”沿線佈局,為全世界提供優質的軌道交通及相關服務。

“高鐵和中車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高鐵的發展模式,為世界各國發展高鐵提供了經驗借鑑。中國中車走出去著眼點主要是基於公司 ‘連接世界、造福人類’的使命,與世界各國分享中車科技創新的成果。”

合併成立以來,中國中車成績不菲——營業收入穩居行業全球榜首;中央企業業績考核,年度業績連續8年A級,2016—2018年任期考核單項獎無一缺失。

與此同時,中車多元化產業鏈價值逐漸凸顯,新產業已涵蓋九個新產業板,其中新能客車、風電裝備等業務已躋身行業前茅。

深化改革,中國中車也走在了前列。時至今日,中車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實施,3家企業入選混改試點企業,中車產投完成混改融資,7家企業入圍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入選數量位居央企第一。

放眼未來,劉化龍強調:“我們將打造一個五化特徵的中車。即國際化中車、多元化中車、高端化中車、數字化中車、協同化中車。”

力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與國際巨頭同臺競合,多元產業有效融合,央企改革繼續深化,實現“五化中車”正不斷提速。

國際化不僅盯著賺錢

中車已經實現了從單一輸出產品,到“產品+技術+服務+資本+管理”組合輸出。

作為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中國中車在踐行“一帶一路”戰略中擔當著先遣隊和排頭兵。

回望這五年的“一帶一路”佈局,中國中車的"一帶一路"生意可以形容為,從“走出去”到“留下來”再到“融進去”。

中國中車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要積極探索“五本模式”,積極擔當“四個角色”。

“五本模式”是指中國中車的產品和合作方要做到本地化生產、本地化採購、本地化用工、本地化售後服務和維修以及本地化管理。承擔起“四種角色”,即文化“傳譯者”、人才“孵化器”、產業“推進器”、社區“好鄰居”。

中車馬拉西亞基地就是一個典型的樣本,中國中車董事長劉化龍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特別提及這一案例。

“我們在馬來西亞建設的基地從施工建設到基地投產,從員工聘用到日常經營,從產品製造到維修服務,本土化資源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利用。”劉化龍向《英才》記者表示,“尤其是本土化員工在基地的佔比已經超過80%,遠期規劃的佔比將超過95%。”

與此同時,在馬拉西亞,中國中車積極擔當起“四個角色”,如在在人才孵化器方面,馬來西亞原本沒有軌道交通的高校和專業,中國中車決定招聘相近專業、相近工種的學生和工人,輸送到同濟大學和湖南鐵道職業學院接受技能培訓。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成效顯著。

“3年前,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應聘成為我們的鉗工。因工作出色幾次獲得來中國培訓的機會,並很快被提拔為所在工段的主管。”劉化龍告訴《英才》記者,“在他的示範和推薦下,他身邊的朋友也先後加盟中國中車。”

中國中車目前擁有78家境外企業、29家境外機構和17個海外研發中心,海外資產340億元,歐美等外籍員工近6000人,產品已經服務105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數字顯示了中國中車國際化程度不斷深化,劉化龍向《英才》記者強調,中國中車走出去並不僅僅只是盯在賺錢這一點上。

有數據顯示,中車在除中國以外的海外市場佔比僅為6%。但這應考慮到,“就全球而言,軌道交通裝備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市場,而中國是最大單一市場。就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而言,中國中車佔比已經接近30%。在全球分享我們創新的產品,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服務到哪裡。”

經過多年的實現,中車已經實現了從單一輸出產品,到“產品+技術+服務+資本+管理”組合輸出,從單一產品到全生命週期服務。

通過中國中車的努力,馬來西亞成為東盟第一家擁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能力的國家,此後,中國中車圍繞如何拉動當地產業鏈發展做了許多探索。

例如,將全球優秀的軌道交通企業落地當地,結合當地的產業鏈企業,對這些公司進行培育,繼而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以馬來西亞輕軌三號線項目為例,該項目是第一個由中國企業牽頭承攬的出口海外無人駕駛輕軌項目,中車株機公司是該項目的聯合體牽頭方,負責整個項目的管理、整體車輛設計、非本地化部件的供貨以及車輛的生產製造。

而Tegap Dinamik公司負責本地化的實現,包括部件與服務的本地化採購與供貨,西門子中國則負責車輛牽引系統的設計。

據悉,該項目將採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以及三軌受流四軌迴流等業界領先的技術,項目車輛將於2020年8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軌道交通裝備是一個高使用頻率、高磨耗的公共產品,對於維護保養有著嚴格的要求,為解決業主的後顧之憂,2011年,中國首家海外軌道交通“4S”店——吉隆坡中車維保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專注於城際動車組的維保服務。

此外,中車已成功實現了動車組、輕軌車輛、電力機車、工程維護車等產品在馬來西亞市場的落地。中車株機公司出口馬來西亞的產品使用了自主研發的米軌轉向架、鉸接式轉向架、DK-2制動系統等核心部件,並在馬來西亞成功申請專利。

中國中車 五化提速

復興號生產車間

對於國際化發展,在劉化龍看來,“關鍵還是共享共贏。”他告訴《英才》記者,跨國經營實現更好的“走出去”,絕不是簡單的建個工廠了事,必須要以本地人的思維、習慣、方式、規則去做事,實現“共享共贏”。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還屬於發展中階段,缺乏資金、技術、管理經驗。隨著“一帶一路”佈局的深入,中國中車正作為牽頭方,中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全產業鏈企業抱團出海,努力為當地提供系統性的“中國解決方案”。


國際競合以我為主

全球軌交設備行業內發生多起重大併購,軌交裝備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

隨著國際經濟的不確定增強,全球貿易壁壘陡增,中車集團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開展也遭遇不少新的挑戰。

目前,全球軌交設備先進企業有中國中車、加拿大龐巴迪、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以及日本日立和川崎重工,由於背靠中國這一巨大市場,中國中車營業收入顯著多於其他公司。

為抵禦中國中車,近年來,全球軌交設備行業內發生多起重大併購,軌交裝備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2015年,中國北車與中國南車完成合並;同年,阿爾斯通置換得到了GE的軌交信號業務,進一步強化信號技術水平;日立收購了意大利軌交設備公司Ansaldo Breda以及鐵路信號公司Ansaldo STS,成功獲取大量歐美客戶;最新消息顯示,今年2月17日,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和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簽署初步協議,準備以58億至62億歐元收購龐巴迪的軌道交通設備子公司龐巴迪運輸公司。

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兩大巨頭鐵路事業部的合併,意圖不言而喻。不過,在劉化龍看來:“世界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併購聯合都是市場主導的正常行為,中國中車將以我為主,努力為市場提供安全、可靠的軌道交通產品。”

儘管,中車的海外市場拓展遇到一些困難,特別是在歐美高端市場,中車的產品出口會遇到一些壁壘,比如TSI認證,投標業績支持等。“但2019全年來看,經過我們各方的艱苦努力,較好地達成了年度預期目標。”劉化龍向《英才》記者表示。

在2019年,中國中車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有所斬獲。2019年12月15日,中車成功擊敗捷克的斯柯達運輸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中標葡萄牙地鐵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車登陸歐盟國家城軌市場第一單。

今年1月21日,葡萄牙波爾圖地鐵車輛及相關維保採購項目簽約儀式在波爾圖聖本託火車站舉行。葡萄牙波爾圖地鐵與中車唐山公司正式簽署項目合同,中車唐山公司將向波爾圖地鐵交付18列4輛編組的新型地鐵列車,並提供5年的維保服務。

據資料披露,這一項目總價約為4960萬歐元的項目,中車唐山公司將負責提供地鐵車廂並擔負設備維修任務,維修期為5年。波爾圖地鐵公司表示,這一項目使該公司節省了650萬歐元的開支。新車廂的交付將在2021年至2023年間完成。

此外,2019年底,中車成功進入菲律賓市場。去年12月18日,中車株機與菲律賓國家鐵路公司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簽署供貨合同,由中國製造的動車組列車將首次出口到菲律賓。根據合同,中車株機將於2021年7月向菲律賓國家鐵路公司交付3列設計時速為120公里的內燃電力動車組列車。

這批列車將在馬尼拉和呂宋島南部比科爾地區之間運行,是菲律賓擁有的首批內燃電力動車組列車,“預計將極大縮短兩地間的列車運行時間”。

獲取這些訂單,與中國中車的特有優勢不無關係。劉化龍告訴《英才》記者,和世界一流的競爭對手相比,受益於強大的研發能力、規模生產能力、有競爭力的人工成本、完善的國內產業配套、國內複雜的地理環境以及國內鐵路的快速發展等因素,“中車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的價格、交貨期以及服務能力等優勢。”

不過,也應看到,“中國的融資成本相對日本等國家還是較高,融資方案競爭力還有一定的差距。由於中車國際化經營起步較晚,整體而言,中車的跨國經營能力,跨文化融合能力等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劉化龍說道。

挑戰技術創新“無人區”

中車科技投入比保持在5%以上。

中國中車 五化提速

出口馬來西亞動車組

身處高技術水平,高行業壁壘的軌交設備行業,中車集團始終把創新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追趕、超越”的核心思想,秉持“明志篤行、固本培元”的科技創新之道,搶佔全球技術制高點。

負責技術的中國中車副總裁王軍向《英才》記者指出,近年來,中車科技投入比保持在5%以上,眾所周知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產品被譽為新時代的“國家名片”。

目前,中車已建有13個國家級研發機構、21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和17個海外研發中心;2019年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2項(主持3項),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獲獎總數排名央企首位。同時,中國中車集團作為國資委確定的10家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之一。

2019年,在中車集團不斷推動自主創新的努力下,京張智能動車組上線運營,400公里可變軌距高速列車樣車、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中國動車組再獲有工業設計“奧斯卡”之稱的“中國設計紅星獎”(臥鋪動車組摘得金獎、京張智能動車組獲得原創獎銀獎)。

“目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已經從跟隨世界的步伐到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然而接下來,我們也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挑戰這個領域技術創新的‘無人區’。”王軍對《英才》記者表示。

挑戰軌道交通技術創新“無人區”,中車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就外部環境而言,全球正處於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新一輪技術革命蓄勢待發,所以不確定因素非常多,難度非常大;就內部機制而言,中國中車面臨如何轉型升級的難題。王軍表示:“中國中車必須要有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與氣魄。必須顛覆固有的思維方式,徹底改革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建立跨界、融合、共享、共贏的創新體系。”

王軍特別看重跨界融合創新。他認為,開放、融合是一個產業創新體系發展成熟的重要特徵。越是創新實力領先的產業,其創新體系的開放、融合程度和水平也就越高。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開放、融合創新的範圍、作用及影響將不斷擴大。“對於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而言,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為代表的現代技術將對我們的產品、經濟運行和管理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和影響。因此推動‘政產學研金服’全鏈的開放、融合是必然趨勢。”王軍強調。

多元化看重協同效應

中車新產業基本屬於國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板塊,與中車主產業之間具有較強的協同價值。

中國中車 五化提速

出口南非電力機車

固定資產總額增長32倍,工業總產值增長84倍,利稅總額增長超過30倍,重組以來對外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累積110份。中車營業收入穩居行業全球榜首;中央企業業績考核,年度業績連續8年A級,2016—2018年任期考核單項獎無一缺失。這是自2015年重組以來,中車集團交出的成績單。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中車共有4家A+H股上市公司——中國中車(601766.SH/01766.HK)、時代新材(600458.SH)、南方匯通(000920.SZ)、中車時代電氣(03898.HK);以及瑞伯德(839408)、貴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4927)兩家新三板公司。資產證券化率超過94%。

根據中國中車(601766.SH)2019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實現1545.20億元,同比增長14.15%,淨利潤84.13億元,同比增長11.76%。隨著基建投資的持續回暖,公司業績穩健增長值得期待。

與此同時,中車集團依託高鐵核心技術和產業優勢,在持續做強做優軌道交通裝備核心業務的同時,大力拓展城市基礎設施業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務。“軌道交通裝備全球行業第一的位置進一步牢固,新能客車國內份額躋身前三,風電核心部件國內前列,金融、物流等服務業與主業實業協同發展、相得益彰。”劉化龍對《英才》記者說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集團新產業已涵蓋九個新產業板塊,分別是風電裝備、高分子複合材料、新能源汽車、環保產業、船舶與海工裝備、光伏發電、智能裝備(含工業機器人)、重型工程機械及礦山機械、信息及軟件技術等產業板塊。2018年底,新產業收入佔比為22.69%。

分析來看,中車新產業基本屬於國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板塊,與中車主產業之間具有較強的協同價值。

“基於中車風電,新能源客車,高分子材料等產業的良好形態和競爭能力,預計十四五期間,中車相關新產業會進一步提升市場影響力和行業地位。”劉化龍對《英才》記者表示,中車也會持續加大在重點新興產業上的資源投入,推進重組整合,加強子公司之間、總部與子企業之間、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和聯動。”

央企改革持續深化

中車集團旗下3家企業入選混改試點企業,7家企業入圍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入選數量位居央企第一。

中國中車 五化提速

動車組車體焊接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方面,中國中車繼續發力。資料顯示,集團旗下3家企業入選混改試點企業,7家企業入圍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入選數量位居央企第一。

劉化龍向《英才》記者透露,截至目前,中車集團所屬“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中車產投公司已經於2019年底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5家戰略投資者。

中車產投混改頗受資本市場關注,去年12月17日,中車產投混合所有制改革增資擴股正式簽約。正式引入株洲國投、國新資產、上海奉新智能製造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和工融金投一號(天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五家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34億元。新引入投資者投後持股比例約佔35%,是中車集團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

引資結構來看,5家戰略投資者既包括產業投資人,也有金融財務投資者,既有國家級基金也有地方國企,將有助於中車產投實現引資本與轉機制相結合。

國新資產是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國新”)下屬全資企業,除本次參與中車產投混改外,中國國新還將與中車集團在多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株洲國投是株洲市與中車集團推動央地企業合作的主要平臺。株洲市是中車集團和中車產投的重要產業基地,雙方合作歷史悠久,株洲國投參與中車產投混改,更有利於雙方形成資本紐帶,深化互利合作,也是探索央地企業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上海國盛、奉賢區上海市地方投資者的加入,對於中車產投在上海地區發展智能製造等高端產業具有重要幫助。

工融金投是工銀投資等主體共同發起的專項投資基金,此類財務投資者的加入有利於拓寬中車產投融資渠道、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有利於督促公司提升盈利能力、控制資產負債水平。

綜上來看,產業投資者的加入,將與中車產投和中車集團既有業務形成優勢互補和資源協同,幫助中車產投繼續壯大既有產業;財務投資者將有效提升中車產投資本運作能力,藉助市場和資本力量,有利於中車產投加速培育新興產業。

在劉化龍看來,此次混改意義深遠。他向《英才》記者指出,中車產投混改引資後,將圍繞“3+X”產業發展方向,重點聚焦新能源汽車、環境治理、氫能源動力、智能製造、儲能等產業進行投資,快速培育打造中車集團新的百億產值支柱產業。

而作為集團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車產投無疑也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不過,“中車產投完成‘混資本’僅僅是完成三分之一工作。”劉化龍對《英才》記者表示,未來還要繼續探索在“改機制”、“促發展”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其餘兩家混改試點企業——中車四方所和中車戚墅堰所目前正按照發改委、國資委關於混改第四批試點有關要求推進相關工作,力爭在2020年取得實質性突破。

而中車集團7家“雙百行動”企業分別為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中車齊車集團、中車長春軌道客車、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劉化龍透露,截至目前,“雙百企業”全部263項改革任務已完成60%以上。7家“雙百企業”在“五突破一加強”改革任務的基礎上,在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優化法人治理結構、落實董事會職權實現有效授權放權、建設職業經理人隊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創新,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人才紅利、創新紅利,增強企業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