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館之戰

公元1593年,歲次癸巳,於去年臘月二十五日渡過鴨綠江的明朝大軍,在正月初六至初八日發動了光復平壤的戰役。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據《宣祖實錄》記載"上曰:相持幾時乎?德馨曰:辰時接戰,巳初陷城矣。"早上八點開戰,九點多就攻殼城池了。明朝的軍事能力得到了實證。大傷元氣的小西行長撤出平壤,逃往南部。

自從去年四月倭酋豐臣秀吉命令15萬8千7百人西征朝鮮以來,朝鮮陸軍幾乎一觸即潰。短短兩月,"三都守失,八方瓦解。"朝鮮太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了,李如松率領的明朝大軍收復平壤令朝鮮君臣對明廷感激涕零。李如松這位剛剛在寧夏平亂的大功臣更是春風得意,倭寇在他的心裡已經是強弩之末。

  此時,朝鮮傳來情報,王京漢城(今韓國首爾)空虛,李如松認為王京唾手可得。"癸巳朝鮮之役,平壤大捷,李如松以平殄在邇,不欲他兵分其功,潛率家丁二千人夜至碧蹄館。

此時李如松的老毛病又犯了,自幼追隨父親李成梁的他,深得父親"深入搗穴"的精華。加上剛剛大破倭奴"氣益驕",又不想讓南兵搶奪功勞,於是便率幾千騎兵前往王京。在前鋒查大受在礪石嶺斬獲幾百日軍後,發現該部被圍攻,於是查大受率軍撤到了碧蹄館。

碧蹄館之戰

李如松得知後,便領軍前往救援。李如松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王京已經空無一人,對方全部傾巢而出,圍攻明軍。面對數倍的倭寇,李如松並沒有退縮,奮力殺敵。徵韓偉略中記載了這場戰鬥:"奇兵宗茂、秀包等見機而下山,直衝如松中軍,隆景亦縱橫奮擊。而如松兵有節制,進退自在。兩雄相會,戰甚苦,自巳至午。"

由於處於包圍之中,李如松決定儘快脫離此處,他與驍將數十人親自衝鋒,在馬上用弓箭射殺倭寇,但終還是"勢不能支",無法對抗兵力眾多的倭寇。李如松見狀,便指揮明軍撤退,他親自殿後。幸虧這時駐守馬山館的副將楊元率一千餘人來救援。奮力衝殺後,李提督在諸將的保護下總算安全撤退。

碧蹄館之戰

碧蹄館之戰是萬曆朝鮮戰爭中一個重要轉折點,此戰對於日軍來說遏制了明軍的進一步軍事行動,明軍則是由攻到守的戰略方針改變。後世分析碧蹄館之戰失利的原因時,大多學者都認為是如松輕敵冒進,這個缺點也是導致李如松最後死於蒙古部落埋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