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01

只要你喜歡研究經濟問題,你隨時可以成為經濟學家。

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在74位獲獎者中,只有27位經濟學博士,其餘的是哲學博士(16位),數學博士(7位)。

以及物理學、工學、法學、社會學和理學博士等,還有人壓根兒就沒有博士學位。

據說,史上第一位經濟學家是法國醫生魁奈。

他出身農民家庭,自幼喜好醫學,16歲開始做學徒學習醫術,24歲正式掛牌外科醫生。

因醫術高明,魁奈最終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及其情婦的常任御醫。

魁奈成為御醫之後,入住凡爾賽宮,經常寓所中舉辦沙龍,高談闊論法國的經濟和貿易問題。

路易十五也經常跑過來參與,吸收御醫的經濟思想。1758年,魁奈64歲,發表了最著名的經濟學著作《經濟表》。

魁奈之後的漫長歲月,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原因是,18世紀的歐洲,大學裡沒有經濟系,政府也不開辦經濟研究機構,想做經濟學家,只能自己先解決吃飯問題,之後才能有閒情逸致研究經濟學。

如此看來,經濟學當初是和哲學、藝術一樣不能當飯吃的陽春白雪。

如今,經濟學落入尋常百姓家,一副平易近人的樣子。

只要是個人,只要會點數學,只要肯努力,就可能成為經濟學家。

今天分享的書籍《經濟學江湖事:一部極簡經濟學史》就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經濟學發展的歷史:像聊八卦一樣聊聊西方經濟學史。

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02

一、經濟學為什麼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的問題由來已久。

畢竟要活著就要吃飯穿衣,這就避免不了財富從哪裡來和財富如何分配等問題,古往今來很多有思想的人都思考過這些問題。

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演變和知識的積累,有一天,有一位叫“亞當·斯密”的倫理學教授首先成為“集大成者”。

據說他幾乎集成了前人全部的思考,並經過各種參考、借鑑和創作,完成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

在這本書中,亞當·斯密為後人奠定了經濟學理論的基本框架,高歌自由市場價格機制(“看不見的手”)的神奇力量。

呼籲政府要做“守夜人”“看門狗”,只要保證國家安全、私人產權和契約執行即可,其餘的什麼都不要管了。這叫做“自由放任”。

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03

19世紀70年代,“邊際三傑”將獨門炸彈扔進了經濟學的陣地,炸死了古典經濟學家們深信卻一直糊塗的勞動價值論和分配理論。

他們樹起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大旗,並把古典經濟學軌道從總量經濟研究扳到了個體行為研究的道路上來。這叫“邊際革命”。

以邊際革命為開端,以馬歇爾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為馬首,以其追隨者為陣營,這叫作新古典經濟學。

馬歇爾將以前宏觀大氣、包羅萬象的“政治經濟學”改成了只關注微觀個體在市場中最優化決策行為的“經濟學”。

多年後,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給世界來了當頭一棒,全世界都在自由主義的火車上暈頭轉向。

凱恩斯三下五除二、乾淨利索地撬了軌道,終結了自由主義火車的道路

,將大家情願不情願地趕到了干預主義的火車上來。

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不管怎麼說,好歹在每個階段,經濟學都只有一個名字,那為什麼分成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並列的名字呢?

這要感謝“經濟學界最後一位通才”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1915—2009),他是麻省理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二戰後,應學校邀請寫一本足以不讓學生上課睡覺的教材,於是,《經濟學》(上下冊)在1948年橫空出世了。

這個教材其實就是個合成品。

上冊是講求自由主義的新古典經濟學,主要討論市場機制下的資源配置問題,涉及消費者個體和生產者個體決策,取名為“微觀經濟學”

下冊是講求政府幹預的凱恩斯經濟學,主要討論國民收入的決定,涉及經濟總量的決定,取名為“宏觀經濟學”

這兩部分彼此毫不相干,各自帶著各自的基因,宣揚著互相矛盾的經濟理論。

薩繆爾森這種做法被稱為“折中”,他是把自由主義和干預主義揉在一個派裡,不再是純粹的蘋果派或者橘子派,而是折中了兩種味道的產品。


1948年至今,大學裡的經濟學教材沿用的都是這個體系。

很快,經濟學家們重新將個體決策融入到宏觀經濟模型中,走上了宏觀微觀融為一體的道路。

這就是今天高舉自由主義大旗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高舉干預主義大旗的新凱恩斯經濟學

微觀宏觀一體化的研究生教材已經出現,但本科教材仍然沿用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折中體系,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這大概是因為,宏觀微觀一體化模型超越了本科生的接受能力,而有能力撰寫本科新教材的大神尚未誕生吧。

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04

二、凱恩斯和哈耶克的戰爭

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凱恩斯主義像一劑神藥,激醒了沉睡的力量,歌舞昇平、國富民安的盛世來臨。

然而到了1971,盛世開始結束。

緊接著到來的價格上漲和失業率大增,狠狠甩了凱恩斯主義一記耳光。

經濟頹勢喚醒了人們對政府幹預的不滿,也喚醒了對個體自由力量的渴望。

此時此刻,蟄伏在奧地利小城的自由鬥士哈耶克也在等待機會。

哈耶克曾經敗在凱恩斯手下,最黑暗的時候已經過去,黎明已經悄然而至。

1974年,哈耶克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獲獎的還有凱恩斯主義者繆達爾。

這一場頒獎禮是尷尬的:

哈耶克認為諾貝爾獎失卻理論自由的天平,該獎根本不該存在;而繆達爾則譴責委員會將獎項授予“反對派”哈耶克。

隨著80年代裡根入主白宮的步伐,自由主義大旗迎著風展開,凱恩斯主義者備受冷落,在理論舞臺和政策實踐中節節撤退。

里根上任之後,放棄需求管理,為供給側注入能量,降低稅率,放松管制,釋放自由市場的力量,經濟出現了持續增長。

凱恩斯的政府幹預主義看似被自由主義所埋葬。

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05

然而,凱恩斯主義真的燭盡光窮,成為記憶中的一絲雲煙嗎?

仔細看看里根總統的“星球大戰”計劃和龐大的赤字規模,那似乎是頂著哈耶克的行頭,唱著通過擴張國防開支增加總需求、促進就業和產出的凱恩斯大戲。

加爾佈雷斯的評價更加令人玩味:“這是由不真正理解凱恩斯,對他持批評態度的人完成的。這就是不由自主的匿名凱恩斯主義!”

自此,進入了後凱恩斯階段。

美國經濟學家對凱恩斯和哈耶克的理論進行折中,循著凱恩斯和哈耶克當年大戰的路線,逐漸分化為“鹹水派”(位於美國東西海岸的高校)和“淡水派”(位於五大湖附近的高校)。

前者更趨向凱恩斯,後者更趨向哈耶克。

兩派之爭一直持續到今天,他們的名頭分別是“新凱恩斯經濟學”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

未來的歷史將會有新的英雄繼續書寫。


書中還講述了熊彼特、弗裡德曼和其他多位經濟學大神的生平和貢獻,介紹了出產過6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全世界最牛小鎮黑斯廷斯,還八卦了為什麼對於經濟學家來說,活的長很重要。

如果感興趣,也推薦你繼續閱讀這本書。

關注 每個思想,都會發光!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你應該知道的經濟學二三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