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彭于晏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这一句话:

“所谓的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没错,现世安稳的背后,总是有一群人默默在付出,他们或许是救火救灾的消防员,或许是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或许是保护人民财产和安全的警察。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消防英雄

大概没人会想到在大海上这么有一群人:

他们挺立在惊涛骇浪之上,行进在波峰浪谷之间,战斗在漆黑冰冷海底,冲锋在生与死的绝境。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因为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实在太少,对他们的了解实在太少。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官微发布了一则短片向“海上守护神”致敬: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1

因为他们迎难而上,奋战在惊涛骇浪中,出入在滚滚浓烟里,才有了每一张海难中脱险喜极而泣的脸。

“没有什么能比拯救生命更有意义”便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是时候,我们该了解他们的故事了:

《人民日报》发布的视频里有一句话:

当海难发生时,人民是极少能自救逃生的。

1999年11月24日,客滚船“大舜”轮海难,轮船倾覆在海面挣扎了6个多小时后沉没,282人死亡。

这个惨剧至今仍留在许多人的心中:

100名船员从船舱里跑了出来,死在离岸边不远的海水里,多是被冻死的。

如果没有他们始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守护海面上的平安,这样的悲剧或许将不断发生。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人们皆知“水火是最无情的”。

那如果海面上的狂风暴雨,惊涛巨浪,再加上滚滚燃烧的轮船、油田平台,是不是更残酷无情呢?

对普通人来说,这一幕幕惊险的场面或许只会出现在电影里。

但对分布在1.8万公里海岸线上的中国救捞人来说,这是他们本职工作“救人”常常要面对的。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为了“救人”,他们将不可能化作可能

2010年9月7日,胜利油田作业三号平台在渤海湾浅海海域作业过程中,受“玛瑙”台风影响,平台发生倾斜事故,36名作业人员遇险。

油田平台遇险极其危险,稍有不慎油田燃起大火,救捞队将面对“水、火、风”的三重考验。

当救援队赶到现场,9级阵风,浪高近4米,海况十分恶劣,风浪太大,救援机无法靠近,只能靠拖轮趁着风浪的间隙,靠近平台实施救援。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安全第一

同年12月,“利舟8号”轮在蓬莱港东4海里处遇险,船长曹德广驾驶着“北海救111”轮顶着8级大风赶到出事海域。

当时,“利舟8号”轮的四个舱盖全部被风浪打掉,海水灌进了舱里,船正在下沉,6名船员命悬一线。

由于风浪太大,救援船根本无法靠近。

曹德广驾驶船舶与风浪搏斗了2个多小时,抓住两个风浪较小的间隙,将救助船靠上遇险船,放下吊笼,收回吊笼,救下船上的6名船员。

一系列的动作,全部在转瞬间完成,在与风浪搏斗时,时间就是生命,快一秒就能多救一个人。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抢救

获救的船长抓住曹德广的手,眼泪哗哗地流:

“我以为不可能获救了。我也是干船长的,这么大的风浪,飞机出不来,船靠上来救人是不可能的。没想到你做到了。”

他们是海上救援队,是浪里“蛟龙”,为了“救人”,将不可能化作可能。

曾有公司高薪“挖”曹德广,他拒绝了,他说:

“钱多了,房子大了,一个人能住几平方米?伸把手,一个人就活了,不伸手,就死了。多救一个人,就是多救一个家庭。”

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是他们用平凡的身躯背负起了不平凡的使命,拯救出一条条生命。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多救一个人,就是多救一个家庭

2014年12月4日,“80后” 飞行队救生员蒋小华第一次执行海上救援任务。

当时,一艘小渔船被撞毁,船上5名渔民全部坠入海中,海水温度只有5摄氏度,落水的人最短10分钟、最长半小时就会因为低温症失去知觉。

救援行动争分夺秒,无异于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蒋小华身着飞行队救生制服悬吊在救助直升机上,脚下的大海巨浪滔天,一个浪过来蒋小华全身已湿透。

他无闲顾及,满脑子皆是如何救出遇险的5名渔民。

他好几次都差点抓住遇险者的手,却被海浪打偏,一次次地重复后,他才将遇难者一个个套上救援套,用绞车吊上飞机。

待到遇险者全部脱险,蒋小华已筋疲力尽,浑身冰冷。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希望

获救者眼神中那种对“生的渴望”,让他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和他职业的意义。

此后,这个眼神温暖了他的海上救援路。

5年间,蒋小华与机组成员劈风斩浪,成功救助各类遇险人员120多人。他总说:

每个生命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安全送回地面。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安全

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王海杰是北海救助局应急反应队救助员,第一次潜水训练时,他心里充满了恐惧,趴在海里10多分钟不敢动。

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能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的救助员。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2011年10月9日,“辽丹渔26628号”渔船被一艘货轮撞沉,翻扣在大海里,船舱门被渔网、菜板等堵住。

王海杰潜入海底,费时许久,才渔网和生活用具清理干净,却发现一块2米见方的水泥板横在门口,怎么都搬不动。

他侧身从水泥板侧缝里爬了进去,把水泥板顶开,用木板固定起来。进入船舱,发现4名遇险者还活着。

他给第一个人戴上头盔,那人紧紧抱着他,被他带出了水面。

就这样,王海杰连续救出3个人。

这时他已经在水下工作了2个半小时,头晕恶心,体力不支。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领导说:

“你没劲了,换个人吧。”

如果换人,需要重新熟悉通道,而遇险船正在上浮,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一旦遇险船再翻过来,那困在船舱里的人必死无疑。

王海杰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咬牙坚持着再进船舱。当他救回第4个人回到救助船上,船就翻了过来。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王海杰及所有救捞人牢记在心中的信念。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这样的英雄,这样的救援故事,在中国救捞队还有很多。

中国海上救捞队,专业上的全名是——交通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下属共有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救助局,每个局下属有“救助船队”和“救助飞行队”。

救助船长是浪里“蛟龙”,救助飞行员是空中“雄鹰”,危难时刻,他们在苍茫的大海上上演了一次次逆行。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救助飞行队”除执行海上搜救任务外,也承担一部分内河及陆上搜救工作。

但救援行动只是救捞队使命的一部分。

这支万人专业队伍集人命环境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履行国际公约义务职能为一体,还承担国家指定的特殊政治、军事任务。

因为有他们战狂风、斗恶浪,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才有了海面上“岁月静好”。

上天入海, 紧急前往,最强救援

作为一名专业的中国救捞人,他们从成为救捞人的那一天起,就明白“拯救生命”是必须牢记与践行的使命。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电影《紧急救援》六个“这一刻”,六个不同的使命,定格了惊心动魄的救援瞬间。

让我们看到一群有血有肉的海上救援人,也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救援行动中面临何种险境?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风浪之下,油井爆炸场惊心动魄,冲天的火光和爆炸不断在大海上升腾。

但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队长高谦(彭于晏饰)依然坚守着最后一道防线,寻找还有一线生存希望的生命。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直升机在峡谷山川之间俯冲穿行,机长方宇凌(辛芷蕾饰)声嘶力竭地嘶喊,无论前方是何等的艰险,她要把飞机上的人,平安送回家。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满载乘客的飞机因故障于海面迫降,由于机头断裂,绞车手赵呈(王彦霖饰)必须争分夺秒为乘客打开生命通道。

多争取一秒的时间,就能多救下一条命。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还是烈焰灼天的油井中,十万火急之下。

无畏前行的救援队员,充分诠释了片名的意义,紧急前往,最强救援。

导演林超贤在这部电影中依然遵循 “坚持真实” 的创作原则。

在拍摄客机海面迫降的场面时,剧组将真飞机放在海面上,镜头一开拍,水就快速涌进机舱。

演员们要一边在拥挤的空间里实施救援任务,一边看着海水慢慢淹没机舱。

这样惊险的场面,让首次饰演救捞员的彭于晏直言“被吓到”。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每次救援都是一场时间与生命的冒险,救捞人随时可能牺牲。

但也正如王彦霖所感慨:“真实的海上救援队什么都要做,上天下海都要去。但不管是媒体还是普通人,知道的都非常少。”

的确,相比《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所聚焦的缉毒警察和中国海军,救捞队员是更为陌生的一个群体。

人民口中的“守护神”,以血肉之躯守护亿万生命,却没人认识他

他们是站在水火咆哮的最前面,守在危急撤离的最后面的一群人。自成立以来,他们共救助遇险人员80134名,救助遇险船舶5308艘。

用生命对抗天灾人祸的中国救捞人,值得拥有自己的姓名。

大年初一,让我们走进电影院,了解中国救捞人的故事,看一群普通人如何谱写出英雄的赞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