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的故事/或許你應該看看

本文首發於2月26日,我的同名公眾號。

在全球疫情肆虐,美股接連熔斷三次這種百年不遇的當下,想必讀起來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戰疫還在繼續,有些城市已經悄悄的鬆動了房地產調控的節奏,然後還有一些自媒體開始鼓吹買房時機要來了...


真的是這樣嗎?

別急,先聽我說個颶風的故事。


颶風的故事/或許你應該看看

1926年9月,一場颶風以每小時125英里的速度橫掃美國佛羅里達,整個地區立刻變成廢墟。颶風引起的海嘯,同時將佛羅里達的兩個城市夷為平地。

據資料記載,這次災難摧毀了13000座房屋,415人喪生,無數人受傷,一些地方的海水漲到了二樓,人們只能爬上屋頂乞求救援。昔日繁華的佛羅里達經過颶風洗劫,一片狼藉,到處是無家可歸的人們。

美國氣象局稱:“這可能是有史以來襲擊美國最具破壞性的颶風。”

颶風對城市經濟的影響更大。

受颶風影響, 各種城市基礎設施被毀壞,無數工廠房屋設備、商店設施也被摧毀,無數的企業被迫停業,減薪裁員到處都是,失業潮頓現。

很多人開始付不起每個月的房貸,紛紛拋出自己手中的房地產。由於集中拋盤,導致房地產價格暴跌。越跌越沒人敢買。

據記載,邁阿密的房地產交易量從1925年的10.7億美元急劇萎縮到1926年的1.4億美元,交易量降幅達87%。


1926年底,大崩潰終於來臨。

由於房地產價格暴跌,導致整個資金鍊斷裂。大量房地產企業面臨破產,大量的銀行爆出巨量壞賬,最終引發金融危機。大量的企業家、銀行家因房價暴跌而破產,又因破產或自殺,或發瘋,也有淪落街頭成為乞丐。據說美國商界大名鼎鼎的麥當勞教父——雷.克洛克,當年就因為這場危機一貧如洗,最後做了17年的紙杯推銷員。

佛州的樓市破滅,激化了美國的經濟危機,結果引發了華爾街股市的崩潰,最終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的大危機和大蕭條。


這是1926年颶風之後的悲慘狀況,但是在颶風來臨之前,佛州卻是另一幅景象。

颶風的故事/或許你應該看看

1923—1926年,佛州的人口呈幾何級數增長,而土地的價格升幅更是驚人。棕櫚灘上一塊地,1923年價值80萬美元,1924年升值到150萬美元,1925年價格竟然高達400萬美元。

與土地相比,房子的價格漲幅更是驚人。一幢房子在一年內漲四倍的情況比比皆是。邁阿密地區的房價在這3年內漲了5—6倍。隨著房價的飆升,羊群效應使得炒房成風。有一個數據能說明當時人們的瘋狂。1925年,邁阿密市有7.5萬人,其中房地產經紀人有2.5萬人,有2000多家房地產公司。也就是說平均每三位居民中,有一位是專門做房地產買賣的。

據說,《邁阿密先驅報》因刊載巨量的房地產廣告而成為世界上最厚的報紙。

到佛羅里達投資成為當時美國人致富的重要途徑,開往邁阿密的火車輪船上擠滿了做發財夢的美國人,這人群中也包括股市傳奇抄手——傑西.利佛莫爾。


那麼,佛州的房地產投機的瘋狂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主要是有三個背景,一是美國經濟超級繁榮,二是享樂主義興盛,三是消費信貸制度建立。

20世紀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在世界舞臺上崛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13年,美國的工業生產已經佔世界總額的1/3以上,超過英、法、德、日四國的總和。同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信用消費的形成等因素促進了整個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的超級繁榮。

美國經濟的欣欣向榮,為人們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這些工作待遇優厚,除了豐厚的薪水外還有休假福利。很多種中產階級都買了車,駕車旅行。由於經濟的發展,物質的富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天性樂觀的美國人更是花錢如流水——買房、買車、度假,沉靜在幸福之中的美國人,相信20世紀的美國會“永久繁榮”。

美國人的樂觀心理首先表現在股票和房地產商。當時股票價格不斷向上,很多投資者一躍成為富翁。房地產市場也是欣欣向榮,看上去,只要買入,任何人都可以發財致富。

隨著美國進入消費社會,1916年《聯邦儲備法》修正案以及1927年的《麥克法登法案》開始允許國民銀行發放非農業不動產貸款,而此前的不動產貸款僅適用於農場。同時分期付款,尤其是汽車金融開始流行。現代消費信貸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為消費社會的形成提供製度基礎。據美國經濟研究局的統計數據,1919-1929年間,其中耐用消費(尤其是汽車)在信貸制度的推動下增加了75.9%。

商業繁榮和城市化進程共同刺激著對房地產的需求,在汽車普及和道路改善的推動下,20世紀20年代美國房地產興業迅速發展。1925-1927年,由於經濟繁榮、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多重推動,美國房地產業經歷了瘋狂的擴張。與1919年相比,1925年美國新房建築許可證發放量上升了208%。當時雖然部分地區房價波動幅度較大,並吸引了大量的投機資金,但是從全國範圍來看,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房地產泡沫。


既然全國來看,房地產並沒有很大的泡沫,那麼佛州的房地產泡沫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佛州的氣候溫暖適合度假旅遊;二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全力舉債興建基礎設施;三是房價飆升形成的羊群效應使得炒房投機者前赴後繼;四是銀行的寬鬆貸款政策的助推。


颶風的故事/或許你應該看看

佛羅里達州位於美國的東南端。佛州的氣候類似我國的海南島,冬季溫暖溼潤,所以佛州也成為了美國人的冬季度假勝地,尤其是佛州邁阿密市以北的棕櫚灘島,更成為美國富人聚集的天堂。

棕櫚島東臨墨西哥暖流,島上草木茂盛,海灘上滿是高大的棕櫚樹,優越的海洋性氣候環境。每到旅遊旺季,紐約等經濟發達但冬季嚴寒的美國北部地區的富翁們便紛紛南下佛羅里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由於地處偏僻,佛羅里達的土地均價一直比美國其他地方要低的多。汽車的迅速普及改變了這種狀況。隨著佛州旅遊業的興旺發達,很多年輕發的中產階級開始在這裡買一個冬天度假的小屋或者土地作為日後定居的理想場所。於是房地產跟著逐漸繁榮起來。許多投資人看到了這一點,紛紛來這裡購買房地產。佛州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投資地。

同時佛州政府和的地方當局也在全力改善當地的交通金額公共設施,甚至不惜高息舉債興建基礎設施,以吸引遊客和投資客。到了20世紀20年代,邁阿密近海的200公里地段,高二球場、私人俱樂部、休閒山莊、臨海公寓等各種建設項目聳立。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客的進入,房價不斷飆升,房價飆升,吸引更多的投資客進場,羊群效應,導致房地產投機客前赴後繼。當然炒房成風下,也少不得銀行助推。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銀行放貸不再關注借款人的財務能力,而專注於房地產價格。10%的首付,讓很多投資者都能輕易的拿到銀行的貸款。這也是導致投機者源源不斷,房價泡沫被無限吹大。

美國1923—1926年佛羅里達州房地產泡沫最終因一場颶風破滅,房地產泡沫引發的後果金融崩潰,然後是經濟危機。


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故事,或者說是事故。呆在家裡,刷著疫情新聞,最近會時常想起這個颶風故事。


颶風的故事/或許你應該看看

你有沒有覺得

故事中的人、物,似曾相識?

當然,疫情,不是颶風;

天朝的體制,也比老美更有能力掌控全局、應對災難!


但不是有句話嘛?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絕不會完全相同!


所以,不妨我們多看一看,多想一想


疫情之後,經濟會如何?

會不會有減薪裁員?

我的存款還能扛多久的月供?


2020肺炎疫情和2003年非典疫情對比真的一樣嗎?

央媽會以怎麼放水?這水能流到地裡嗎?


反正,我還沒看清楚

但是,我知道疫情之後最重要的事


不要盲目樂觀!


查考資料:

房地產週期

逃不開的經濟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