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亂世英雄錢繆(上):熱衷於搞基建的東南雄藩之主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柳永.望海潮》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這是北宋詞人柳永留給後人的千古名篇,這畫卷般徐徐展開的蘇杭美景,正是金國皇帝完顏亮拼全國之力也要親眼目睹的吳越芳華。曾經的蠻荒之地,後來的人間天堂,雖然有屢次衣冠南渡和經濟中心南移的歷史大背景,卻不能忽略真正的締造者--亂世英雄錢鏐。


說起亂世,自秦失其鹿之後當首推五代十國,承襲唐末藩鎮割據的亂局,起於朱溫篡唐,結於宋太祖黃袍加身,短短五十餘年中原六易其幟,南北小國林立,兵戈不斷,烽火連天,比漢末三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所謂時勢造英雄,五代的傳奇亦不遜色於三國,而本文主角錢鏐也是佼佼者之一。

一劍霜寒十四州

史載錢鏐出生於一個寒微的農家,“七歲修文,粗通文墨”,十六歲就加入了私鹽販的隊伍。在從事這個世代造反的職業數年後,他習得一身武藝,對兵法和《春秋》頗有研究(好像很多英雄都好這口),也跟程咬金、黃巢和王仙芝這些前輩一樣野心勃勃。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時值殘唐,藩鎮、黨爭和宦官將曾經的盛世搞得民不聊生,民變兵譁常有發生,地方諸色鄉兵土團隨之而起,錢鏐也趁勢拉起了一支隊伍。到唐僖宗乾符二年(875),黃巢起事並迅速席捲大江南北,錢鏐遂帶著“義師”了投奔石鏡鎮將董昌,被委以偏將之任。此後與各路流寇、對立藩鎮和黃巢義軍的戰爭中錢鏐屢建奇功,在逐步樹立軍事威望的同時也擁有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杭州八都兵”,這是亂世的起家之本。

在第一次杭越戰爭(882-886)中,錢鏐替董昌擊敗了越州浙東觀察使劉漢宏,此後董昌“徙鎮越州 (今紹興),自稱知浙東軍府事,以錢鏐知杭州事”,後者從此獨佔杭州,邁開了立國吳越的第一步。隨後錢鏐竭力頂住南下軍閥孫儒的衝擊,又跟淮南軍閥楊行密打了個平手(以聯姻告終),佔穩了兩浙之地。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董昌成了袁術,錢鏐則活成了孫權

公元895年,舊主董昌自立為帝,錢鏐藉此機會討伐,很快消滅了眾叛親離的董昌勢力,吳越國的版圖至此基本形成。

隨後,“忠心耿耿”的錢鏐被唐昭宗委任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並賜金書鐵券,不久之後加封為越王,而此後歷代短命的中原王朝也都不吝封賞,梁末龍德三年(923,即後唐莊宗同光元年)錢鏐被正式冊封為吳越國王。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獻錢尚父》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此詩是遊僧貫休為求見錢鏐而作,“三千客”遙指孟嘗,言手下之人才濟濟,“十四州”則是錢鏐自詡,即鎮海節度使轄內潤、常、蘇、湖、睦、杭 六州,鎮東轄內越、明、臺、溫、婺、衢、處七州,加上故鄉的安國衣錦軍,可謂盛極一時。


至此,錢鏐的逆襲經歷堪稱亂世英雄的典範,隨後年富力強的他卻毫無徵兆地告別了梟雄生涯,在長達五十年的執政期間裡,吳越國範圍幾乎沒有變化,戰事稀疏且多為防禦戰。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難道他從此意志消沉,耽於享樂了嗎?顯然不是。坐穩東南之後的錢鏐有了更卓越的追求,而這也是筆者稱其為英雄而非梟雄的原因之一。

降服錢塘怒潮的“海龍王”

“海颶大作,怒濤掀簸,堤岸衝齧迨盡。自泰望山東南十八堡,數千萬畝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

不同於今天帶著長槍短炮拍照留念的隨意,當年的“天下第一潮”令附近的百姓完全沒有欣賞的心情,鋪天蓋地的潮水淹沒無數良田房屋不說,潮水越過耕地鹼化,寸草不生,可謂天災。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油畫:錢鏐築海塘

後梁開平四年(910)八月,錢鏐下令啟動修築海塘的工程,他改用先進的“石囤木樁法”,編竹籠,盛壓巨石,植以大木,積疊為堤,塘外又打 大木樁十餘行,以折水勢。海塘從六和塔築到艮山門,長一千多公里,外加土塘,內築石堤,費時兩個多月,耗資近一億一千錢。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這條堅固的大堤無異於海邊的萬里長城,海潮不再肆虐江浙,同時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也一舉成就了江邊的萬畝良田。

造箭三千支, 命強弩手五百人以射潮,人用六支,每潮一至,射一支。射及五支,潮乃退,東趨西陵,遂定基石。--吳任臣《十國春秋》

這段神話色彩頗濃的記載可能取自於民間傳說,連海潮都能降服,坊間相傳錢鏐為“海龍王”轉世,也算是有憑有據吧。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世界奇觀:錢塘江大潮

在馴服怒潮之後,錢鏐的基建狂魔本性繼續表露無疑,一場興修水利的運動迅速在吳越全境發動:

在杭州疏浚西湖,並設“撩湖軍”千人,專門負責西湖的開浚清理,引湖水入城中古運河;

疏浚治理太湖,設都水營田使主管水事,在太湖旁專置 約千人“撩清卒”,平時為田事,沿湖築堤,又在這一帶圩田區域內整治圩田,以利旱澇保收;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在紹興,在鑑湖周圍三百五十里築塘,溉田七千餘頃。在鄞縣東錢湖周圍八十里築塘,溉田五十 萬畝。在餘杭,修復惠民堰、千秋堰、烏龍筧。 在蕭山,開浚西興塘... ...同時,又整治錢江航道,鑿平江 中羅剎石等礁灘,以利航行,導引江水入海,不使溢泛成災。

這些措施無疑促進了吳越國農業和手工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其絲織業、瓷器業、商業在當時的中國首屈一指,還積極開拓海外貿易,與 日本、新羅、百濟、高麗等國遣使往來,經貿交易,遠至同西南亞的波斯(伊朗)等國做石油生意,吳越國很快成為了當時最為富庶的地區。

杭州成為大都市,都是錢鏐的功勞

不同於各地藩鎮窮兵黷武,錢鏐在佔據東南之後外事中朝(中原王朝),內修政治,對周邊勢力即對抗又聯合周旋,吳越國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作為首都的杭州也迎來了發展的最佳時期。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杭州古城

據記載,杭州始建於隋開皇十一年(591),隋唐時已是東南重要城市,但非一線。錢鏐在位時三次擴建杭城。第一次在唐昭宗大順元年(890)閏九月,築新城,環包家山,至秦望山,周圍五十多里。第二次,在景福二年 (893)七月,以“十三都”兵及徵集二十餘萬民工,築新羅城,從秦望山東亙江干,到錢塘湖(今西湖)、霍山(今少年宮後)、範浦(今艮山門外)凡七十里。建有十座城門。城形“南北 展而東西縮”,形如腰鼓,故稱“腰鼓城”,利於防守禦侮。第三次,在後梁開平四年(910),擴建羅城三十里,範圍更大。後唐同光二年 (924),錢鏐又開慈雲嶺,建西關城。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水滸》中張順戰死於湧金門,該地名並非施耐庵杜撰,而是杭州十大古城門之一,還是個水門

杭州擴建後,人口劇增,農商繁榮,為居民飲用淡水需 要,錢氏在城內廣開池井,如在湧金門內引湖水入城的湧金池,吳山北麓大井巷的五眼吳山大井 (其水“為錢塘第一”),南屏山西法因寺的錢 王井,鳳凰山梵天寺的靈鰻井。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據記載,錢氏先 後鑿井最多的是在新擴展的城北一帶,在今杭州下城區百井坊一帶,有錢王所鑿九十九眼井,稱 “錢王百井”,或稱“祥符寺井”。今杭州延安 北路保存著一眼古井,即為錢王百井僅存者之 一。錢氏還興建一些生產和生活設施,整治各城門的街道、通衢、橋樑、市場和房舍等等。

從錢鏐時期開始,杭州成為了東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至宋為東南“第一州”。

文教大興的吳越國

跟歷史上的許多王朝創立者一樣,出生草莽且成長與行伍的錢鏐也很懂得文治的重要,對知識分子異常尊重。他廣開才路,網羅人才,“禮賢下士”,兼聽納諫,頗能籠絡有才學的人,又置擇能院,專管選士之事。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孔子曾返回魯國擔任司寇

錢鏐也頗有識人之明,眾多人才都樂於為其效力。據《十國春秋》記載,大詩人羅隱晚年想返回家鄉杭州依附錢鏐,曾作詩一首送於錢鏐,其中有兩句:“一個禰衡容不得,思量黃祖漫英雄。”他以禰衡自比,想試探錢鏐是不是不能容人的黃祖。錢鏐見之大笑,當即回詩道:“仲宣遠託劉荊州,都緣亂世;夫子闢為魯司寇,只為故鄉。”羅隱隨後還鄉並得到了重用。

在錢鏐的刻意招募下,吳越國人才濟濟,他沒有多少文化,卻重視文化,重儒興學,尊重尊重人才,在脫離行伍之後也喜歡讀書、寫字,練就一手好字,還會寫詩吟詠。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錢鏐錢俶《批牘合卷》

“三節還鄉兮掛錦衣,吳越一王駟馬歸。臨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愛曰輝。父老遠近來相隨,家人鄉眷兮會時稀。鬥牛光起兮天無欺!”--《還鄉歌》

此詩乃錢鏐衣錦還鄉時所寫,其雄辭壯氣與漢高祖《大風歌》頗有幾分神似,可惜效果卻相去甚遠:父老鄉親們沒聽懂,都一臉懵逼地看著他。錢鏐看出原因之後靈機一動,用當地土話再作一首:

“你輩見儂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裡!”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此詩通俗易懂,觀眾自然是掌聲如雷,一代英雄竟有如此可愛之處。

綜上,錢鏐對江浙的建設造就了東南財賦重地的歷史地位,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江南經濟的繁榮,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為其後兩宋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可說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開拓與奠基作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


說來在那個豪傑輩出的年代,錢鏐的氣質和做派確實有有些特立獨行,當英雄們都對逐鹿中原躍躍欲試時,他卻關起門來有聲有色地搞建設。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究其原因,後世認定其主觀原因是為維護其割據政權的長治久安,這顯然沒錯,但又不夠全面。後來錢鏐孫子遵其遺囑‘納土歸宋’,實現了和平交接,難道錢鏐做此安排僅僅是為了替未來的“中原雄主”做嫁衣裳嗎?歷史上從沒有這樣的慷慨隨性,我想他一定有自己的考慮。

後人想象不到的“德正”

自吾主軍六十年來,見天下多少興亡成敗,孝於家者十無一二,忠於國者百無一人,尋志佐九州,誓匡王室,依吾法則世代可受光榮。--《武肅王八訓》

在行伍之時看夠了各路雄藩的樓起樓塌和世間的人心險惡,卸甲之後又讀懂了千百年來世家興衰的緣由,錢鏐終於明白並非所有問題都能用武力解決。

他在這份遺囑中告訴後人要“志佐九州,誓匡王室”,切莫眷戀吳越國的繁華,在中原出現雄主之時就要歸順之,從來都只將自己定義為“臣”。他彷彿是認真的,歷史上吳越國從沒有稱過帝,理論上一直是中原正朔麾下的封國,那麼,恪守臣職而建設地方,豈非分內之事嗎?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三國的英雄們最後都偏離了“匡扶漢室”的初心

這份遺囑甚至將“莫欺孤幼莫損平民”等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也寫了進去,並反覆交代“三軍子父土客之軍並是一家之體”,可見其本心;關於後人的婚娶,他所言之“須擇門戶”並非門當戶對,而是“知禮義便可為親”,在當時可謂獨樹一幟。不同於曹操當年也曾立志匡扶漢室,卻走著跑著就偏了的經歷,錢鏐的自我定位從來都很精準,三觀也很正得離譜。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吳越備史》稱他“純孝之道稟於天性”,東坡學士認為“其有德於斯民甚厚”,連文天祥也贊他“貢獻相望於道,四十餘年如一日,克守臣節”。才略之外有此美德,的確是吳越百姓的福氣。

結語:難得的清醒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錢鏐並非沒有雄心壯志,亦不曾意志消沉過,而是有一種極為難得的清醒:自古守江必守淮,吳越雖富,卻沒有逐鹿中原的地緣優勢,甚至離長江還隔著一個南唐,而江南水兵在呼嘯的中原騎兵面前不過是待宰的羔羊,與其搭上身家性命奮力一搏,不如先令國家富有以待天時。

總之,從一介布衣到東南雄藩之主的逆襲,錢鏐所憑藉的不光是強大的武力,還有與亂世不相匹配的德正和清醒,隱約中彷彿與《演義》中的劉備有些相似,不同之處則在於後者出自小說家的美化,前者則源自丹青所載和後人親見,千年以後,當我們漫步於西湖長堤,感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時,當想起這蓋世芳華的締造者。

這位號稱“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亂世梟雄,竟然還是個基建狂魔

PS:錢鏐的清醒並不侷限於對江浙地區的建設,其歷史上獨一份的自知之明也是筆者稱其為英雄的第二個原因,下章將對此展開探討,盡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