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引子

1948年12月15日,這一天對於蘇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黑海艦隊將要接收一艘戰列艦。這艘戰列艦是來自於意大利海軍的戰敗賠償軍艦。其服役於一戰之前,是一艘艦齡很老的戰艦。但對於當時的蘇聯海軍來說,這艘戰列艦仍然是極為寶貴的,它就是朱利奧·凱撒號戰列艦。斯大林本人一直對大艦巨炮抱有濃厚的興趣,可二戰中蘇聯擁有的只有四艘沙俄時代的甘古特級戰列艦,意大利賠償的朱利奧·凱撒號著實讓紅海軍興奮了一把。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朱利奧·凱撒號前甲板,可見其前兩作主炮分為聯裝和三聯裝,並呈揹負式佈局

亞德里亞海上的風

朱利奧·凱撒號屬於加富爾伯爵級二號艦,1910年6月24日開工建造,1911年10月15日下水,1914年5月14日宣告完工。該型艦是一戰前意大利海軍為對付法國海軍戰列艦而建造的,搭載13門305毫米口徑主炮,分別佈置在兩座雙聯裝炮塔和三座三聯裝炮塔內。四座雙聯裝炮塔和三聯裝主炮分別佈置在艦艏和艦艉,呈揹負式佈局。艦舯的兩座煙囪之間還佈置有一座三聯裝主炮。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大改裝前的加富爾伯爵級,注意其奇特的主炮佈局

剛建成時,該型戰列艦算是相當先進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兩艘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已經老態盡顯了(三號艦萊昂納多·達·芬奇號在1916年因為彈藥爆炸事件嚴重受損,已經於1923年被拆毀),法國和意大利均沒有參與在1930年簽署的第一次倫敦海軍條約。同時法國開始建造兩艘新銳的敦刻爾克級高速戰列艦,該級艦搭載有8門330毫米主炮,同時還擁近30節的高航速和不俗的防護能力,其設計十分新銳。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敦刻爾克級的設計十分前衛,其主要就是為對付意大利海軍

假想敵法國的新型戰列艦讓意大利惴惴不安,雖然意大利和法國都不受倫敦海軍條約的束縛,但是相較於富足的法國人,意大利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墨索里尼通過激進手段上臺,接連的罷工和騷亂導致意大利經濟遭受重創,局勢十分混亂。主力艦的建造本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當年各國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就是要終結者無休止的軍備競賽。而面對法國海軍的新銳戰列艦,意大利根本拿不出錢來建造與之抗衡的新型主力艦。

改頭換面,搖身一變的高速戰艦

要將兩艘加富爾伯爵級改造成新銳戰列艦需要動大手術,首先就是需要擁有像敦刻爾克級那樣的高航速,一戰前設計的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採用煤油混燒鍋爐,其最大航速為當時主流的21節,可兩艘敦刻爾克級的航速都在27節以上,所以整艦的動力系統都需要進行大改。艦舯的三聯裝主炮被拆除,騰出的地方重新佈置了更緊湊的上層建築,兩座相距較遠的煙囪也徹底拆除,進行了重新佈置。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大改裝後的加富爾伯爵級,上層建築幾乎被重塑

該艦此前搭載的煤油混燒鍋爐和老舊的蒸汽輪機被徹底拆除,轉而搭載全新的重油專燒鍋爐和新型蒸汽輪機,動力系統的換裝使得該型艦的最大馬力從31000馬力猛增到了85000馬力,其航速從21節竄到了27節,以12節航速航行時,其續航力為4250海里。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改裝後該型艦的吃水加深,導致主裝甲帶降到水線部分

航速是上去了,但是以這兩艘軍艦的305毫米火炮還是難以與法國海軍的330mm火炮相抗衡,對此意大利人決定在原有基礎上直接將火炮進行擴膛,這樣一來可以增大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同時也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設計,炮塔和炮塔座圈基本不用動,擴膛後該型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增大到了320毫米,擁有10門主炮。副炮方面,改裝時就已經將炮廓式的副炮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12座135毫米副炮炮塔和8門90mm高炮。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正在維修主炮的朱力奧·凱撒號戰列艦

當然了,這次改進帶來的也不全是升級,大改裝後,該艦的上層建築,煙囪等幾乎被重塑,除了艦體和主炮之外幾乎換了個遍。這使得該艦的滿載排水量猛增到了2.9萬噸,而排水量激增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原本佈置的主裝甲帶幾乎全部沉到了水線之下,雖然這3.1-9.8英寸的主裝甲帶起到的多多少少僅僅是些安慰的效果,但是該艦的整體防護卻實實在在的比敦刻爾克級低了不少。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戰爭爆發後,該艦一直無所事事,直到被盟軍扣押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意大利人改裝完兩艘加富爾伯爵級和兩艘安德烈亞多里亞級之後卻發現,改造這四艘戰列艦的費用居然比新造艦的費用還要高。因為這四艘戰艦除了艦體之外幾乎全是新的,拆除舊設備和在原有艦體上進行改造的工程比建造新戰艦的工程還要複雜。原本改造舊式戰列艦是為了節約開支,但是結果卻比建造新艦的費用還要高,可見意大利人雖然浪漫但是數學實在是不怎麼好。

改旗易幟,黑海艦隊旗艦新羅西斯克號

二戰爆發後,法國在不久後便宣告投降,意大利海軍一下子失去了積怨已久的對手,再加上燃料短缺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導致意大利海軍的主力艦隻能在港內無所事事,朱利奧·凱撒號戰列艦的服役史同樣乏味。但幸運的是,它躲過了英軍空襲塔蘭託港,並在1943年後被盟軍扣留,所以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朱利奧·凱撒號作為戰爭賠償劃歸給了蘇聯。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改裝完火控的新路西斯克號,此時距離該艦沉沒僅剩幾個月時間

關於戰後軸心國遺留的戰艦來說,劃歸蘇聯無疑是最幸福的,那些分給英國和美國海軍的戰艦,由於種種問題都在戰後當成靶艦,例如日本海軍的長門號戰列艦和德國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就在戰爭結束後被美國海軍當做核武器試驗的靶艦被擊沉,相比這些“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命運,蘇聯海軍在二戰結束後缺乏大型軍艦,就連日本海軍賠償的驅逐艦等都得到了妥善的修復,並繼續在蘇聯海軍中服役。戰列艦這樣強大的軍艦更能得到蘇聯海軍的重視了,事實上,朱利奧·凱撒號雖然已經十分老舊,但仍然是蘇聯在二戰後獲得的最強大的賠償艦,移交後,蘇聯將其命名為新羅西斯克號,並作為黑海艦隊的旗艦。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新羅西斯克號在各個時期的側視圖

事實上,在最初的10年內,新羅西斯克號一直都是蘇聯最大的軍艦,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在黑海和地中海監視和威懾北約海軍。雖然這樣一艘老舊戰列艦早已落後於時代,但是這樣一艘龐大的軍艦還是讓北約的軍事家們感到惴惴不安。尤其是蘇聯在接收該型軍艦後還對其動力系統和火控設備進行了改進,然而一場災難卻正悄然而至,這場重大事故讓北約和蘇聯都猝不及防,始料未及。

1955年10月29日凌晨,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的新羅西斯克號戰列艦上,水兵們都沉浸在之際的夢鄉之中,誰都沒有料到,這個普通的日子就是這艘戰列艦的末日,突然一聲巨響將睡夢中的水兵們震醒。蘇聯海軍缺乏操作這麼大軍艦的經驗。此時的新羅西斯克號側舷被炸開了一道口子,正在不斷的進水。但這好歹是一艘戰列艦,雖然經歷瞭如此猛烈的爆炸,但是其抗沉性能仍然非常不錯。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俄羅斯海軍時代的新羅西斯克號

如果按照一般的損管流程,應當是先往側舷受損的相反方向注水,將艦體扶平,並向淺水區活動,使得該艦在淺水區擱淺,避免側翻傾覆。然而當時的黑海艦隊司令員巴爾赫米科上將卻命令用拖船直接將這艘戰列艦拖到淺水區,艦艏破口的戰列艦阻力陡然提升,再加上蘇聯海軍的拖船馬力較小,導致根本拖不動這艘近三萬噸的戰列艦,兩個小時後,蘇軍終於下達了棄艦的命令,然而為時已晚,側舷大量進水的新羅西斯克號突然發生側傾,艦體內殘餘的空氣使得這艘軍艦倒扣在了海面上。

亞平寧半島的貴客到黑海艦隊旗艦,命運曲折的新羅西斯克號

傾覆後艦艏的大洞清晰可見

由於事發時仍然是深夜,救援工作十分的遲緩,最終這起事故導致608人葬身海底,這起事故對於黑海艦隊的打擊極為沉重,它不僅使得黑海艦隊失去了一艘戰列,更導致蘇聯高層對發展大型水面艦艇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庫茲涅佐夫元帥也遭到解職。對此最開心的當然要數西方人。直到今天,這艘戰列艦突然在港內爆炸的原因都沒能夠查清,有觀點認為是遺留在港內的水雷導致該艦沉沒,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意大利海軍的蛙人在該艦上安置了炸彈,然而事故的真相早已隨著這艘戰艦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