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6.3%,旅游城市泰安能否实现“百业齐放”

近日,泰安市统计局发布2019年泰安市经济运行数据。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2663.6亿元,GDP成绩在山东16地市中位居12;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增速在全省位居第4。

GDP增速6.3%,旅游城市泰安能否实现“百业齐放”

在山东的地域版图上,作为山东16城中唯一的山城,依山而建、山城一体的泰安有着山东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天赋:一座山,养一座城。泰山景区这一金字招牌对全市的经济贡献首屈一指,旅游业也成为泰安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根据2018年GDP数据可知,泰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5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1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5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8:44.2:48.0,人均生产总值64714元,其中,仅旅游消费一项就高达847.67亿元,占其GDP数据的近1/4。

在旅游行业的带动下,泰安的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占比达到了48%,高于第二产业的44.2%。这种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的城市经济格局,在制造业发达的山东16城市中也是位居前列,然而,旅游业遥遥领先的经济局面也凸显出泰安其他产业的打造仍需进一步发力。

2020是泰安发展提质加速的一年,随着“产业兴市”战略、济泰一体化发展的提速,泰安发展会迎来怎样的动力?能否突破旅游业一枝独秀的尴尬,使产业百花齐放?

呈现“三二一”的产业形态,服务业增速居全省第二

7.2%、6.8%、5.7%,从2016年开始,泰安市的GDP连续3年增速放缓,2019年数据为6.3%,增速有所提升。

GDP增速6.3%,旅游城市泰安能否实现“百业齐放”

据2019年经济运行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288.7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6.2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338.7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11.9:39.7:48.4调整为10.8:38.9:50.3。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占比则提高1.9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高于第二产业28.9个百分点;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8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凸显。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338.7亿元,同比增长8.6%,服务业增速高于泰安生产总值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占泰安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3%,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11.4个百分点,全市25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0亿元,同比增长76.6%,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格局更加巩固。

第三产业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其中旅游业对其贡献依然显著。据闪电新闻消息,2019年,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保持高速发展态势,1—11月,实现了地方级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45.23%,出让经营性用地19宗2047亩,收益80.7亿元,创历史新高。

纵观数据可得,泰安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态,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其中旅游业占比较大,甚至对全市经济都起着重大贡献。

“产业兴市”初显成效工业实现平稳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GDP增速6.3%,旅游城市泰安能否实现“百业齐放”

旅游一直是泰安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但泰安只有6家企业产值过百亿,相当于全市所有龙头企业加起来,勉强与泰山景区一家打平。

而从企业发展水平看,山东A股上市公司版图里,泰安仅有浪潮软件、新能泰山、精准信息、泰山石油4家,在全省排名倒数第4;累计挂牌新三板企业19家,在全省623家(2018年数据)新三板企业中,占比仅有3%。从潜力企业看,截至今年3月,泰安入围山东瞪羚企业的数量只有8家。

“抓发展必须重视抓产业,抓产业必须重视抓工业、抓大企业,泰安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看产业强不强、有没有后劲。”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对产业的定位可谓一语中的。

2019年以来,泰安大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强规划引领,挺起了泰安高质量发展的脊梁:现代农业、工业、重点服务业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中,工业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37个在统大类行业中,有20个大类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4.1%;全市轻重工业比例约为1:3,分别增长1.5%、6.6%,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4个、5.0个百分点.8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在统的37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27个行业实现盈利。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市粮食总产量282.2万吨,肉蛋奶总产量76.7万吨,果品总产量100万吨。泰山茶面积达到5万亩,泰山百合、泰山黄精面积均突破1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9%。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3个,园区总面积达到71万亩。

重点服务业企业带动力增强。全市25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0亿元,同比增长76.6%。

如今,泰安的工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已开始提质加速,虽然根据2019年GDP数据可知,服务业依然占比巨大,但泰安已深谙“产业兴则城市兴”,开始转变思维,谋求全篇发展。

济泰一体化提速,泰安迎来发展新课题

传统的“泰山形象”既是底蕴又是包袱,底蕴需要以现代的方式传承,包袱需要巧妙地破解,而这也正是新时代赋予泰安的新课题。

如今,在山东新旧动能带来的机遇之外,还有一历史新机遇正在赋予这座城市新的动能:政策倾斜指引下,济泰共建大省会在酝酿数年之后正式走至台前。

2019年,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泰安市政府联合开展编制工作的《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开始公示,公示时间为3月8日至17日。规划提出以泰山为中心,济南、泰安、曲阜共建包括四山、四水、四城、四圣在内的中华文化枢轴。规划还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

这无论是对于因地位而尴尬的省会城市济南来说,还是对于同样因山而起的泰安来说,都十分必要:一个强省会版图可见的同时,济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也在勾勒,而借助省会城市的辐射,泰安发展动力将变得更加强劲,新泰安值得期待。

泰安,这座旅游城市能否借助这一机遇打开上升空间,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