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遷徙至山東榮成安然越冬——大天鵝知道,這裡對它們好


疫情之下,遷徙至山東榮成安然越冬——大天鵝知道,這裡對它們好

天氣轉暖,在山東榮成過冬的大天鵝正在練習飛行,3月中旬將會回遷西伯利亞。 王福東攝(中經視覺)

每年冬季,都會有上萬只大天鵝從西伯利亞等地飛抵山東榮成市越冬。為保護大天鵝的棲息環境,榮成於1985年建立了大天鵝自然保護區,2007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後又建成了大天鵝救護中心、疫源疫病監測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榮成人沒有忘記大天鵝,在加緊防控疫情的同時千方百計照顧好大天鵝,讓它們在榮成安然越冬。

每年冬季,都會有上萬只大天鵝從西伯利亞等地遠道而來,飛抵“中國大天鵝之鄉”山東榮成越冬。今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這些在榮成市越冬的大天鵝過得如何?

疫情之下,安然越冬

立春後,在海濱城市榮成湖海相接的水面上,一群大天鵝遊弋而來。它們時而悠閒戲水,時而梳理羽翅,時而舒展身姿,靈動又神秘。遠處,一隊“編隊”的大天鵝正在做熱身運動,它們整齊劃一,在空中迴旋、俯衝,靈動又優美。

進入3月份,大天鵝們都在為回遷進行“體能訓練”。“大天鵝在榮成越冬的時間長達四五個月,長時間的停留,使得大天鵝的體重明顯增加。身體裡脂肪過多,翅膀力量會有所減弱,不利於長途飛行。眼下,隨著天氣日漸回暖,大天鵝會抓緊時間練習飛行,為3月中旬開始的北遷做準備。”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劉志斌說。

疫情期間,榮成人沒有忘記大天鵝,在加緊防控疫情的同時千方百計照顧好大天鵝,讓它們在榮成安然越冬。這段時間,景區安排了專人專組定時巡查,每天都察看是否有大天鵝在練飛時受傷。

劉志斌的裝備很齊全,防護服、口罩、手套,消毒用具背在身後,沿著天鵝湖的湖邊和沙灘進行消殺。“為了給大天鵝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往年都是半個月消毒一次,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實行一天一消制度。”自1月21日至今,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對進出俚島鎮煙墩角社區、天鵝湖北岸兩個傳統觀鳥區的7個路口實行全面封閉管理,同時協調畜牧部門提前增儲消毒藥品40箱、防護服10套、防護口罩及手套1000多件,並按期定時對煙墩角社區南、天鵝湖客棧、天鵝湖管理站周邊等人員密集區域進行集中消殺,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同時,保護區內還安裝了48套監控設備,電子巡查和人工巡查相結合,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報告並進行處置。保護區還與俚島鎮煙墩角社區海灣、櫻花湖體育公園、桑溝灣溼地公園、蜊江海灣等大天鵝棲息區域的管理單位建立了聯動機制,做到信息共享,若發現傷病大天鵝,及時救治。

相約冬季,如約而至

榮成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大天鵝過冬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保護大天鵝的棲息環境,榮成市於1985年建立了大天鵝自然保護區,200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接著,榮成市出臺了《保護區建設總體規劃》,建成了大天鵝救護中心、疫源疫病監測中心,以及天鵝湖、煙墩角兩個保護管理站等基礎設施。

每年,大天鵝飛抵榮成後,最讓它們流連忘返的區域之一就是櫻花湖公園。公園管理隊隊長王大海和隊友除了負責公園基礎設施消毒和投餵大天鵝外,還有一項特殊任務:偵察天空。老鷹是大天鵝的天敵,而無人機會被大天鵝誤作老鷹,很容易驚擾它們。為此,榮成市禁止無人機進入大天鵝聚集地。為了及時制止一些攝影愛好者使用無人機拍攝大天鵝,王大海和隊友當起了大天鵝的“守護神”。

有距離的愛才是對野生大天鵝最大的保護和尊重。榮成市在大天鵝的主要飲水地和聚集地,都設置了圍網、圍欄、警戒線、警示牌,引導遊客在線外觀賞,確保不驚擾大天鵝。

2019年12月初,環志大天鵝A97出現在俚島鎮煙墩角社區海灣中,這是環志大天鵝A97連續第11年來這裡越冬。環志大天鵝A97出生於2007年,2009年冬天,A97首次在煙墩角附近海域被發現。此後每年冬天,它都會飛抵這裡越冬。

“大天鵝也知道,榮成對它們好。”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孫陽說,“環志”又稱“鳥類環志”,是將野生鳥類捕捉後,套上人工製作的標有唯一編碼的腳環、頸環、翅環、翅旗等標誌物,再放歸野外,用於蒐集研究鳥類的遷徙路線、繁殖等數據的研究方法。2019年3月,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利用大天鵝回遷前最後一段時間,為10只大天鵝安裝了跟蹤器和環志標誌。跟蹤器分為兩種,一種為頸環式,一種為揹負式,對大天鵝活動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跟蹤器可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和GPS定位系統,每小時發送一條信息到電腦終端,實現對大天鵝的實時監測,對其遷飛的時間、路線、飛行高度、中途休息地點以及滯留時間等進行跟蹤觀測,繪製出大天鵝詳細的遷徙路線。監測數據可在大天鵝保護、科研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12月以來,又有多隻環志大天鵝出現在榮成。其中令人驚喜的是,兩隻B序列的環志大天鵝B54、B58來到榮成。自2008年起,A、C、F、T序列環志大天鵝都先後來榮成越冬,B序列環志大天鵝來到榮成尚屬首次。面對“新朋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十分上心,跟蹤觀測它們的動態,確保它們對榮成留下美好印象。

守護淨土,只為留你

大天鵝喜歡榮成,因為榮成的天藍海碧空氣清新。大天鵝的“認知”有事實依據。榮成市建有國家級大天鵝自然保護區,是鳥類南遷北移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棲息地,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我國最大的種群越冬棲息地之一。近年來,榮成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市、環境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狠抓環境汙染治理,大力培植生態產業,倡導生態文明理念,穩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為大天鵝棲息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榮成市用最嚴格的環保標準調整約束經濟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習慣,用諸多的“不自由”換來“自由呼吸”的好空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先後啟動實施了多個領域、多個行業的汙染治理行動,大批汙染企業被關停,150多個工業項目從沿海一線退出,恢復生態溼地2萬畝,修復岸線15公里。並對天鵝湖北岸多年荒廢的淤泥堆積地進行治理,配套實施了汙水廠改造升級與中水引入,建成了適合大天鵝和其它水鳥生活的溼地水系和植被水草;在天鵝湖周邊種植黑麥,豐富大天鵝的食物來源。天氣寒冷及冰封期間,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會定時定點為大天鵝投食,保障大天鵝安全越冬。如今,天鵝湖“潮汐—汊道”體系水流通暢,水交換能力明顯提高,湖(海)水平均深度由原來不足1.4米增加到2米,區域內大葉藻群落數量得到較好恢復,有力穩定了區域內越冬大天鵝的種群數量。

這兩天,為了給即將回遷的大天鵝補充體力,餵食上,保護區增加了玉米等食物。雖然大天鵝們已經對劉志斌不陌生了,但是在投餵時,他還是與大天鵝保持一定距離。“我就喜歡遠遠地聽它們嘎嘎的歡叫聲。你聽,它們一定是在說,我們在榮成過得挺好的!”劉志斌說。(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王洪臣 王 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