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01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得讓人心疼

“不談學習父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這句話可能是開啟網課學習家庭的真實寫照。

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自我意識的甦醒,碰上父母對學習的高壓政策,很可能就會兩敗俱傷,釀成慘劇。

近日,在河北石家莊,就有一個12歲的孩子因為網課學習,和父母發生矛盾,賭氣從樓上跳下。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癱坐在孩子身邊的父母,看著躺在血泊中的孩子,嚎啕大哭:

“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錯了嗎?

沒錯。

而且視頻中父母的打扮推測,想必也他們不是什麼富裕家庭。只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生活的苦,所以才認為學習的苦,根本不值得一提。

那到底是什麼地方出錯了呢?

也許最大的問題,是父母沒有考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況。

在孩子12歲進入青春期之後,因為生理和心理的迅猛發展,為了讓外界重視自己,會使用各種方法手段來凸顯自我,開始出現叛逆的情況。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很困惑:

家裡的孩子之前很聽話,進入青春期之後,就像炮仗一樣,一點就著呢?

有專家表示,青春期是焦慮的多發期,而學習是引發孩子焦慮的主要原因。尤其升入初中、高中之後,學業的壓力陡然增大,如果父母沒有掌握引導孩子學習的正確“姿勢”,只用嘮叨、攀比督促孩子學習,那結果往往是無比慘痛的。

02 適合青春期孩子的“快樂學習法”

有沒有適合青春期孩子的“快樂學習法”呢?

還真有!

推薦家有青春期的父母,與孩子共讀《學會如何學習》這本書。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呆萌的封面


作為母親和教育者,我曾經翻閱了市面上很多關於學習方法的書。要麼就是乾貨太乾,作者只重視理論堆砌,讓我們看了難以理解和操作;要麼就是水貨太水,通篇只談雞湯沒有方法,誤人子弟還不自知。

但是《學會如何學習》這本書,是從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在廣受歡迎的在線課程和暢銷書《學習之道》的基礎上,用妙趣橫生的比喻、簡單上手的技巧,為擁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指明瞭一條正確方向。

本書的三位作者,分別是芭芭拉·奧克利,美國奧克蘭大學的工程學教授,她的本科專業是俄語,後來掌握正確的學習法後,一路開掛成為工程學博士;第二位是特倫斯·謝諾夫斯基,負責計算神經生物學實驗室,是世界十大AI科學家之一,被稱為美國“四院院士”;第三位是阿利斯泰爾·麥康維爾,當前任職於英國最有聲望的私立K-12(K-12是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縮寫)學校之一。

從三位作者的知識背景就可以看出,這本書帶給你的,絕對不是泛泛的紙上談兵,而全部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方法了。

下面,我就結合個人教育實踐和本書內容,挑三個感興趣的重點,探討“學會如何學習”吧!

03 從“壞小子”到諾獎得主: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

一提起諾貝爾獎得主,我們心中的固有印象,他們肯定從小都是別人家的“學霸”,一路升級打怪毫不費力。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有這樣一位另類的諾獎得主,從小就厭學、記憶力差、沒辦法專注,你是不是會感覺我在說笑話?

這不是玩笑,他就是現代神經學之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聖地亞哥青春期十分叛逆,11歲的時候,用自制的火炮摧毀了鄰居庭院的大門,甚至因此受到監禁。

因為在學校裡的不良表現,他被多次轉學,就是個人見人煩的“壞小子”。

這要是在別人家,估計聖地亞哥早就被父母“放棄治療”了。但是他做外科醫生的父親,意識到也許兒子只是需要一種不同的學習方法。

父親向聖地亞哥展示真正的人體是什麼樣的,激發起他對醫學的興趣。這一次,聖地亞哥愛上了醫學,他重新學習之前荒廢的數學和科學,並且十分專注。

聖地亞哥記憶力不好,說話都結結巴巴,但是他努力用反覆地練習,建立大腦神經元的鏈接,從而改變了大腦的結構。

為了通過一場重要考試,他竟然反覆考了三年,竟然成功了。這一切,都得益於他的不放棄。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聖地亞哥談及這段時間的努力,曾這樣總結道:

先天的不足,能靠後天的勤勉和專注彌補。也就是說,努力可以彌補欠缺的天賦,甚至創造天才。

隨著大腦科學的發展,專家們的研究表明,人類是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大腦的。

我們的大腦中,有數十億的神經元。每一次新的信息,新的經歷,新的思考,都會增加神經元之間,跨越突觸進行連接。

時間久了,隨著你去學習、實踐新的知識,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大量增加,細胞與細胞之間,通過突觸“搭上線”,就是你的大腦神經細胞在建立連接。

這個連接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們是孩子學習知識、積累經驗的基礎。當我們學會一件事情,大腦也會變得更強大,可以儲存更多的知識!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壞小子”聖地亞哥先天反應慢,記憶力不好,但是通過不斷地學習,重塑了自己的大腦。

這就是“神經可塑性”,就這麼簡單!

有意思的是,從“壞小子”成為“現代神經科學之父”的聖地亞哥的貢獻,就是發現大腦由神經元組成,並且提出了神經元會通過相互之間突觸進行交流的理論。

聖地亞哥說:

“只要有足夠的意志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大腦的主宰者。”

這句話,既可以看作是聖地亞哥研究成果,也是他最好的人生註腳。

04 從新手到大師:富蘭克林是如何提高寫作技能的?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年輕時候寫作水平十分糟糕,基本上能把詞句寫通順就不錯了。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他找來英國著名雜誌《觀察家》,從中挑選了很多優秀的文章。由於沒有人能指導他寫作,所以富蘭克林就嘗試進行自我練習:

第一步:

通讀優秀的文章。

第二步: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原文。

第三步:把自己和文章和原文進行比較,到底原文好在哪裡,糾正自己的版本。

第四步:經過反覆訓練,他又開始寫詩,並訓練自己在寫作中做到條理分明。

經過有針對性的刻意練習,富蘭克林成為美國早期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他的《窮理查智慧書》《富蘭克林傳》都成為傳世經典。

通過練習,孩子的大腦可以建立穩定的連接。但要注意,如果只練習自己熟悉的區域,那只是“惰性練習”,不會讓你的技能提高半分。

此時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更難一點的程度上,這才是真正的“刻意練習”。

對“刻意練習”感興趣的,推薦大家去讀一讀《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

請時刻記住:

“練習足夠的話,大腦也能指派新任務給已有其他工作的神經元。……任何人都可以透過有意識的刻意練習去型塑大腦。”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在讓孩子進行刻意練習時,還有一個重點不能忽視,那就是練習的有效性,需要在訓練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體現。

比如孩子學習鋼琴,就必須有專業教練給予正確指導。總體來說,父母如果想讓孩子在藝術、音樂、體育方向有所成就,刻意練習是很關鍵的。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05 想讓大腦轉得快,休息、 飲食 、運動必不可少

1.學會休息

一提起學習態度,大部分都會想到“頭懸樑、錐刺股”的古人,似乎想要學習好,必須得逼著自己勤奮到絕望才可以。就算在現在,好多家長也已孩子每天學習到半夜為榮,似乎連睡覺都成了奢侈品。

但是你知道嗎,通過大腦科學的研究發現,在睡眠中大腦會演練白天學習的知識。

白天熱切地專注於學習新事物,可以激發神經元上樹突狀“隆起”的形成;而到了夜晚,當你睡覺時,小隆起就會變成樹突棘了。新的樹突棘就會與新的神經元有了連接,從而讓你的學習能力更加強大。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2.學會飲食和運動,讓你的大腦更有力量

“如果你堅持運動並且保持健康的飲食,那麼這對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單獨依靠運動和健康飲食都要大”。

健康飲食,就意味著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洋蔥、捲心菜、顏色繽紛的水果、堅果,都可以讓你從食物中汲取能量。

儘量避免吃“假食物”,也就是經過深加工的食物,比如炸薯條、炸雞、甜甜圈等等。

堅持運動的話,能讓你的大腦產生血清素、多巴胺,幫助你產生新的想法,改善理解力、決策力、專注力。

就像哈佛醫學院教授約翰·瑞迪所說:

“運動能激活孩子用來學習的所有大腦細胞,它喚醒整個大腦。”


網課26天,青春期男孩跳樓:不逼孩子學習,就能挽回親子關係嗎?


寫在最後:

智能時代,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著鉅變。如果父母還按照過去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單純通過勤奮、不眠不休地學習,只會離終點原來越遠。

當我們的孩子踏入社會後,可能技術含量低的工種,都已經交託給機器人。那他們就算成績再高,也是徒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如何學習》這本書,與其讓孩子讀,不過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共讀。

通過掌握10個簡單有趣的學習工具,讓父母知道,怎樣才能真正學會學習,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的核心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