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史前古国文明的都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


两城镇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两城镇西北岭一带,遗址北面有两城河流过。遗址以为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兼有周代、春秋文化遗存,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因1936年考古发掘,遂以遗址面积巨大、出土许多精美的陶器和玉器而著称于世,是目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时期超大的中心聚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发掘的一处最为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器物,被考古学界认为龙山文化典型的标准器物。1977年和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据1983年出版的《世界史便览》中被称为是“公元前约35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


见证中国史前古国文明的都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

陶鬶

见证中国史前古国文明的都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

1934年春,为了进一步了解龙山文化及其它古代文化在山东地区的分布,由王献唐先生提供信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王湘、祁延霈就在山东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考古调查,在日照境内发现了两城镇、丹土、尧王城等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以两城镇遗址的面积最大、包含遗物最多,并与此前所知的城子崖遗址有所区别。鉴于此,于1936年春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梁思永、尹达、祁延霈等对两城镇遗址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出土了50多座龙山文化时期墓葬,出土一批当时数量最多、种类最全丰富而精美的的陶器、玉器和石器等,成为当时及后来人们了解龙山文化概貌和确立龙山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重要资料。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考古发掘报告未能正式发表。一些重要出土文物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山东大学围绕着两城镇遗址在日照地区开展了几次专门的考古调查工作,都有重要的发现,有着广泛的影响。

见证中国史前古国文明的都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

玉钺

作为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主要有陶器、玉器、石器、骨器以及生物标本遗物等。陶器出土以黑陶最多,灰陶次之,白陶和红陶较少。器表以素面和素面磨光为主,几乎包含了以后历代社会生活的中器物。该遗址作为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出土大量玉器和半成品玉材,还发现过玉器坑,玉器制作相当精致,器形以玉钺、玉璧、玉斧等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一件两面刻有兽面纹的玉钺,在玉钺上部两面均线刻兽面纹样,与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十分近似,为龙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

见证中国史前古国文明的都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

蛋壳黑陶高柄杯

1995年以来,为探寻中国东部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以新的考古理念之下,运用“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对日照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区域系统调查与聚落环境考古,并对两城镇遗址(1998~2001年)进行了多次发掘,在遗址上发现龙山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大型环壕,在中间环壕的内侧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垣,证明该遗址也是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城址。在发掘工程中,特别注意对文化堆积的细致清理,从而为讨论聚落变迁提供了准确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在日照地区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区域系统调查,揭示了日照地区上自北辛文化,下至汉代时期聚落形态的历史变迁, 这一演变过程,代表了与中原地区社会复杂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同的发展模式,并证明了日照地区在龙山时代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时代,确立了日照龙山时代文明在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地位,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通过发掘,着重搞清楚遗址所经历的时代、微观的聚落结构、人口密度、经济活动、遗址与环境的关系、遗址的性质和功能、聚落的变迁等问题。该考古项目作为聚落考古的典范,已成为我国考古学界学习的楷模。

见证中国史前古国文明的都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