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你如何運用互聯網探索新知識,為你解讀《知識的邊界》

關於作者

戴維·溫伯格是哈佛大學伯克曼網絡與社會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還曾擔任過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網絡政策顧問。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都在思考互聯網對於人類的思想、溝通和社會的影響,寫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可以稱得上一位互聯網思想家。

關於本書

很多關於互聯網的書都提過一個說法:互聯網讓人們不再能深度思考,網絡讓我們遠離真正的知識,而變得淺薄而又愚蠢。但是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溫伯格認為,如果有人認為互聯網成為了獲取知識的阻礙,那麼很可能是因為他沒有真正理解正在發生的知識變革,互聯網創造出的無限連接的信息網絡,讓我們更接近知識的真相。

核心內容

溫伯格在書中破除了我們對互聯網常見的偏見,提出了在他眼中全新的知識生態系統到底是什麼樣的,在最後也為我們提出了建議:在這個海量信息、無限連接的網絡世界,我們怎樣才能變得更聰明。




教會你如何運用互聯網探索新知識,為你解讀《知識的邊界》

在這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對互聯網時代有知識偏見,比如互聯網帶來了信息過載的問題,知識碎片化的問題,網絡世界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我們根本不可能去理解它,互聯網讓人們不能再深度思考。

但是,戴維·溫伯格的《知識的邊界》就是要破除對互聯網的偏見。在他看來,互聯網正在從根本上撼動我們對知識的固有觀念。如果有人認為互聯網成為了獲取知識的阻礙,那麼很可能是因為他沒有真正理解正在發生的知識變革。互聯網創造出的無限連接的信息網絡,讓我們更接近知識的真相。

在這本書裡,戴維·溫伯格為我們破除了人們對互聯網和知識最大的四個偏見。第一,紙質書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好;第二,現代人們的焦慮,不是因為信息過載,而是因為過濾器失效;第三,網絡上雖然存在回聲室效應,但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第四,事實失去了它古老的作用,不再是知識堅實的地基。

在破除了原來對互聯網的偏見之後,這本書又從知識的本質,知識的生產方式,知識的傳播方式和人們思維的形狀四個方面的變化來描述互聯網塑造出的全新的知識生態系統。

在互聯網成熟之後,網絡能成為知識的來源,知識的生產方式,正在從“傳統的專家”向“每個人都是專家”轉變,傳播方式也從原來的金字塔模式,變成扁平的網狀模式。也就是說在網絡化模式下,一個領域可以向另一個領域延伸,而不在是圍繞著中央權威來運行。

總的來看,網絡化的知識告訴我們,世界更像是一個不定形狀的、相互交織的、不可掌控的大網。

歷史上每次出現不同的媒介,都會帶來知識革命,從竹簡到紙張,到廣播、電視,再到現在的互聯網,每次都帶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溫伯格說,我們希望這個過程能更加迅速地發生,因為我們現在的知識媒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便利。溫伯格說,一套新的認識世界的策略正在形成,我們要在無法達成共識的世界裡探索知識,我們要主動出擊。他為我們提出了四個建議。

第一,是在開放的網絡生態裡,好好利用過濾器。在紙質書的時代,有各種過濾器會幫助我們過濾內容。在開放的生態裡,我們還是會從圖書出版社、期刊編輯那裡受益,只不過我們要學習如何才能混合使用這些過濾器,怎麼用一些過濾器作為其他過濾器的指標。利用好這個過濾體系,你就能更好地利用這個開放的網絡。

第二,上傳資料時,要上傳“關聯數據”。比如,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關於化學元素的信息,那你在上傳的時候,不要上傳單個的數據,而可以用一種“三元組”的形式上傳。三元組的好處就是超越了單個數據,讓數據之間發生聯繫,變成了知識。

第三,展示你的工作,鏈接一切。在互聯網時代,研究者們可以在任何時候把自己的研究上傳,讓其他人能更快地接觸到有價值的觀點。而且,也要把你的作品鏈接到更多的文章。

第四,學會擁抱不同。網上的知識越來越多,我們要學會用批判性思維去分辨哪些是廢話,哪些是證據充分的結論。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想要避免回聲室效應,我們就要學會包容不同的觀點,不要只關心自己熟悉的、和自己意見一致的觀點。

溫伯格後來在一次接受中國媒體採訪的時候說,知識網絡並不關心我們從哪裡獲得知識,無論是從網絡上免費獲取,還是從書本、課程裡付費得到。它關心的是,在獲取知識之後,你是不是能和別人構成網絡,一起理解這個知識,互聯網形成了比起聰明人還要聰明的專家網絡,網絡能夠讓我們更聰明,只要我們自己想要更聰明。把這本《知識的邊界》推薦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