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远山供塞酒——明代甘肃巡抚陈棐的边塞诗酒情怀


文/武建寿
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官员还是文人雅士,诗和酒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边塞诗人们,金戈铁马和明月美酒构成了诗歌的灵魂。


雪后远山供塞酒——明代甘肃巡抚陈棐的边塞诗酒情怀


“马上望祁连,连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烟。对峰拱合黎,遥海瞰居延。四时积雪明,六月飞霜寒。所喜炎雪消,潺潺灌入田。可以代雨泽,可以资流泉。三箭将军射,声名天壤传。谁是挂弓者?千载能比肩。”
这首充满雄壮、悲凉、粗犷,同时又很接地气的边塞诗《祁连山》,以“雄”、“壮”、“奇”为背景,蕴涵着祁连白雪的纯朴贞洁和茫茫戈壁的广袤凄凉,是边塞诗人陈棐赞美祁连山的佳作,也是传承400多年的边塞经典诗歌。

雪后远山供塞酒——明代甘肃巡抚陈棐的边塞诗酒情怀


陈棐,字文冈,河南鄢陵人,文才武略兼备,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进士,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官至甘肃巡抚。
古时候的政治家大多有着诗酒情怀。陈棐一生勤于读书,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忙里偷闲,饮酒赋诗,每到一地,都会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令世人钦佩。他的诗大多为吟诵旅途所见风土人情,感情真挚,或灵动细腻,或大气磅礴,撰有《文冈集》二十卷。陈棐在任甘肃巡抚时,沿着丝绸古道检视防务和地方政务之际,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词,可以说是明清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

雪后远山供塞酒——明代甘肃巡抚陈棐的边塞诗酒情怀


河西走廊,折射出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演绎着茫茫戈壁串串驼铃、人们悲欢离合和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战场呐喊撕杀的凄惨场面。自汉唐以来,大凡经过河西走廊的诗人,必定会留下反映走廊及边塞的诗词。而这些诗人,或多或少地都带着一些酒气。陈棐在甘州期间,因管理防务、政务、教育的便利,足迹遍布河西走廊,也留下了许多诗歌,留在甘州的墨迹更甚。
陈棐的边塞诗歌以描绘赞美祖国西部山水人文景观居多。甘泉晚照是甘州八景之一,自古文人骚客多有溢美之词。陈棐《初至镇游甘泉》也对甘泉及甘州进行了细腻的描述:
“金川傍张掖,弱水及仙堤。远向甘泉去,城头树牙旗。甘泉甘露味,有田常润滋。予瞰甘泉源,城边望灵祠。在城长蒲荑,出城汇鱼池。风味江南似,人家塞北嬉。甘心报国土,甘苦复何知。愿言保乐土,永岁无征鼙。”
2019年,甘肃省山丹峡口古村被中国住建部等六部门批准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屹立了千年的古城,正一步步走进众人的视野。风过峡口,大风中,我们似乎看到陈棐举杯高吟: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边塞古城,任风蚀雨剥不倒,永远屹立在河西走廊。陈棐闪闪发光的边塞诗句,将历史融入现实,将山丹古硖口复现在今人眼睑,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雪后远山供塞酒——明代甘肃巡抚陈棐的边塞诗酒情怀


陈棐的一些诗歌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看似信笔而来的这些诗歌,却又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民俗风情,成为今人认识过去,了解过去的宝贵资料。有一天,陈棐驻足山丹新河驿,吃一餐简单的农家饭,喝一杯西域“塞酒”,诗情油然而生。一首《新河驿作》,成为西域名酒“塞酒”的最好历史见证。

雪后远山供塞酒——明代甘肃巡抚陈棐的边塞诗酒情怀


“停午河城卷暗沙,盘餐移自总戎家。樽前屡出鸡尸豆,厨里先烹獭卜花。雪后远山供塞酒,风前斜日送胡笳。殊方尽喜天王地,恩旆何愁万里槎。”
正是400多年前的这篇诗作,使人们认识到甘肃塞乡酒业的“塞酒”原来蕴含着饱满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也正是这篇诗歌,让明朝的“塞酒”传承到现在,让曾经的西域名酒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