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楔子

《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金庸先生在小说终章——“不识张郎是张郎”的结尾处这样写道:

“张无忌回头向赵敏瞧了一眼,又回头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时之间,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一支笔掉在桌上。”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倚天屠龙记》书影

读到最后,小说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读者只看到了赵敏的巧笑嫣然,周芷若的盈盈俏脸,以及张无忌掉在桌子上的笔。我想,以金庸先生的博识,一定知道后来的故事。之所以秘而不宣,必是因为先生深知,大师作画,定要留白,因此将这段散落的故事留给读者去探佚。笔者不揣冒昧,参考小说文本、官修正史兼及坊间传说、稗官虞初,终于补缀完了后面的故事。倘读者不以“狗尾续貂”、“焚琴煮鹤”见责,则何幸如之。

在小说的结尾处,周芷若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忌、敏二人原本的生活。敢爱敢恨的赵敏面对这种情况将作何反应?金庸先生虽未给我们答案,所幸史书中倒留下了些许蛛丝马迹。

小说中,金庸先生借范遥之口将赵敏的身世的和盘托出:

“这汝阳王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做库库特穆尔,女儿便是这位姑娘了,她的蒙古名字叫作什么敏敏特穆尔。库库特穆尔是汝阳王世子,将来是要袭王爵的。那位姑娘的封号是绍敏郡主。这两个孩子都是生性好武,倒也学了一身好武功。两人又爱作汉人打扮,说汉人的话,各自取了一个汉名,男的叫做王保保,女的便叫做赵敏,‘赵敏’二字,是从她的封号‘绍敏郡主’而来。”

由此可知,赵敏是王保保唯一的妹妹。

据《明史·列传第十二·扩廓帖木儿传》载:

“……一日,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竟册其妹为秦王妃。”

另据《明史·列传第四·诸王一》载:

“秦愍王樉,太祖第二子……樉妃,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次妃,宁河王邓愈女。樉薨,王妃殉。”

综合小说及以上两条史料,我们可以看出,赵敏最后不仅落入了朱元璋的手里,而且还被迫嫁给了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更可怕的是,秦王朱樉薨逝,赵敏还被逼殉葬。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陈寅恪先生曾有言:

“最重要的史书,都是官书。最高的统治者,都是隐恶扬善,颠倒是非。很多是不可信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官修史书,未可尽信,读史书要在不疑处有疑。那么当日的情形究竟如何呢?下面,笔者为大家接续前书,娓娓道来。

红日初升道大光

话说当日,张无忌面对周芷若的打趣,不由得心摇意动,举止失措。赵敏看到这番情状,心下不免暗暗生气。她自忖道,张无忌从来都分不清楚何者为仁爱,何者为情爱,一面临选择总是喜欢折衷调和,以求息事宁人。不过,他小事虽然含混,大事尚不糊涂。应该及时给他点警告,小惩大诫,以免今后多生事端。于是,第二天,她又故技重施,趁张无忌为周芷若送行的时候,再一次出走。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影视剧中的张无忌和赵敏

此时,中原的形势早已大定。身为吴王的朱元璋接受了群臣的劝进,正式称帝,定都应天,国号大明。至于“大明”二字的含义,百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朱元璋乃是承袭韩林儿“小明王”之号,顺势而定的。也有人说,陈胜、吴广起义,号曰“张楚”,乃是“张大楚国”之义;朱元璋借鉴此说,定号“大明”,实是“光大明教”之谓也。不过,民间的这些流言根本不是朱元璋的真实想法,因为他对明教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形象

自御极以来,朱元璋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其所念兹在兹的,无非是使大明王朝万世一系。受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的影响,他深知“马上得之焉能马上治之”的典故。明教诸弟兄虽然杀伐有功,但也枭桀难制。有鉴于此,他对自己政权中的明教势力采取了分化、拉拢、排抑和打击等手段。比如,对于周颠,朱元璋极力奉承,甚至御笔亲撰《周颠仙人传》来神化他。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在明教中消除张无忌、杨逍等人的影响。对于知道自己太多秘密的明教弟兄,他更是时时提防。廖永忠制造了一起沉船事件,淹死了小明王韩林儿,从而为朱元璋称帝扫除了障碍。朱元璋表面上投桃报李,封其为德庆侯,暗地里却无时不想找个机会除掉他。忽一日,有司奏报称,廖永忠在自己的服饰和器用上有僭越之举。朱元璋闻之大喜,即令将其羁押于天牢之中,择日再行论罪。天牢密不透风,酷热难耐,廖永忠苦不堪言。朱元璋听闻,谕令司狱官每天从深井中打出几十桶凉水浇在廖永忠的身上,间或加以杖刑。如此月余,廖永忠全身瘫痪而死。至于张无忌,尽管他已经将教主之位让与杨逍,朱元璋仍是十分忌惮。这不仅是因为张无忌神功盖世,还因为他在明教和中原武林中享有较高的声望。如若不尽早翦除,恐怕后患无穷。因此,他一面通过各种渠道宣称,只要那些散居各处的明教群雄肯俯首称臣,不仅爵禄享之不尽,还可以列土封疆;一面又画影图形,暗地里命其麾下形形色色的江湖人士对张无忌明察暗访。朱元璋知道张无忌身负绝技,于是,又命人秘密豢养了许多像火工头陀那样为人狠戾且又武功阴毒的能人异士为己所用,只待分化瓦解了明教势力之后,采取“群狼扑虎”的计策围攻张无忌。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形象

自从张无忌将明教重任托付给杨逍之后,赵敏和他就避处江湖之远。现如今,她哪里知道朱元璋在庙堂之上的这些谟谋?平日里惯于行走江湖的赵敏,却未能预料到此次出行将会险象环生。

这一日,赵敏行至一处茶楼,见里面围坐了许多人,好不热闹。她饶有兴致地踱进店中,寻角落的一处空位坐下。茶博士斟上茶,赵敏端起茗杯,向人群瞧了瞧,原来是说书人在讲说时下的新闻。只听那人用十分夸张的口吻,绘声绘色地说道:“……我大明天子喝茅成剑,撒豆成兵,摧枯拉朽,直捣那蒙古鞑子的老巢。鞑子皇帝丢下大都,望风而逃。我大军稍事休整,便挺进山西,追亡逐北。不过,鞑子军中有一员悍将名唤

王保保,甚是厉害,徐达元帅和他过招,都没占到多少便宜。汤和汤大将军更是在韩店这个地方吃了败仗……”茶客们听罢,嘘声一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人接着说道,“……幸赖我天子洪福,徐大元帅指挥若定,贼将王保保终是寡不敌众,被我大军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仅带着十几名亲随,溃围而出,西逃至甘肃。现如今,他奉了鞑子皇帝的命令,拾掇了些残兵败将正在围攻兰州……” 赵敏听罢,心想:“原来哥哥现在兰州,也不知道父亲他老人家是否和他在一起?”当年为她救张无忌,违逆了父兄,至今仍心觉歉然,“昔日杨四郎尚能探母,我也应该去探望一下他们。”想到此,赵敏将茶钱轻轻扔在桌子上,转身离去了。

北上之路,风尘仆仆。一日,赵敏正骑着银鬃马,揽辔而行。为避人耳目,她像往常一样一副男子装束。不过,纵是寻常服饰,也依旧掩盖不了她的英姿和气宇。伴着答答的马蹄声,赵敏行至一片密林。忽然间,两个黑影拦住了去路,赵敏一边拉住缰绳,一边安慰着受惊的马。抬头一看,却是两个熟悉的身影:鹤笔翁与鹿杖客。两人皮笑肉不笑地叫喊道: “郡主娘娘别来无恙?”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张敏饰演的赵敏英气逼人,回眸顾盼之姿已成荧幕经典

原来那日在少林,鹤笔翁和鹿杖客本想挟持周芷若,不料最后反受了赵敏和张无忌的挑唆,互相打斗了起来。两人比拼内力多时,均受了不小的内伤。待到二人发现中计,早已不见了张、赵、周三人的身影。玄冥二老为此衔恨不已。随着各路义军突起,二人情知蒙古人大势已去,便改头换面,潜心修练,以待时机。一次,他们偶然从到处游散的丐帮长老的口中得知,张、赵二人失和,赵敏不知去向,张无忌正请求丐帮帮主史红石帮忙寻找。玄冥二老长期在赵敏手下做事,对这位蒙古郡主的脾性也颇为熟稔。两人猜想,赵敏曾得罪过中原武林人士,若没有张无忌的回护,恐怕难以在此立足,因此,她很有可能北上去寻找父兄。故而他俩早早地守候在这必经之路上。

赵敏突见二人,心中一惊,不免暗暗叫苦。不过,她旋即一想,玄冥二老利欲熏心,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对于江湖恩怨倒不是很感兴趣。二人苦心寻到此处,想必是自己对他们还有些许利用价值。若不是寻仇,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想到此,赵敏略微宽心,安坐马上,笑吟吟地欠身答礼道:“鹤先生,鹿先生,别来无恙啊。少林一别,音讯杳然,我和张教主甚是想念二位呢。”

鹤笔翁闻言,不禁冷笑道:“死到临头还嘴硬。郡主娘娘,我们知道你一向诡计多端,但现在这里荒无人烟,你连个帮手都找不到。此时就算你使得出张良计,我们也有过墙梯。”

赵敏“哼”了一声,也不接他的话,转向鹿杖客道:“鹿先生,倘若你能够护送我去兰州见我哥哥一面,想必他一定会重重赏赐你的。”鹿杖客哈哈大笑,说道:“现在,蒙古人气数已尽,你哥哥自顾不暇,哪有闲功夫照顾我们俩兄弟俩的营生呢。实话说了吧,听闻朱元璋正在四处找寻张无忌,我们正好把你带了去,作为投效新朝的见面礼,不知郡主娘娘意下如何啊?”赵敏心想道,眼下也别无良策,只得和他们走一趟。朱元璋这人狠戾雄猜

,昔日就常对忤逆自己的下属施以剥皮贮草之酷刑。此一去恐怕凶多吉少。不过,现在朱元璋已经称帝,断不会不分青红皂白滥杀一通。况且明教教规在先,无忌哥哥对他的恩义在后,量他也不敢违拗造次。想到这,赵敏笑答,“好吧,既如此,我就不去兰州见父兄了,去应天见见故人也是好的。”玄冥二老见赵敏答应得如此爽快,脸上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心下不免起疑,生怕此去路远山高,节外生枝。因此两人没有将赵敏押送应天,而是就近交给了陕西行中书省。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影视剧中玄冥二老的形象

话说这一日,朱元璋正在和刘伯温商议国事。朱元璋说道:“如今中原底定,唯有北方边关不靖。彻底驱除元室余孽,尚需时日。此事交由徐达去做,朕十分放心。只是中原武林,仍然踌躇观望。朕已登基许久,六大门派的掌门和其他武林领袖,竟无一人进献贺表。朕对此殊为不解,还望先生见教。”刘伯温答道:“我大明立国,本于明教。明教源自波斯,其地之礼仪风俗迥异于中土。明教徒‘吃菜事魔’,行事乖张,聚众起事,目无君父。故易借其势以驱除鞑虏,难因其众而统御万方。中原武林一向食毛践土,严夷夏之大防。六大门派虽曾受明教张教主之恩惠,但对于异域邪说,摒斥唯恐不及。皇上若能捐弃明教,尊奉孔孟兼及释老,想必不久,中原武林定能欣然归附矣。”

朱元璋听罢,说道:“先生所言,甚合朕心。敢问计将安出?”

刘伯温答道:“此事不难。皇上应根据儒家经典重新解释‘大明’国号的含义:明,乃光明之意。分之,则为日月。礼祀有‘大明’、‘朝日’、‘夕月’之文。自古以来‘大明’、‘日’、‘月’皆为正祀,无论郊祭还是特祭,均为历朝之所重。

这样解释,民间物议自会消弭。如此一来,中原武林疑虑尽散,必然能够洗心事上,拥戴新朝。皇上还应找个时机敕封武当张真人,同时表彰武当、少林、峨眉在抗元斗争中的义举。”朱元璋听罢,笑道:“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

正说间,大都督府前来奏报,称,有江湖人士玄冥二老擒得故元顺帝敕封的绍敏郡主,现已羁押在陕西行中书省。朱元璋听罢,尚未开口,只听得刘基哈哈大笑起来。朱元璋不解,问道:“先生这是何意?”刘基笑道:“臣恭贺陛下,此诚乃天授之良机也。想我大明,肇起东南,定鼎金陵。世言金陵者,祝融之故墟也,唯火德是秉。蒙古起自漠北,尚水德,尊奉玄冥之神。今有玄冥二老,押解故元郡主前来投效,征诸五行,则是水制于火,阴屈于阳之兆象。由此断之,元运终矣!想必不久,残元之军,当不战自溃。”朱元璋闻言大喜,当即派自己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就藩,命他到了自己的封地之后,严密看管赵敏,并重赏玄冥二老。之后,他一面亲笔修书一封给王保保,说明自己想要册封赵敏为秦王妃,以求结秦晋之好;一面又将封妃之事昭告天下。朱元璋此计,可谓“一石二鸟”。一来,扣下赵敏,将之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对王保保可以兼收拉拢和威胁两种效果。不论王保保允与不允,朱元璋都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朱元璋大肆宣扬将赵敏赐婚给秦王,向中原武林显示赵敏弃张无忌而去,借以孤立、羞辱、激怒他,从而有助于寻找机会彻底除掉这个心头之患。

此计一出,果然奏效。王保保得知妹妹落入朱元璋之手,难免心神不宁,指挥失当,因此在沈儿峪被徐达打败,仅带着残部北渡黄河,逃往和林。听到了外面这些纷扰,一向智计过人的赵敏也是一筹莫展。她微蹙的秀额透出了心中的焦虑:没想到兄长和无忌哥哥斗了这么多年,竟都被朱元璋算计了。无忌哥哥一向襟怀磊落,淡泊处事,纵然身负绝技,又如何能斗得过手握大权、心机深湛的朱元璋呢?想到此,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上)

影视剧中的赵敏形象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