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寫金燕西身邊的三段婚姻,大有深意,你看出了幾個?

張恨水先生的小說《金粉世家》中,除了男女主角金燕西與冷清秋的婚姻之外,還另外寫了三段同樣“門第懸殊”的婚姻。

第一段:金家丫鬟小憐與柳家少爺柳春江。

第二段:金家大少爺金鳳舉與青樓姑娘晚香(正式娶作姨太太,所以這裡也視為一段婚姻)。

第三段:金家大少奶奶的妹妹吳靄芳小姐與窮學生衛璧安。

細讀原著會發現個有趣的現象:這三段婚姻雖發生在配角人物的身上,卻全都被安排在主角金燕西的生活圈之內。每一段,金燕西都或多或少與之存在交集,旁觀著他人的悲歡。

這並不是巧合。

這三段婚姻其實與男女主角的愛情悲劇存在著重要的關聯。看似是“旁支”,其實是為主線故事服務。許多在主線情節裡不方便立刻寫明的內容,都通過這三段婚姻故事進行了揭露或暗示,使得後續情節的發展與轉折都更加順理成章。

接下來,我們便依次分析一下這三個來自配角人物的婚姻故事。

說明:電視劇版本《金粉世家》刪除了吳靄芳與衛璧安兩個人物。本文的分析全部基於《金粉世家》原著進行。

《金粉世家》寫金燕西身邊的三段婚姻,大有深意,你看出了幾個?

1. 借小憐與柳春江的婚戀,揭露金燕西對“階層”與“身份”的真實態度

書中,柳家少爺柳春江在一次婚禮上認識了金家大少奶奶吳佩芳的丫鬟小憐,對小憐一見鍾情,並通過各種方式輾轉向小憐表達自己的情意。不久,柳春江給小憐的書信不慎被佩芳發現。小憐擔心被主人質疑自己的人品,不得不匆匆“逃走”,與柳春江私奔了。

作者對這段故事的描述緊湊而生動。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金燕西對此事的態度。

金燕西的評論是:

“這姓柳的……未必把小憐當一顆明珠吧?小憐居然想這樣高攀呢!”

“(柳春江)是一個很漂亮的角色,要說他和小憐結婚,我也不敢相信,或者不至於是他吧?”

言下之意,柳春江這樣的“漂亮人物”是根本不屑於娶小憐這樣出身的人為妻的。這話若出自金家其它少爺之口,或許不算意外。然而從金燕西口中說出來,作者就大有深意了。

1.1 金燕西一直在冷清秋面對保持“自由平等”的人設,卻在評論小憐的時候暴露了內心真實的傲慢與偏見

作者給小憐這段故事的發生時間安排得很巧妙——恰是金燕西熱烈追求冷清秋、並剛剛給冷清秋戴上金戒指、私定終身之時。

這期間,為了打消冷清秋對於門第差異的顧慮,金燕西口口聲聲都是“婚姻自由”、“沒有門第之見”“不成問題”等語,儼然就是敢於突破階層差別、誠心追求真愛的新青年形象。

所以若按照常理,在看到小憐與柳春江用實際行動向“階層門第”發起挑戰、勇敢地追求愛情之時,金燕西理應有知己之感;縱然不至於施以援手,至少態度上也應是樂觀其成。

就像《紅樓夢》裡的情種賈寶玉,自己與襲人偷嚐了床笫之事,所以對其他人的類似行為也甚是寬容:

  • 好友秦鍾悄悄摟著美貌小尼姑智能求歡、被賈寶玉撞見,寶玉只暗搓搓將他二人按住、嚇唬了一下;開了玩笑之後完全沒想過揭發或者為難。
  • 無意中看到小廝茗煙與一個小丫鬟“幹那雲雨之事”,當事人嚇得半死,寶玉卻好心提醒“還不快跑!”,還不忘給他們吃定心丸“你別怕,我是不告訴人的!”

再如《射鵰英雄傳》中初嘗愛情滋味的黃蓉,偶然發現穆念慈深夜在小王爺楊康的窗外潛藏窺視。其實彼時楊康與穆念慈之間還沒有剖白心意,而黃蓉卻由己推人,很自然地理解為“你兩人一個揮舞衣袖出神,一個撫摸槍頭相思,難道咫尺之間,竟便相隔如天涯?”於是竟出手“相助”,點了穆念慈穴道、抱起來直接送到楊康懷裡:“你的心上人來啦”。

這些言行雖讓人忍俊不禁,卻真實展現出了真正“心有慼慼”、“感同身受”的人的正常反應。

而金燕西呢?前腳大談“門第不是問題”,後腳面對突發的“小憐私奔”,卻一口一個的“未必當一顆明珠”、“小憐想高攀”。

很明顯,這是言行不一的表現。初時,讀者只會稍覺意外,未必就聯繫到金燕西與冷清秋正當烈火烹油一般的熾熱愛情上;而越往後文看,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此刻作者一筆帶過的這個高傲頑固的金燕西,才是真實的金燕西。

就像一向成績不錯的學生忽然考砸了一場,旁人只當偶然失手,但後來考砸的次數多了,才發現原來以前是弄虛作假、此時才是真實水平。——金燕西對“階層”與“身份”的態度,其實依然是古舊而傲慢的。

  • 他說柳春江未必把小憐當一顆明珠,實則,婚後倒是金燕西自己不把才貌雙全的冷清秋當作明珠。除了時常給臉色看,還洋洋得意地對關係曖昧的白秀珠炫耀“她(指冷清秋)向來不敢多我的事,我也不許她多我的事;你無論問誰,都可以證明我的話不假”。
  • 他說小憐高攀了柳春江,實則,倒是金燕西自己瞧不起冷清秋的出身。那句毫不留情的“你真能窮得乾乾淨淨,有點難吧?不說別的,你照一照鏡子,由頭上到腳下為止,哪些東西是金姓的,哪些東西是姓冷的”,不僅讓冷清秋寒心,更不知讓多少讀者錯愕不平。

到後來,小憐與柳春江風風光光地回到金家認親;而金燕西自己卻落得妻離子散。真是令人可悲可嘆,又有幾分諷刺。


《金粉世家》寫金燕西身邊的三段婚姻,大有深意,你看出了幾個?

1.2 金燕西對小憐私奔的評價,大大有助於讀者理解後文看似難以接受的轉折:為何僅僅不到一年,金燕西對冷清秋的態度就有了天壤之別?

這答案就是:金燕西對女性所表現出來的殷勤、體貼、讚美、豪爽,並不是基於“姑娘你值得”,而僅僅因為“少爺我高興”。

不妨看看“私奔事件”之前金燕西對小憐的態度:不端主子的架子,可以輕鬆地說笑;而且當小憐不慎打破了佩芳的法國香水瓶,金燕西還殷勤地連忙將自己收藏的同款香水拿來做替身、免得小憐被佩芳責怪。

看上去,不僅是“平等”,而且滿懷“憐惜”。甚至佩芳、六姐等人一度認為金燕西對小憐是“有意思”的。

可惜,前文描寫得越平等、越憐惜,此刻金燕西的評論就顯得越刻薄、越無情。小憐其實還是那個小憐,只因金少爺自己的心情不一樣了、興致沒有了,所以明珠也成了魚眼睛。

有此事做基礎,後文金燕西對待冷清秋的態度變化就很容易理解了。

乍見之時,素淨天然的冷清秋令金燕西驚為天人。這種久違的心動、這股子心癢難撓的快樂,便是金燕西窮追不捨、百依百順的動力之源。

而當美人在懷、朝夕相對,迥異的三觀如鴻溝一般難以跨越,與冷清秋的婚姻就變成了無味的雞肋。於是,冷清秋還是那個冷清秋,只因金少爺“不高興”了、不想繼續敷衍了,所以,曾經的殷勤、遷就、溫柔體貼也隨之灰飛煙滅。

小結:在描寫“小憐與柳春江”這段婚姻之前,金燕西的人物形象在“淡看身份”、“戀愛自由”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進;而這個小插曲一出現,就如輕輕踩了一腳剎車,不輕不重地給讀者提了個醒;也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金粉世家》寫金燕西身邊的三段婚姻,大有深意,你看出了幾個?

2. 借鳳舉與晚香的感情,揭露金燕西對自己婚姻的真實定位

鳳舉與晚香,一個是總理府的大少爺,一個是衚衕裡的青樓女子。這樣懸殊的身份,卻因種種機緣而走到一起。鳳舉不僅用兩千塊給晚香贖身,而且重金置辦傢俬、另立門戶,明確給了晚香“姨太太”的身份。

這段情節,恰發生在金燕西為冷清秋盡心盡力、揮金如土的求愛時光。

然而後來,晚香貪婪無度,與鳳舉嫌隙日生。趁著鳳舉出差上海之際,晚香覺得難以在鳳舉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索性將愛巢中的值錢東西席捲一空、不告而別。

這段情節,則發生在金燕西與冷清秋新婚已過、小吵初現之時。

面對晚香的絕情,金燕西感嘆“金錢買來的愛情,是這樣的靠不住。”

——這兩段感情,在時間線上近乎“平行”,僅僅是巧合嗎?當然不是。

2.1 作者借鳳舉與晚香的感情糾葛,引出了金燕西對自己與冷清秋這場婚姻的真實看法:並非情投意合,而僅僅是“金錢買來的愛情”。

首先看前文。雖然那時金燕西還不曾直白地將“買愛情”這樣的言語說出口,但其實早已“行勝於言”。

從三月下旬驚鴻一瞥,到四月十二冷清秋過生日不久,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金燕西僅依靠“砸錢”這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自信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清秋,你還不明白嗎?”又沒過幾天,金燕西已急吼吼地掏出戒指向冷清秋求婚了。

——在此期間二人的互動基本都是禮物收受、上層交際,而精神層面的交流幾乎為零,對彼此脾氣秉性、興趣愛好的瞭解更是談不上。

而如此草率的求婚卻居然成功了。如果剔除其中金錢的成分,所剩的“情意”實在如風中之燭。難怪冷清秋失意之後也忍不住感嘆自己“終究是讓他買了這顆心了”。

其次再往後文看,金燕西親口證實了這種定位。

當金燕西與冷清秋決裂後,金燕西與同學謝玉樹說起自己的婚姻,二人有過這樣的一段對話:

燕西……口裡哼著道:“都說千金能買笑,我偏買得淚痕來。”謝玉樹……笑道:“……縱然你對這位嫂夫人,不免十斛量珠,你所得的,恐怕也不止一副淚痕。”

這裡的謝玉樹說的“十斛量珠”有個典故,來源於西晉富豪石崇,用十斛(斛,古代的計量單位)珍珠買來了美女綠珠做小妾。

無論是金燕西直白的“千金買笑”,還是謝玉樹委婉的“十斛量珠”,都白紙黑字反映出:在金燕西眼裡,這婚姻根本就不存在兩情相悅的精神投契,而僅僅是一場各取所需的交易罷了。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所著的《幸福的婚姻》一書說:幸福的婚姻應基於深厚的友誼。夫妻間的深厚友誼會成為避免衝突的有利屏障。

而金燕西與冷清秋這場草率的婚姻,卻建立在“一時衝動”與“金錢財物”的基礎上,“友誼”幾乎無從談起。這樣的婚姻出現問題,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金粉世家》寫金燕西身邊的三段婚姻,大有深意,你看出了幾個?

2.2 此外,後文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也有了答案:明明大家都認為是金燕西負心,為何金燕西自己卻始終認為冷清秋有錯在先、“她有對不住我的所在”?

答案就從金燕西對自己婚姻的定位上來。

在金燕西心裡,冷清秋是自己千金買笑的成果,理應在婚後俯首帖耳、乖順馴服,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不管他金燕西是花天酒地、還是夜不歸宿,她都不能有任何不快、更不能有半分干涉。她只需做好一隻小寵物,才算對得起他出的價錢。

而這些,冷清秋自然是做不到。她始終將自己當作金燕西的愛妻,忍不住地替他操心金錢花銷、學業前程,勸他不要只一味追求金錢帶來的短暫快樂。而這些,偏偏都是金燕西的“逆鱗”。

於是在金燕西眼裡,冷清秋儼然一個貨不對板的賣家秀。不僅沒給他帶來快活,還時常給他添堵——這與他當初揮金如土、鋪張揚厲的求愛初衷相差太遠。

所以,當人人都指責金燕西鬧得太不像話、太過分之時,金燕西自己則是滿心的不服與委屈。在他看來,這場婚姻的矛盾之源是冷清秋不按照常理出牌,他才是如同金鳳舉一樣的“受害者”。

小結:其實,晚香與冷清秋根本不能同日而語,而且對待感情、對待男人的態度也是雲泥之別。可惜在金燕西眼裡,二人竟堪堪混為一談,竟由晚香之事而輕易觸動自己的情腸,替鳳舉發一聲天涯淪落人之嘆。

作者這樣的設計,不僅為後文情節發展埋下了悲劇的前兆,也使得冷清秋這一人物的悲劇性更加重了幾分。


《金粉世家》寫金燕西身邊的三段婚姻,大有深意,你看出了幾個?

3. 借吳靄芳與衛璧安的婚姻,暗示金燕西婚姻本應存在、卻失之交臂的另一種結局

吳靄芳與衛璧安,一個是富家小姐,一個是窮得叮噹響的學生。二人因擔任金燕西婚禮的男女儐相而相識。在衛璧安的主動追求下,一向眼光頗高的吳靄芳竟對他青眼有加,二人最終走到了一起。

吳靄芳與衛璧安官宣結婚的情節很特別。他們各自給親友下請帖、只聲稱是請大家在某個高級飯店聚一聚;結果到現場準備開席之時,才忽然公佈婚訊。而更妙的安排是,二人今日大會親友,散席之後便立即收拾行李去杭州度蜜月,然後便要出國。

這段簡單而不俗的婚禮,作者傳遞了兩個重要信息:

其一,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對於“門第懸殊”的婚姻,態度是寬容的,並不能成為當事人婚後矛盾的主因。至少對於沒有利益衝突的親友來說,都能夠表示理解與祝福。這也與當初金燕西與冷清秋的婚禮相呼應:當時,除了三嫂王玉芬因表妹白秀珠之故而心中不平,金家其餘的三親六故都是一片喜氣洋洋。

其二,如果當事人誠心希望在婚後避免“齊大非偶”帶來的一地雞毛,其實並非無計可施,而是存在可行的解決辦法的。其中之一就是——找一個人際關係相對簡單的環境,夫妻兩個清清靜靜地度過最初的蜜月期與磨合期,不給閒言碎語以可乘之機。

而當初熱戀之時,金燕西也曾對冷清秋髮過豪言壯語:“我和母親私下開談判,請他給我們幾萬塊錢到外國留學去。等我們畢了業回來,我們自己就可以撐持門戶。那個時候,他們決不能對我們怎樣了。”此處借吳靄芳與衛璧安的婚後安排再度提起,也是對前文的呼應。

除了上述信息,這場婚事在小說中出現的時機也很值得注意:正是金燕西與冷清秋的婚姻爭吵頻發、但尚未完全撕破臉的時候。

所以,作者隱含深意已然呼之欲出,這不僅是吳靄芳與衛璧安的一場婚戀,同時更是為金燕西與冷清秋岌岌可危的婚姻指了一條明路:既然生活已經向他們證明深宅大院、燈紅酒綠的環境並非他們婚姻的樂土;那麼,不妨趁著如今尚有轉圜的餘地,趕緊重拾戀愛時期的計劃,出國去另闢一片天地。


《金粉世家》寫金燕西身邊的三段婚姻,大有深意,你看出了幾個?

在吳衛二人的婚禮中,金燕西是受邀嘉賓之一。面對與自己相似的“富家子+窮學生”的婚姻組合,耳聞與自己曾經想法類似的出國安排,金燕西理應很容易“觸景生情”、有所感悟。若真如此,那麼故事的情節走向一定大不相同。

而作者筆下的金燕西,卻偏偏毫無觸動,全程興致勃勃卻又置身事外地看了一場熱鬧而已。彷彿吳衛二人費盡心思解了一道難題、將答案雙手奉上,而金燕西卻懵懂到連“照抄”都想不起來。

回家之後的金燕西,依舊我行我素,甚至逐漸發展到醉生夢死、恩斷義絕。這一場婚姻,終究墜入了無藥可救的深淵。

有人說,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並不是一直生活在黑暗中,而是讓他見識過光明與希望之後,又重新將其拋棄回黑暗裡。

作者這樣的情節安排,先用正能量滿滿的積極範例給讀者以希望,又以男主角的無動於衷將讀者拉回現實。這樣欲抑先揚的安排,更令讀者扼腕嘆息。

4. 結語

《金粉世家》裡配角人物的三段婚戀,在流暢的主線情節發展之外,不著痕跡地補全了男主角金燕西性格的“B面”,也揭示了金燕西冷清秋婚姻原本可能存在的另一種結局。通過主線與支線的互現與呼應,使人物形象更飽滿,也使人物命運的悲劇色彩更加打動人心。

人們常說“《紅樓夢》中無閒筆”。而被稱為“民國版《紅樓夢》”的《金粉世家》,在行文方面同樣也深得此精髓、絲絲入扣。這四場愛恨,形散而神不散,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