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導讀:《三國演義》向大家呈現了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歷史史詩。在那個時代,既有軍閥之間的勾心鬥角,又有兄弟情深,生死不棄的感人情節。讀三國的同時,我們又不難發現,在那個軍事實力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有些實力派諸侯卻沒能擁有一番作為,很快都退出了歷史舞臺。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漢朝版圖

群雄割據,實力豪橫的,可不僅僅是袁紹

袁紹是東漢末年典型的門閥世家的代表。人脈廣,他家四世三公,門徒遍佈五湖四海。家底厚,漢代實行的“舉孝廉”的任官制度,再加上東漢末年買官盛行,作為朝廷重臣的袁家,從中獲利頗豐。

所以,當董卓在洛陽倒行逆施的時候,十八路諸侯反董卓,齊齊推舉袁紹為盟主。

論實力,袁紹自然是當時中原地區最強大的。當時的曹操才剛剛起家,劉備、關羽、張飛還都是不入流的角色。

可是,當你把目光投向中原之外的西北地區時,你會發現,在這裡,藏著兩位超級豪橫的軍閥,他們就是韓遂和馬騰。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為什麼說他們豪橫呢?主要有兩點。

1. 西涼從西漢時起,就是中國西向的貿易之路,到東漢時期,曾有“姑臧夜市”的美譽,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當時的夜生活十分豐富,整夜燈火通明。

《後漢書》更有“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的記載。

所以他們有錢

2. 西涼地域廣袤,羌胡部落眾多,韓遂當初被羌胡部落裹挾著推舉為首領時,有十餘萬羌胡騎兵。馬騰雖沒有其勢力強大,但他作為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在當地羌人當中頗有聲望,其子馬超更被奉為神威天將軍,可見馬家在當地的勢力也是頗為了得。

所以,他們有兵。

既有錢糧,又有兵源,說他們是超級軍閥,一點都不為過。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可為什麼在中原諸侯殺得天昏地暗的時期,這支西北大軍沒有入關爭天下呢?據我分析,以下幾點可能是關鍵所在。

一、韓遂、馬騰自身不和

韓遂和馬騰本就不是一個陣營裡的。當初韓遂起兵反叛的時候,馬騰是朝廷平叛的將領。當時雙方在漢陽、隴西等地投入十幾萬兵馬,殺得昏天暗地,結果朝廷敗北,馬騰等人屈於韓遂勢大,便投靠了韓遂,成了韓遂聯盟中的一員。這也給兩人後來的關係惡化埋下了伏筆。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馬騰之子馬超

在當時的西涼軍閥中,韓、馬二人的實力最為突出,為了共同的利益“對抗朝廷,割地自據”,二人結為異姓兄弟。是不是與中原的劉關張三兄弟很相似?雖然沒有桃園美酒嗜血盟,但我想著總歸是有燒烤羊腿大碗酒的。

但與劉關張又不同的是,劉關張三人是因為共同的理想“大丈夫應與國出力”,而韓馬二人是因為共同利益“割地自守享榮華”。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我看來,這句話反過來也是成了的:“利益面前,誰都有可能是敵人”更何況是這種看似平等,實則不公的關係。果不其然,因為下屬之間的摩擦,馬騰和韓遂直接就掰了,更誇張的是,韓遂竟然殺了馬騰的老婆。二人之間從摩擦升級到了仇恨,樑子自此算是結下了,大小戰爭無數。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馬超和旗下鐵騎

直到公元199年,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出面,才將調停了二人之間的矛盾。但此時的關內,大局已定,中原地區局勢已經明朗,袁術、呂布、公孫瓚等諸侯退出歷史舞臺,袁紹、曹操成為最大的諸侯。

也就是說,韓、馬二人錯過了進軍中原,分食天下的最佳時機。


二、當時朝廷對西涼的政策,導致當地局勢非常混亂

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起,涼州一直作為中國前往西方的貿易之路必經地,歷經多年的發展,涼州已經成為當時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到了東漢時期,曾一度出現“酒肆遍地,夜夜燈火通明”的繁華景象,涼州便有了“姑臧夜市”的美譽,併成為漢代最大的夜市。

但東漢中期,朝堂昏暗腐朽,無力顧及西涼等邊境地區的發展,導致西涼當地大量的羌胡部落反叛。社會動盪,也是的韓遂、馬騰之流的西涼軍閥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進行內治,無暇涉及中原戰火的原因之一。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涼州城

三、失去中央財政扶持,麻糖、韓遂的日子也並不舒服

隨著中原戰禍不斷升級,大量的流民逃向江南、蜀川、西涼等當時的邊陲之地避禍。西涼本地經常發生羌胡之亂,對城內居民及過往商隊進行擄掠,造成當地經濟發展滯後,再加上大批流民的湧入,造成經濟急速衰退,即便韓、馬二人治住了當地的羌人,也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大規模的遠征。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四,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中原局勢已定

前面第一條時已經分析,在中原群雄逐鹿的時候,馬、韓二人錯過了時機。公元199年二人才達成和解。即便經過幾年的休生養息,再想問鼎中原,也已經成為不可能。

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態勢已成,曹操一家獨大,無論從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足以在潼關以西拖住西涼軍的東進步伐。

慢讀三國:思考韓遂、馬騰為何沒能逐鹿中原

曹操和其虎豹騎

結語:財政吃緊,大量內耗,再加上時機不成熟,造成馬騰、韓遂徒勞擁兵十數萬,卻沒能在中原分一杯羹的根本原因。公元208年,深知西涼軍厲害的曹操,以朝廷的名義要求馬騰進京為官,意圖鉗制住西涼軍這個自己身邊最大的隱患。

公元211年,韓遂、馬騰之子馬超起兵十萬,屯兵潼關,意圖與曹操決戰漢中,決定西涼今後的控制權,但此時曹操的實力已經不是官渡之前能比擬的了。

最後,馬超、韓遂大敗,西涼這塊曾經風光無限的土地,終納入曹操的掌控之中。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三國志 資治通鑑 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