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了疫情,却没有躲过“拖延症”:三招帮你找回工作状态


朋友小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最近他觉得有些焦虑,虽说已经复工了半个月,但一直找不到好的工作状态,有任务来了提不起兴趣,习惯性拖着再说,为此他多次遭到了领导的批评。

像小周这样的情况,就是典型的职场“拖延症”表现。“拖延症”,指的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

复工后回到公司上班,生活方式与工作节奏发生了转变,往往容易引起一些人的拖延,如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或者失去了往常对任务的那种紧迫感。

“拖延症”会造成我们焦虑、自责等情绪反应,并且会从工作泛化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克服在职场中这种拖延行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法。

躲过了疫情,却没有躲过“拖延症”:三招帮你找回工作状态

01 设定目标,寻找焦点

许多人会出现职场拖延症,往往是没有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因此难以聚焦。

确切地说,有些人是具有目标,但是目标太大了,理想太遥远,所以干脆放弃了目标的达成。

为此,我们可以做好几件事:

第一,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看得见、够得着,做起来就没那么难。等小目标全部完成的时候,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第二,一次只专心做好一件事。或许你以为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或者多件事,实际上不过是你的意识在两个任务之间快速切换,而这每一次切换都会浪费一点时间。要摆脱拖延症,就必须学会在同一时间内减少大脑里装在的东西,保持对一件事的专注。

第三,要给自己的目标一个截止时间,让自己的时间支出得有理有据。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即便知道目标是什么,也不会逼迫自己去达成。

躲过了疫情,却没有躲过“拖延症”:三招帮你找回工作状态

02 给自己鞭策和奖励

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任务,就应该努力在今天做完它,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在拖延中你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足够让你把那件事做好,拖延是事业成功的大敌。

喜欢拖延的人总是有很多借口:工作无聊、辛苦、环境不好、老板的计划不合理等等,其实这些没有什么不能克服。

你可以给自己鞭策,也可以给自己奖励。

举个例子,我曾经有个朋友就用过这样的方法克服拖延症:

要求自己坚持一个星期没有拖延,做到了就请自己吃上一顿最爱吃的美食,作为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做不到不仅没有奖励还要减少购买零食或者取消一些喜欢的娱乐活动。

她用这样的方法坚持了半年,然后发现自己已经养成了去执行的习惯,即便没有再给自己奖励,也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

这在心理学里头,可以称之为“阳性激励法”,也就是正面鼓励自己去达成目标。当然还有“负性激励法”,也就是惩罚性质的,但对多数人而言,自己去尝试运用的话,“阳性激励法”会更容易实施。

躲过了疫情,却没有躲过“拖延症”:三招帮你找回工作状态

03 把最难的任务放在最前面

我们中国人挺喜欢“先苦后甜”这样的传统,我觉得这种传统也适用于克服拖延症。

当你面临的工作比较繁多,那一定需要做选择,不妨试着为它们排个序,可以把最难的任务放在你的日程最前面。

“拖延症”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是对困难的恐惧和逃避心理,既然有这种心理,那就采取“正面对抗”的方法来应对。

困难面前不推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勇敢得先把自己推入绝境,当你努力完成它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为自己投入下一项挑战,增添信心和战斗热情。

当你把最难啃的那根骨头啃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困难,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工作自信心,对于后面相对简单的任务就更有动力去解决了。

写在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指责自己对解决拖延没有任何帮助。自责会使我们自尊心下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对待由拖延带来的负面情绪,应用原谅和接纳替代自我指责,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关怀”,那些懂得自我关怀的人,也会更自律、更好地控制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