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孝和皇后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夺得皇位,将它让给别人的儿子?

回顾历史,品味经典,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历朝历代挑选皇位的接班人原则。大多数都是父死子继,然后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兄死弟继。但是清朝却是一个特殊的朝代,纵观清朝12位帝王,只有一位皇帝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

他就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公元1820年,嘉庆皇帝在还没有明确指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突然就在承德病逝了。

就当人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皇帝秘密立储的小金盒时,小金盒却消失了。一般来说皇帝驾崩后,在没有遗诏的情况下,皇太后可以全权负责。当时嘉庆皇帝的四个儿子中,只有皇二子绵宁和皇三子绵恺已经成年。所以说皇位的继承人,只会在二人之间产生。而皇三子绵恺正是皇太后的亲儿子,就当所有人都想当然的时候。

清朝孝和皇后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夺得皇位,将它让给别人的儿子?

嘉庆皇帝

皇太后并没有选择立自己的亲儿子为皇帝,而是立了别人的儿子,爱新觉罗.绵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那么皇太后究竟为什么要放弃唾手可得皇位,扶持别人的儿子呢?清朝历史上这位深明大义的继母孝和皇太后与道光皇帝究竟是一对什么样的母子呢?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绵宁,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出生于紫禁城撷芳殿。绵宁是嘉庆皇帝原配妻子喜塔腊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所以说绵宁既是嘉庆皇帝的长子又是其嫡子。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后。嘉庆元年正月,喜塔腊氏被册封为皇后。但是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皇后就病逝了,终年三十八岁,死后谥号孝淑皇后。

清朝孝和皇后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夺得皇位,将它让给别人的儿子?

皇后喜塔腊氏

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后,嘉庆六年正月初八钮祜禄氏被册立为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孝和皇后。孝和皇后一生共生有两子,绵恺和绵忻。嘉庆皇帝去世时,绵恺25岁,绵忻15岁。根据清史记载,小儿子绵忻更受嘉庆皇帝的喜爱,因为就在嘉庆皇帝去世的前一年,年仅14岁的绵忻就被封为了亲王,而他的哥哥绵恺还是个比他低下的郡王。

我们都知道清朝时期,皇帝非常喜欢秘密立储,这一方法。据记载嘉庆皇帝生前,将立储诏书。一式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中正大光明匾后面,一份留由自己保存。晚年的嘉庆皇帝曾多次有过易储的念头,因为他逐渐发现了小儿子绵忻也十分聪慧。但是在大臣们心中,那个立储诏书上的名字,始终都是绵宁。首先绵宁是嫡子又是长子,而且绵宁深受晚年乾隆皇帝的喜爱。

清朝孝和皇后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夺得皇位,将它让给别人的儿子?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曾经亲自在宫中为绵宁举行婚礼,这场由太上皇和皇帝同时参加的婚礼,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豪华,最奢侈的婚礼。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允许成婚后的绵宁夫妇,继续住在皇宫之中。乾隆皇帝的种种迹象都表明,绵宁就是其心目中最佳的皇太孙人选。但是嘉庆皇帝晚年时,突然将已经放好的立储诏书撤出。不得不让人怀疑,嘉庆皇帝有改立人选的想法。

而这种想法第一个可能知晓的人,就是孝和皇后。因为立储诏书就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撤出诏书必然会兴师动众。然而在立储诏书小金盒找不到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孝和皇后会立自己的亲儿子为皇帝。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和皇后,直接下懿旨,立绵宁为皇帝。此时身为皇太后的钮祜禄氏,这种做法并不是没有道理。

清朝孝和皇后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夺得皇位,将它让给别人的儿子?

道光皇帝

首先孝和皇太后非常明白,绵宁是嘉庆皇帝原配所生的嫡子,所以在地位上绵宁比较占有优势。其次绵宁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孙子,这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再次如果这个时候,孝和皇太后以权谋私。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的话,必然会遭到宗室及其大臣的反对。还有就是如果立储小金盒,一旦被找到,她们母子,必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最后就是出于对年龄的考虑,嘉庆皇帝去世时,绵宁38岁,而她的儿子绵忻才15岁。俗话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矣。虽然嘉庆皇帝非常喜欢小儿子绵忻,但是如果立绵忻为帝,不仅有偏袒之嫌,还难以得到大臣们的普遍认可。因此孝和皇太后非常果断的以皇太后的身份,指定了绵宁为皇位的继承人。正因为孝和皇太后深明大义的行为,使其避免了一场宗室之争,使得清朝的政权完成了平稳过渡

清朝孝和皇后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夺得皇位,将它让给别人的儿子?

晚年的孝和皇太后

事实证明,孝和皇太后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立储小金盒,在道光皇帝登基不久,就找到了。尽管如此,孝和皇太后的那到懿旨,还是让道光皇帝十分感动。那么道光皇帝和孝和皇太后,究竟是一对什么样的母子呢?登基后的道光皇帝对孝和皇太后非常恭敬,对其深明大义十分赞赏。而且道光皇帝每天都要去太后宫中请安,而且对于太后宫中的所有需求,一应满足。

有一次孝和皇太后生日,一向节俭的道光皇帝,竟然毫不犹豫的奢侈了一把。不仅让宫女们都盛装打扮,还宴请群臣,在宫中搭台唱戏。而且道光皇帝还亲自穿上戏服,唱了一出二十四孝中的莱子娱亲。母子二人的生活其乐融融,虽然不是亲母子,却胜过亲母子。

清朝孝和皇后为何要放弃,唾手可夺得皇位,将它让给别人的儿子?

道光皇帝绵宁

母子二人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有很多因素,道光皇帝生母去世后。道光皇帝一直由孝和皇太后照料,孝和皇太后对待道光皇帝更是无微不至,视如己出。而且道光皇帝登基后,孝和皇太后从不因自己的身份,干预政事。而且后宫一切事宜都交给皇后打理。

就这样孝和皇太后一直做了29年的太后,孝和皇太后去世后。道光皇帝非常伤心,69岁的道光皇帝不顾年事已高,依旧恪守孝子之礼,为其守孝。晚上睡草席,白天守在棺椁前。因为种种原因,道光皇帝在孝和皇太后去世一个月后,也去世了。不是亲母子,却胜过亲母子,这种母子之情竟出于皇室,实在令人感动,令人惊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