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了。感觉身边知心朋友越来越少了,友友们有没有一样的烦恼呢?有何感受?

Conqueror539


很高兴跟你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呢我认为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换言之,你经历过了青春时期的特有的热情或者冲动,而渐渐的进入到三十而立的理性期,无论从岁月经历,人性考验,价值伦理,家庭的共有认知度等方面,都有了重新的定义,然后形成了彼此的心照不宣认同。因此,以前所认为的朋友,缺少个异互补,就是行径大致相同,思想思维模式异曲同工。说白了就是喝喝酒,吹吹牛,一快装装大个,然后回家睡醒就蒙蒙然的一无所获的那种,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能划为朋友之列,或同事,或合伙人,或上级或下属,因为跟这部分群体都存在着利益之分,是建立在利益链基础而维系的一种合作关系,而当利益产生不公平或断裂的时候,随之就会消亡,既使存续也很牵强;其次,我不得不说的是,在我们年轻盲从成长的年龄,你是最自由的,你消费掉的每一分钱其时都是父母给我们的产出。因为你不是独立的个体,你在你家的户口薄上,你不是户主,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忽略掉一个问题:你认为你工作的报酬是属于你自己的私有财产,你有权支配,包括你的不合理消费;这个是错误的想法,只是做为父母宠爱了我们,宁可为难自己,不去跟我们计较而已(当然我谈的只是某些人,不是全部),这个问题只是告诉我们,大部分的年轻人几乎享受过那所谓财务自由的时光,而“潇洒”很多,因为我如此过。当然不是被批判的错误,而是针对这个话题里的一个困素。所以当我们娶妻生子以后,你就突然感觉,你承担了一种责任,你的收入需要跟妻子共享,财务支配权不再由你一个人决定,节源开流之下,你会强制或自愿的减少这部分开支,困为你已经明白了这种没必要的聚会;你会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拓展在夫妻共同的意愿上,或者共同的事业资源或者共同的家庭财务支出,因此,就会感觉曾经相处的人,留下的越来越少,因为沒有谁会去愿意浪费精力和财力去支撑那份浅显脆弱的交情。

所以,最终以来,还是父母的粗茶淡饭最香,妻子的举案齐眉最真,孩子的天伦之乐最暖。那些没必要的人无须见,没必要的聚会不要参加,天涯路漫漫,来往皆过客;真正的朋友情很浓,却淡交如水,一生有二三,当珍惜;做善良自如的自己,爱护好家人,足矣。





玺汾天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我没有觉得朋友少的烦恼,朋友不在于多,一两个交心就好。

小艾在我买房时候伸出援手

我有个朋友小艾是高一认识的,现在认识也有十六年了。算一算觉得好快,以前有好多朋友,但实际现在,能叫上名字的都没有几个。

前年我买房,老公说你要不要问问你旁边朋友看看谁有,我就试探性的问了一圈,结果就我妹妹和小艾主动借给我。

先不说钱多少,就说人家愿意借就很不容易。幸亏那会我不缺钱,要真是遇到钱上面的困难了,可能就要被打脸了。

我还傻的以为,平时我帮他们,关键时候肯定也有人帮我。

人要感恩,要知足,我很感谢我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我愿意付出我一百分的努力维护这段真挚的友谊。

我年前花30多运费就为了给她送几个包子,一颗苹果,一杯饮料

过年前,她门店附近吃饭的都关门了,向我求助,正好我在做包子,包子虽然不值钱,我找了uu跑腿花了30多元运费就送了几个包子,一颗苹果,一杯饮料,一碗辣汁。

虽然是小事情,但是我朋友那会可开心了。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就要靠朋友。

所以,朋友是相互的,是坦诚相见,在彼此需要的时候,赴汤蹈火。我们已经过了上学的年纪,时间筛选下来的才是真心对你的朋友,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论真心,一两个绝对够了。

希望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我们还是一呼即到,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互相数落,一起彼此祝福。


岸上笑


朋友最多的时候那是我们小时候,每天都是成群结队的在一起玩,有好吃的一起吃。

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身边的小朋友一个个都去了别的城市,一直到大学毕业,找工作,这才算安稳下来,但是回望当年在身边一起玩过的人都去了别的地方。

找工作后我们也会有一些朋友,但是我们在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跟身边的朋友出去玩的少了,陪伴妻子孩子的时间多了,那是我们有了自己家。

身边的朋友不在多少,真心的有一两个就够了,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出现在身边拉我们一把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我们在辉煌的时候围着自己转,等自己落魄的时候都离你而去的人。

真正能陪我们走到最后的还是自己的另一半,所以我们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多想想我们的爱人,他(她)更是需要我们陪伴的人。


碰撞的心灵


二十七岁那年,最好的朋友和我闹翻,慢慢越来越远疏远。

对于我这种理性的人来说,基本没有过因为失恋而伤心难过走不出来的情况,却因为这个最好的朋友难过的心都快碎了,后面大概有一年时间,每次说到她都难过的哭一场。

后来似乎好点了,但心里一直有个结,直到前年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咨询师给我说了一句话:你不要把你俩友情的终结定义为你的错,或者她的错,或者不断复盘当时应该怎样,都无意义,这也许就是缘分到了,你们不再有那么深的羁绊了,是自然而然的事。

然后就是听了这个看似迷信的话,我才真正看开朋友间的关系了,其实都是随缘就好。

至于知心朋友,我觉得你要有发现闪光的人的眼睛,你真的发现这种闪光的人了,千万要积极和她接触呀。

朋友相处随缘,但看到值得深交的人,一定记住交朋友要主动。


纳迪


作为过来人,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必为此苦恼。

三十多岁刚过而立之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一个年轻人从上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二十六七岁。在工作岗位上奋斗几年。到了这个岁数,基本上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了。此时加班加点可能都是常事。

就家庭而言,正常的年轻人这个岁数都已经结婚生子。上有父母赡养,下有孩子教育。特别是,三十来岁,有的已是俩个孩子的父母,家庭负担压力更大,家庭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为了工作,为了家庭,此时的这代人为生计都在拼命地拼搏着。朋友间的交往机会会逐渐减少。

而有些人有可能是大龄剩男剩女,看见有家室的朋友一天天忙碌着,自己单着,更不愿意参加一些这样的朋友聚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更注重手机的交流,抽时间刷刷屏,了解一些新鲜事情,从而疏远了朋友间的交往。这不是这个岁数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你看饭桌上、街头边,上至老人,下到俩三岁的孩子都是低着头玩手机。手机取代了了人和人之间的正常语言交流,人情淡漠,感情疏远。真正知心的知己也难以觅到。

当人生步入四十多岁时,有些人成为成功人士,事业家庭走向正规,此时的朋友间的交往会逐渐增多。

我记得我们三十多岁时也是这样,没有朋友,就是有知己也很少联系。只是平时打个电话慰问一下而已。到了四十多岁了,感觉人生快过一半了,才从事业家庭中抽出时间该享受生活了。同学朋友之间的走动也就多了。

所以我认为你不必发愁,知心朋友的交往不必局域形式,他心里有你就行,当你有困难,真正有事时,朋友能准时出现在你面前就是最好的朋友。


行者813


这种感觉我想谁都会有,但是身边的朋友少了的原因要三种原因

第一种

如果你是已经结婚了的,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人的男人,那就是因为你已经有家、有压力,你想有赚钱,为了家,你就要把精力放在养家糊口上,你也就没有时间去陪曾经的朋友玩,联系少了,所以逐渐的就和他们疏远了。

第二种

如果你没有结婚,那就是因为你自己变了,你会看到曾经的那些朋友都有家,有儿有努女,你就会感到孤独寂寞,你会变得很宅,你不愿意主动去找他们,他们也会因为有家,有责任,买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老婆孩子而奔波劳碌,没时间在像以前一样玩耍能,慢慢的就疏远了。

第三种

第三种原因也是最残酷最现实的一种,那就是你是一个富二代,你所谓的那些朋友,只不过是一些酒肉朋友,当你拿着你父母的钱明天和他们花天酒地,自然你朋友多的是。

但是、有可能是你父母因为有很多原因跑产破产了,你就彻底的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你,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他们自然就离你而去了。

你觉得你的朋友越来越少的原因是那一种呢?





猎奇奇妙世界


听你这么一说,突然想到了郭德纲老师的一段话。

“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回头看我得感谢那段岁月。想当初是真没辙啊,孤身一人流落京城,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穷过,苦过,受过罪,挨过饿。

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有钱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枪翻江倒海,抵挡不住饥寒穷三个字。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终于我们也看见了花团锦簇,我们也知道了灯彩佳话。

那一夜,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

也许三十岁的你还不够出色。加油朋友!


这个酒馆有点甜


朋友,是我们这一辈子,都无法绕过去的话题。

但是朋友也有亲疏之分,有的朋友,是我们一辈子的助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能带我们走入正途。

也有的朋友,是吸血虫,和你做朋友,只是因为利益相关,并不是真心对你,甚至带你误入歧途。

酒肉朋友有一句俗话说得好:酒肉朋友好找,患难之交难逢。人到中年,酒肉朋友越来越多,真心朋友越来越少,但真正的朋友,酒和肉一定不能少了。





Y迎K客S松


随着成长的脚步,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时光就像筛子,一些朝夕相处的人会经过这个筛子,终会随风远去散落天涯,能留下的人会越来越少,现实世界的生活完全不像电影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会有一群人,陪伴着你一直走下去,或许我们人生的某段时期会相信这个世界的光明和希望,我们会更加笃定的相信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善良,我们一直以为所谓知心的朋友就是无论你做了什么错事,取得了什么成就他们都会在我们身后,相信友情本身是深刻而无法摧毁的,所以我们永远不接受离别。

但事实是无论任何形式的离别都没有办法好好准备,每一个优秀的人的诞生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和朋友或者同伴一起,大家一路游离,一路跌跌撞撞;一路欢笑,一路癫狂,一路神采飞扬;之后几次失败,几次爬起,几次咬牙倔强;几次求助,几次迷茫,几次紧握希望;每个人都过得越来越靠近自己的梦想,但是身边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最后,我们虽然一路披靡,一路狂妄,一路尽展锋芒;但还是不由自主的一路低头,一路失落,一路回头张望。

与其说是怀念某些经历,不如说是在怀念某个群体,某个人或者怀念自己某阶段的生活状态。生活依然在继续,但是一起走过来的朋友们却都老了

现在仔细回首,才发现原来这条路一直只有自己一个人走到了最后,时间的强大是不可逆转的,在繁华的事物都会归于尘土,飞跃的成长带来的不仅仅是失去,并不是我们变了,我们只是成长了。



也许等你渐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坚定了,等你在时间的洪流中漂浮不定,等你变得敏感、尖锐和极端,你才会痛彻的发现,曾经年少痛失的梦想和情谊,曾经你以为可以共闯天下的野心和勇气,曾经笃定相信的信念和目标,一直潜伏在你的心中,从未离去且蓄势待发。相较于与子偕老,相忘于江湖或许才是友情的真谛!


平安福留心理咨询师


知心朋友不在数量,重在质量。

之所以命名为“知心朋友”,那也就意味着其性质等同于“秘密”。“秘密”自然是知晓的人越少越好,那么“知心朋友”虽然不能说越少越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了肯定也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存在,自古以来背叛都不是出自陌生人之间的桥段。

上述为风险,再谈下频道和磁场的共振,和平年代,已经没有多少生死之交的关系形式存在了,战友、室友已经算是莫逆之交了,感触更多的是中学阶段的情谊更多会被时间沉淀为“知心朋友”,因为那段岁月的交情没有利益牵绊。往往成年之后可以有些来往交道的多为利益共同体,在某些理念和行动上达成共识才有了圈层、频道、磁场的共振,这种形式的关系只会在某些领域内成为“知心朋友”,而不是全部。

当然,一切的一切只有时间才是最好的沉淀,如同大浪淘沙,更似沙海淘金。所以知己不求多,不生一人亦足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