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唐太宗李世民都是英明神武大治天下的明君榜样,在位期间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为后人推崇不已。在李世民身上,除了惊才绝艳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外,任人唯贤才是最大的长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只有善于用人才能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能量。若抛开文臣武将的辅佐不提,

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也是一代贤后,不但能管理好后宫,还能审时度势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所以才得到了皇帝的真心爱重,不必担心外戚干权。长孙家族对大唐盛世贡献颇多,长孙无忌便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李世民

长孙无忌的先祖曾经是北魏皇室,只可惜前朝覆灭风光不再,他只能选择合适的明君投靠,一来是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二来便是为了光耀门楣,重拾往日的辉煌与地位。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之间的交情颇深,当时还是隋炀帝执政,二人便结成了姻亲关系,再加上性情相投志向一致,可以算得上是“布衣之交”。后来唐高祖顺利即位,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无忌则作为谋士跟随左右。如果按照战功来说,秦王李世民才是最有资格做太子的人,而且他才能卓绝在军中颇有威望,足以堪当大任。只可惜,李世民并不是李渊的长子,而且李渊也忌惮他的功高盖主,所以才让长子李建成做了太子。在随后的南征北战过程中,李世民的威望更胜从前,很快就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排挤与陷害。

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长孙无忌

李建成与李世民虽然是亲兄弟,但素来不睦,再加上对皇位的渴望,任何人都有可能翻脸无情。为了不动声色地除掉李世民,李建成便建议李元吉带兵征讨突厥,而且还妄图将秦王府的三员大将调离李世民身边,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李世民必会插翅难逃。李世民此人颇为精明,很快就识破了太子党的计策,于是便找到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对策,不求力创对方只为自保。对于此时的长孙无忌来说,摆在面前的便是最佳时机,如果能让李世民先发制人的话,自己的身份也会水涨船高。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进言及大力支持下,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唐高祖李渊无奈退位,大唐朝廷彻底改朝换代。

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玄武门之变

在这场大获全胜的夺嫡政变之中,长孙无忌居功至伟,先是被封为齐国公,后来又晋升相位,一时间风头无两。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李世民为了表彰手下功臣,特意命画师为他们画像并置于凌烟阁楼上,后世子孙皆可膜拜瞻仰,同时也能显示皇家风范。在这些人当中,长孙无忌的画像排在首位,这对于臣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不但如此,李世民还将长孙无忌作为托孤大臣留给李治,希望他继续辅佐新帝,让大唐江山更加繁荣昌盛。只是谁都没有料想到,长孙无忌虽得唐太宗看重,却并没有得到新帝李治的信任,最后的结局也相当凄惨。

李治在位期间,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人圆滑且贪财好色,对待与自己政见不和的人便会挖苦讽刺,所以树立了很多敌人。除此以外,他还常常用诬陷的方式戕害他人,只为给自己谋利。后来,李治对武昭仪的宠爱渐盛,甚至还有废黜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的念头,幸好被长孙无忌等人及时阻止,才没有酿成大祸。对于朝廷来说,皇后与太子均是政权稳定的关键,若非大错决不能废。王皇后乃是李治的结发妻子,若因为武则天而废掉王皇后,朝中大臣及天下百姓会作何感想?

在众人的力荐之下,李治虽然暂时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却让许敬宗看到了升官发财的好机会,没过多久便投靠了武则天。为了奉承武昭仪,他先是劝说长孙无忌,后来又密谋陷害,再加上李治与武则天的默许,长孙无忌图谋造反的罪名被彻底坐实。

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李治与武则天剧照

其实,许敬宗所采取的手段并不高明,之所以能顺利扳倒长孙无忌,一是因为皇帝的默许与暗中推动,二来便是长孙无忌言行有失

,所以才被别人抓住把柄并且百口莫辩。长孙无忌入狱之后李治未见一面,甚至连辩解的话都不肯听,甥舅之间何以冷漠至此?其实,长孙无忌虽然是李治的亲舅舅,但二人之间并没有绝对信任,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做法。

首先来说,长孙无忌在朝中只手遮天势力过大,引起了皇帝的忌惮,“废王立武”正是最好的发作时机。李治作为暗中推手,明面上的事情只需交给许敬宗去做,既扳倒了自己的舅舅,又不用承担任何坏名声,何乐而不为呢?其次,李治虽然软弱无能,但武则天可是心狠手辣睚眦必报的性格,若是没有长孙无忌的反对,她早已得到觊觎已久的后位,自然会怀恨于心。最后,落井下石在仕途中并不少见,长孙无忌在朝中任职许久,即使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也会树敌,更何况他并不是真正的刚正不阿之人。除了这几点外在原因外,长孙无忌之死也是咎由自取的缘故。李世民之所以任命长孙无忌为托孤大臣,不只是看中了他的才能,更因为他国舅爷的身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心对待新帝。

可是,长孙无忌不但辜负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信任,还妄图打压李治手中的势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反抗。最重要的一点,李治再软弱再无能也是皇帝,长孙无忌并没有认清这一点,所以才让自己走向了灭亡

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长孙无忌剧照

长孙无忌太看重权力。长孙无忌虽然是北魏皇室的后人,却有着不幸的童年,尤其是在父亲去世后,更被异母兄长赶出家门。

值得庆幸的是,他身边不仅有妹妹与母亲,还有心善的舅舅高士廉,这才让他们一家避免了穷困潦倒的命运。长孙氏长大后温柔贤惠,李渊次子李世民颇有才能,经高士廉做主结为秦晋之好,这才有了后来的文德皇后与长孙家的荣耀。文德皇后不愧是一代贤后,不仅心胸宽广地提拔了长孙安业,还暂时压制了长孙无忌的野心,竭尽全力消除外戚干权的祸端。那时的长孙无忌任职尚书右仆射,但没过多久便传出了“权宠过盛”的风言风语,甚至闹到了皇帝面前。长孙皇后知道后深觉有愧,不但严厉斥责长孙无忌让他辞官,还在临终时留下“不提拔长孙一族”的遗言,就是为了防止长孙无忌的野心过剩。在长孙皇后的指示下,长孙无忌过了很多年位高而权不重的生活,但也为家族为自己免去了很多祸事。

长孙无忌行事乖张放肆,没有在最合适的时机隐退。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也会有猜疑心,哪怕对方是忠于自己的贤臣。李世民选立太子之时,长孙无忌力荐李治,一方面是因为李治是自己的亲外甥,另一方面便是考虑到他仁孝宽厚,适合做守成之君。

后来,李世民觉得李治性格软弱不适合做皇帝,便有了改立李恪的想法,长孙无忌坚决反对。他跟李世民解释说:“现在是太平盛世,只有仁厚善良的皇子,才能做一国之君。”从表面上来看这句话并没有问题,但为何一定要选择仁厚之人呢?当然是为了好控制。若是软弱的李治继位,再加上二人之间的血缘关系,长孙无忌的地位一定会有所提高。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非常倚重长孙无忌,但没过多久便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转折点

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李治剧照

首先是褚遂良强买房产一事,长孙无忌为了暂时平息事端并且保下褚遂良,只能将其贬官做了同州刺史。但是,没过多久褚遂良便官复原职,可弹劾他的官员却被贬斥,这都是长孙无忌暗中操作的缘故。李治对他说:“朝中办事应该公平公正,怎么能拉帮结派互相包庇呢?”长孙无忌却不以为然,还说:“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都是一些小事,何必斤斤计较呢?”李治听完之后沉默良久,选择了忍耐。

其次是高阳公主谋反案,驸马房遗爱原本没有袭爵的资格,但公主却因为内心不忿而出计陷害。原本是一件简简单单的流氓案,经过长孙无忌的审查后,却慢慢变成了谋反大案,甚至牵扯到了李恪与李元景身上。经过这件事,长孙无忌的政敌几乎被一扫而空,在朝中的势力愈发昌盛。后来,长孙无忌还主张立王皇后的继子为太子,再一次惹恼了李治。最后便涉及到了武则天。李治非常喜欢武则天,甚至想为她废掉王皇后,长孙无忌等人又极力反对。在武则天的怂恿下,再加上积累多年的怨恨,李治终于爆发,下定决心将长孙无忌拉下马。

长孙无忌:功高也许是另一座“坟墓”

武则天

总而言之,长孙无忌的悲惨下场多数是咎由自取的缘故,明明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力,却偏偏自视甚高,最终败于皇权之下。如果他能懂得审时度势,并且在李治亲政后便急流勇退的话,绝对会拥有更加辉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